张新辉
一次,笔者所在的教研组开展磨课活动,以鉴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中细节描写为例,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审美鉴赏。
首先,大家都认为教学这篇课文主要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有二,即分别从情节、人物两方面入手。我们拟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梳理情节,亦即从林冲的系列经历遭遇上来把握他的命运,即通过林冲这样的人物刻画,以及他最终走向反抗道路的叙述,让学生了解那个社会的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理解民众不得不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者和恶势力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主要从人物的思想性格变化的轨迹及其原因来认识主题。认识人物思想性格除了从情节角度之外,主要就是抓住那些在不同情节阶段之中与人物相关的细节描写进行分析,而文本中情节非常曲折,其中有关林冲的各种细节描写也十分繁复,如何化繁为简,切中肯綮,就成为提高本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问题。
在集中讨论上述问题时,我结合自己以往教学这篇课文的经验,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我认为从描写方式上来看,以集中学习直接描写的内容为宜,因为相对而言,本篇中与人物相关的间接描写的内容(即主要关于风雪描写的内容)与人物思想性格的关系并不十分紧密,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并不十分突出。后来,我又借鉴了鲍鹏山《新说水浒》中的解读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林冲总是随身带有一些琐碎的器物,而在不同的情节阶段,林冲对它们的处置又不尽相同,抓住这些细节进行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变化更加生动,形象更加饱满,学生于此也有耳目一新之感。但教学过后,仍嫌整个教学过程拉拉杂杂,不利索,且学生注意力和思维比较容易分散。
这时,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提出一个设想——可以删繁就简,干脆从众多琐碎的器物中找出几件有代表性的器物,引导学生围绕它们的来龙去脉去分析讨论,以此揭示出林冲思想性格及其变化。为此,大家展开热烈的讨论,终于选定“尖刀、钥匙、酒葫芦”这三件器物,认为这三者分别贯穿于一些情节之中,且与林冲的处境心理、性格命运密切相关,但又容易被忽视,是比较理想的切入点。后来,大家又对具体内容、问题设计、教学流程、组织形式等方面上献计献策。最终,我们做出如下两个最主要方面的设计。
首先通过探究尖刀、钥匙、酒葫芦在文本中的来历、去向以及内涵(即在当时的林冲生活、思想中意味着什么),由此概括出林冲性格的几个基本元素——委曲求全的坚忍、安于现状的平庸、救弱济贫的侠义、谨小慎微的细致、以牙还牙的辛辣等等,从而认识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此基础上,在引导学生考察这些性格元素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它们在林冲身上交错、转化、变异,从而认识到林冲这一人物的性格发展变化的轨迹。最后通过探究、讨论这一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使学生加深对小说“官逼民反”这一主题的认识。
先将学生分成三个大组,要求他们紧扣文本的描述,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分别对“钥匙、酒葫芦、尖刀”的来历、去向及其内涵进行讨论,并由此概括出林冲的性格元素,旨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深入细致探究文本的能力,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完成这一节内容后,师生共同探讨林冲各性格元素之间的关系,分析林冲思想性格发展变化的原因。期间,教师应敏锐注意到学生在这个审美鉴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可以通过评点、质疑、提供相关材料等方式予以调整、纠正;对正确的意见、合乎情理的个性化的解读,应该及时肯定,并能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归纳。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审美鉴赏过程之中的关键节点作出精心的引导。
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鉴赏是比较复杂、高级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它要求审美主体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文化知识、生活阅历、审美能力,并能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复杂作用对审美对象进行艺术再创造。一般而言,高中阶段的学生,其审美综合素养的积累刚刚起步,审美能力才开始逐渐形成,对艺术作品的接受还时常有很多困难和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要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使之初步具有独立地体验、欣赏、评价,甚至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教师该如何在学生的审美鉴赏活动中发挥其主导作用呢?通过这次磨课,我以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为学生的审美鉴赏活动过程精准定点上。具体说来,有如下四“点”:1.作为鉴赏对象的文本,可供鉴赏的方面(内容)一般都很丰富,教师要抓住其中最富特色的部分,为审美鉴赏活动确定出发点(具体的审美对象);2.同一内容,可从不同角度去鉴赏,为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和热情,教师要找到一个新颖、恰当的切入点(比如我们选择尖刀、钥匙、酒葫芦这三个器物来鉴赏);3.要使鉴赏活动顺利进行,达成培养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就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往关键问题上引导,即引导学生找准鉴赏的着力点;4.教师应引导学生紧扣文本主要的认知、鉴赏价值,分析、评价审美对象的价值、作用,即帮助学生找准比较确切的落脚点。
既指给学生留足体验思考、交流探讨的时间,也包括留足思维横向联系、纵向深入的空间。
首先,课堂教学中,不留足时间,使得学生的体验思考、交流探讨不充分,审美鉴赏往往难免停留在表象,而流于肤浅,急于求同,而形成概念化的结论。这种失败的审美鉴赏活动,对学生审美素养的积累和鉴赏能力的形成有害无益。
再者,教学内容明晰简洁,板块组织科学合理,无疑能更好地使学生获得审美知识,积累审美经验。作为导引的问题具有包容性和启发性,才能拓展学生联想想象的空间,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提升思维灵活性的品质;才能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挖掘探究,提升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品质。我们设计这节课学生探究的问题,概括起来讲就是一个中心问题三个层面。“一个中心问题”是从细节描写看林冲的性格命运,“三个层面”即性格元素——其间关系——转化原因。最终能使学生掌握小说鉴赏中“细节描写——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审美路径,能认识到要以联系、发展的观点去看待人物性格形象及其价值意义这一鉴赏原则。
最后,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把握住的是:精准定点,目的不是预设甚至限制学生的鉴赏范围、思维结论,而是引导学生探索审美鉴赏的路径,体验审美鉴赏的过程;留足空白也不是放任学生无序争论而不置可否,而是要态度明确,相机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