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学教学实践与教学模式探讨

2018-02-09 21:33张姣丽项洁江水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5期
关键词:工作坊医学康复

张姣丽 项洁 江水华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的改善,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仅是疾病或虚弱的消除,而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美状态。医学模式也逐渐发展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从医疗思维模式上进行转变,不仅要治病救命,而且还要强调功能恢复。康复医学的理念也逐渐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关注。

现代康复医学改变了传统的医学模式,它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以伤残人或患者的功能障碍为目标进行康复评估,最后,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应用针对性的训练和治疗,改善或重建患者的功能,旨在促进患者的机能恢复,预防和减轻疾病后遗症所致的功能障碍,使患者也能追求有品质的生活及重返社会[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康复医学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渗透到临床医学的各个学科,形成专业分支,康复临床也取得一定成绩[3]。其中,康复治疗学是一门跨专业的综合性学科,它既来源于临床医学,又是对临床医学的补充和完善[1,4]。其内容涉及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残疾学、人体发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其内容涉及广泛,专有名词和特定内容多,而且康复治疗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康复治疗学教学同样是医学教学领域中新的课题。加之康复医学在我国起步晚,起点低,目前经专业培训出的临床康复人才少,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单一,科研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较为薄弱,构成限制康复医学发展的较为普遍的因素。因而,康复治疗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且改革须立足于:(1)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5],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开展障碍角色模拟体验课程,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同情心、尊重感、包容心、社会责任感等法律道德和职业素养;(3)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具体如下。

1 “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应用

“工作坊”英文为“workshop”,最早源于德国包豪斯学院现代建筑设计奠基人之一格拉皮乌斯的“工厂学徒制”教育理念[6]。“工作坊”是一种开放的交流方式,其构成要素包括:主题内容;学习方法;活动序列和社会环境[7]。“工作坊”的运行包括四个环节:工作坊创设-分组实训-成果交流-实训评价[8],具体形式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集体分享、团体讨论、头脑风暴、教师点评等[6]。

“工作坊”教学模式应用于康复教学,其特点在于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填鸭式”的理论教学方式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对分离的情况,其将教学、研究、实践三者融为一体,即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进行实践,这种寓教于习的教学模式直观生动,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与组内成员协作交流中自主地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提升专业能力及医患者沟通能力[9]。比如针对骨折术后的患者,如何进行功能锻炼,既可促进骨折愈合,又可预防长期制动导致关节僵硬?学生可通过现学的理论知识对相应部位解剖结构、神经支配、关节活动等进行分析,得出针对骨骼、关节、肌肉的康复治疗措施,同时选择合适的方式及语言与患者沟通病情。如此举一反三,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实现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有机衔接[10],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指导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这一目标。且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康复教研室在《康复临床学》《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的课程中使用此教学模式效果尤其显著[11]。

然而,在“工作坊”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探索、寻找、获取知识的过程,老师作为实践项目的设计者、组织者及评价者,其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操作技能、经验,还要具备研究能力,能高屋建瓴的审视学生实训过程及客观的进行成果评价。且“工作坊”的实训评价不应仅限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其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同伴之间沟通交流能力及小组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等,这种复杂的评价需要教师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多元化的评价工具,以实现结果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团队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工作坊教学模式实践性、合作性强,且以学生为核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特点符合当代高校大学生培养重实践、重能力、重综合素质的要求。然而对于已适应灌输式、被动学习的学生来讲,普遍存在对这种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的模式变得无所适从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开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且在对学生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到组内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及人际交往等情况。

另外,工作坊虽然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平台,其不仅需要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探讨,还要从硬件环境上予以保证[12]:学校要为工作坊提供充足的工作空间、设备、材料和制度支持等,如:建立完善的校内专业实训室并坚持对学生开放,选聘优秀的实训教师,鼓励学生申报科研项目、实践训练项目和创新项目,做好管理工作等,保证工作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 开展障碍角色模拟体验课

因“听而易忘,见而易记,做而易懂”,而障碍角色模拟是用自己的亲身经验来了解周围事物。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David Kolb 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体验学习理论,亦称之为模型-体验学习圈:活动(体验)—发表—反思—理论—应用—活动(体验)依次循环[13]。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开展障碍角色模拟体验课程,学生通过对模拟的感觉运动障碍的自身体验,可有效促进学生对障碍本质的理解,进一步了解功能低下对残障人个体生活能力、心理以及社会参与造成的影响,从而明白患者需要什么。具体操作如下:(1)造成角色障碍:如单侧肢体活动受限、吞咽功能障碍、双下肢活动受限、膝关节、肩关节活动受限等。(2)完成规定活动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日常活动项目,包括洗脸、进食、梳头、穿衣、如厕、转移、上下楼梯、大小便、步行等。为保障体验者安全,体验时安排其他带教老师陪伴、指引和协助。(3)带教老师引导性提问:体验完毕后,由带教老师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所提问题内容包括:当你出现双侧、单侧肢体或关节活动受限时,你最渴望的是什么?你内心有怎样的感受?在完成规定的活动项目时,你最需要旁人为你做什么?当带教老师在你身边指引或协助你时,令你最感动的是什么?通过体验,你愿意为患者做些什么?如何做?

通过开展该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对未知事物探索的能力;提高康复治疗训练效果及康复评定水平;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树立“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的服务意识。

3 康复医学教育应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康复医学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康复事业得到飞速发展,各大院校也相继开展康复专业,当前的师资队伍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而且,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实践性极强、内容抽象、理论深奥,若继续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则无法体现其丰富的内涵,无法保证康复医学教学顺利开展[14]。尤其是近几年来提出的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工作坊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及双语教学等,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积极引导和教育;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高校办学效率的提高。

首先,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三个主要方向和目标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服务能力。在这个知识日新月异、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教师终身学习,经常“充电”显得尤为重要[15]。学校方面应加强外部支持力度,鼓励年轻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外出甚至到国外高校访问、进修,经常参加学术会议及研讨会,加强对新知识的吸收和对本学科领域研究前沿的掌握[16]。此外,教师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分析的课程教学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其次,学校应逐步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教师根据评价的实际情况对自身进行相应调整,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素养。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不能仅依靠学生的成绩来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要结合教师工作的情况,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比如学生评价、教研室评价、系统内部评价等,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师资结构的不断优化。

4 总结

康复医学作为正在逐步兴起的一门新的学科,其中的知识和理念需要当代所有的医务人员接受。借着目前各高职院校、医院大力发展康复医学的契机,我们将会把“工作坊”教学模式、障碍角色体验引入未来康复治疗专业教学中,同时通过各种培训、进修、访问及积极的评价、激励方式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这些改革,我们希望新型的康复治疗专业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对康复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更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康复医学人才,更有利于促进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工作坊医学康复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医学、生命科学类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