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秦怡
数学概念是对数量关系和客观事物规律的一种反映.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给予数学概念教学高度的重视,并且通过对不同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促进概念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对初中生而言,数学基础概念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数学这门学科的整体成绩.学好数学概念非常关键.但事实上,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只强调做习题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基础的概念学习,导致在做习题的过程中,因对基本概念理解错误而无法顺利解题,影响到整体学习效率.
在传统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通常采取的是单一理论讲解方式,向学生直接灌输数学公式、数学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做习题.这难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兴趣,影响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这点出发,教师就需要使自身传统教学理念进行积极的转变,通过对新型教学方式的利用,实现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使得学生可以从以往的被动学习境地中成功解脱出来,从而主动建构知识结构体系.
新课改理念强调:数学与生活联系密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全面理解.与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相比,生活化教学方法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如此有助于打造高效率的初中数学课堂.
以“函数”一课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在课堂之初,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如下画面:“乘客坐在旋转的摩天轮上.”视频播放的过程中,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游客跟着摩天轮旋转的过程中,游客与地面的距离是否保持不变呢?是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的话音刚落,学生就展开了讨论.之后,教师再次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图片,标注了摩天轮的旋转轨迹图,并且利用函数表达式,表达出摩天轮旋转过程中,摩天轮上任意一点与地面距离的变化关系.从教师展示的图片中,学生了解到:随着摩天轮的不断旋转,游客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发生变化.借此机会,教师引入了“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利用函数表达上述关系:虽然摩天轮旋转的时间及游客和地面的高度都处于不断变化中,但只要确定了其中一个变量,就可以计算得出另外一个变量.通常,在动态的情境中,一个变量的定值,与另外一个变量的定值相对应,那么这种关系从数学层面,就可以用函数表示.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借助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
初中数学教材中涉及的概念较多,但很多概念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甚至存在很多类似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已学知识的利用,引导他们对新概念进行初步理解.
例如,在“不等式”这一课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借助等式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把握不等式的概念.课堂上,教师设计了如下几个简单的问题:(1)用字母如何表示等式的基本性质?(2)你如何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3)你能根据等式的性质,用字母表示出不等式的性质吗?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类比推理方式,帮助学生借助已学的等式知识,学习新的知识与概念——不等式.在回答上述问题(1)和(2)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回顾已经学过的等式知识,这实际上是对已学知识的一种复习,能够强化对已学知识点的记忆.而在回答上述问题(3)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等式性质和不等式性质相结合,并且利用已学知识,理解不等式的概念.事实上,教师设计的问题(1)和(2)是在为问题(3)做铺垫,这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点的有效迁移,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任何一种概念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漫长的实践过程,才能够对物质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形成一个固定的概念.数学学科中的概念,同样形成于反复的实践活动中.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基于思维落点,逐步推进概念的形成,为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做好铺垫.倘若教师仅仅采取单一的方式,将数学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则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接受和理解这些概念,从而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数学概念的抽象性通常都较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出现难以理解某些数学概念的问题.鉴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准确提炼数学概念的共同特征.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出发,从日常生活中合理选择一些贴近数学概念的实例,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生活实例中隐藏的数学概念进行逐步概括,促进数学思想的形成.
例如,在“绝对值”这一课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了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之后,再针对正负数、零的绝对值展开重点讲解.又如,在“负数”这一课的教学中,一位教师首先列举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几个概念,如“数学竞赛中,答错一题扣一分;零下5摄氏度;企业亏损等”,然后引导学生用负数进行表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概括总结,让学生能够借助熟悉的概念,逐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数学概念,实现高效率的教学,教师就需要对数学概念进行全面展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归纳总结,把握数学概念的内涵,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迁移,同时了解数学概念的动态发展规律.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其他学科类似知识点的引入,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形成更加全面的认知.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构起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例如,在“一次函数”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完一次函数基本概念和性质之后,可以选取两个实例展开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从一次函数的性质、图像等角度入手,把握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新概念.
数学概念,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理性层面的认识.众所周知,理性认知来源于感性认识.因而,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例如,在“函数”这一概念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在教材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引入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中基本表达式、定义域等概念的理解,全面把握函数的内涵和变化规律.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说出问题中的变量,并且尝试用数学表达式将变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1)已知某趟火车时速为60千米,t小时内共行驶了s千米的路程.
(2)某水库总水量y与水深x之间的关系.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A与底角B之间的关系.
(4)某天气温变化曲线对气温与时刻之间关系的揭示.
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分析其中隐藏的变量,了解它们的本质属性:一个变量会随着另外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一个变量值确定之后,能够得出另外一个变量的值.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列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分析其中隐藏的函数关系.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函数性质及函数变量关系的理解,能够不断加深.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概念教学,并且借助有效的概念教学,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的培养目标.对此,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面把握数学概念,促使学生形成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