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提高研究

2018-02-09 17:09黄丽贞肖永生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3期
关键词:工科学生工科人文

黄丽贞 肖永生 杨 文

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江西南昌 330063

理解“人文”,应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出发。狭义上,“人文”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而广义上的“人文”与“大文化”的含义相同,人类的所有实践活动与成果。“素质”是指人的基本品质,它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影响、训练以及教育所形成的,因而比较稳定,具有长期性。由“人文”与“素质”组合而成的人文素质,其目的是使得人能够学会把握好大与小两方面的关系,大的方面包括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小的方面就是人与人之间,通俗说就是学会做人,正确处理人自身的理想、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关系[1-4],做一个有修养、智慧、良知,即人格健全的人。“十三五”将是人性回归的关键时期,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要面向“十三五”,特别是高等教育,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提高人文素质对于塑造国民性格、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创建和谐社会以及中国梦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5-7]。目前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科学生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其短板,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结合日常的教学、调研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笔者也试着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思考。

1 当前高校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有序地展开,但类似“五精五荒”等人文素质教育薄弱问题依旧相当突出[7]。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受传统“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进入一个“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教育、轻素质教育”“重功利、轻奉献”的误区。如此片面教育的必然后果是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普遍偏低,以至于思想道德和文明礼仪等方面都满足不了基本个人与社会的要求。笔者处在高等工科学生教育的第一线,深切感受到他们人文素质匮乏的严重性:有的学生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非常欠缺,不少学生不能写好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和毕业设计说明书,更难以想象的是有的学生写请假条都存在错别字成堆,语句不通,条理不清,格式错误等问题;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日常生活经验,自己的学习生活都不能够合理地安排,出门在外不能明辨是非;有的学生崇洋媚外,甚至忘记历史,对祖国的传统文化及文学名著更是漠视;有的学生急功近利,他们谈论的是怎么获得高收益,一些人甚至见利忘义,不知道如何做人,不懂得人生价值的真谛,个别人丧失人格、国格,其精神追求到了十分庸俗的程度。一位华中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对部属13所工科学校毕业生进行调查研究,其结果表明:目前高校工科学生走上社会以后,存在着诸多心理不适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明显欠缺:(1)与人合作的能力;(2)社会实践能力;(3)抗挫折的心理准备;(4)组织管理能力;(5)自我认识能力;(6)选择与批判能力;(7)社交能力;(8)中文写作和外语口语能力。许多用人企业反映,相对比例的工科学生在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缺少最基本的人际交流能力及相应的社会知识,从众而缺乏基本个性,独立的思想,想象力、诗意、敏感及激情等这些年轻人都该有的特质几乎都没有,更不用说文化上的厚重感[2]。

2 高校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普遍偏低的原因分析

2.1 观念层面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一直以来社会所普遍认为的观点,以致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强调专业教育,重视科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忽视人文精神的陶冶。在工科学生的教育培养上,不少教育者们认为人文素质与学生成长成才无关,他们淡化、忽略及无视人文素质教育,从而产生认识偏误。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用教育的社会直接功能掩盖了教育更为深刻的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功能,其后果是把高等教育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企业培训,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正在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离全面健全发展渐行渐远。重理轻文思想产生的根源是人们对科学和人文的认识误区。长期以来,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一直被看作是两个固定的系统,并且是互相排斥的。一方面,科学是纯客观的;另一方面,人文是非理性的,科学遵循的是自然法则,人文遵循的是道德法则,这样做的结果,造成科学与人文的对立与分割。人文精神因为理性色彩的缺少而暗淡,被排斥在科学的视野之外,而科学由于失去人文的内涵,逐渐将人变成物欲的奴隶。

2.2 制度层面

首先,中学推行的是应试教育,高考这根“指挥棒”让学生过早地就文理分科,这是导致文理互不关涉错误认识的最大温床。我国高等院校普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独立和完备,忽视相邻学科的兼容和渗透。我国高等教育自1952年院系调整以后,大学基本上是按科类设置院校的,文、理、工分校。特别是行业办学,科类更加单一,行业性过强,专业性突出。

其次,从工科教育体系看,除规定政治理论等少数必修课外,几乎没有其他人文及社科等相关课程。一方面是多数高等院校不将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作为工科学生能否毕业的考核内容;另一方面是学生迫于应付繁重的专业课学习的压力,根本就无法顾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没有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时间与意识[3]。

再次,受教育产业化思想的影响,工科院校的专业建设往往过于围绕市场近期需求,人文学科因其隐性效应和远期效应被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也因此而遭冷落、淡化和削弱。

3 高校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提高的对策

3.1 转变思想观念

目前绝大多数工科高等院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所以它们的教育指导方针没有把人文素质教育放在应有的重要的地位上,一味地强调相应学科的科学技术知识教育,而忘记了教育的最初本质,即人的精神培养、人格养成以及心灵陶冶。有学者就形象地批判这一现实情况,某些高校的工科类教育是“制器”而非“育人”。我们应该充分转变思想观念,准确地说是转变以科学教育为主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教育观念。应该认识到科学与人文不是对立的。从教育目的来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教育培养目标的出发点和归宿,工科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什么呢?是除专业知识技能之外人文精神为其提供的感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工科学生的教育仅仅以专业知识教育为主,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忽略了人的社会性以及内心世界,那么我们培养的学生就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就难以形成一种健全的人格,取而代之的必然是一种“工具性”人格。

3.2 营造良好氛围

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得工科学生能够在“润物细无声”中慢慢养成与提高其人文素质。学生每天生活在校园中,不知不觉中接受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由于校园文化所特有的统摄力、凝聚力、感染力,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它的辐射,久而久之他们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和思想品德就会受到影响。国外有学者研究提出,人的行为受到两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而产生的,这两方面因素就是先天的自身个性特点以及后天的外界环境。营造良好氛围,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强社团建设,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使得学生不再毫无朝气,而是充满进取精神、具有团结协作精神以及锻炼出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另外还要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类讲座。通过这些人文大家的讲座及座谈,使得工科院校的人文气息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以便让身处其中的学生, 他们的人文素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地提高与加强。

3.3 改革课程体系

一是增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目前工科学生的课程体系基本是单一专业课程的“一维” 模式,按照学习进度,大一阶段是公共基础课;大二阶段是专业基础课;大三阶段是专业技术课;大四阶段则是在专业技术课基础上的相关实践环节,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这种课程体系显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应该不断拓宽专业培养口径,大量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争取实现文理工渗透并逐步达到结合。有条件的工科院校还可通过双学位制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是设立最低人文学分制。这样的话则给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基本保证,因为学生必须完成硬性规定的人文学分才能完成后续课程及毕业。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国外很多大学就有相应的制度规定。早在1978年,一项《基础课设置方案》被哈佛大学通过。该方案针对的是全体学生,明确规定他们必须完成包括艺术、历史、文学以及社会哲学分析等相关课程学习;而麻省理工学院更是要求学生在完成72个人文课程学分后方能提出毕业申请[7]。

三是在日常的专业素质教育中有机穿插人文素质教育。在专业课教育中,任课教师应该使得专业课程与对应所包含的人文知识有机融合,注意充分挖掘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无形中培养及提升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而且使得专业课程说服力强,作用效果好。

3.4 加强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的理论教育与实际社会应用有效结合的唯一手段。特别是对于工科学生而言,社会实践不仅能够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专题论文,开展社会、企业及市场调查,促进工科学生的社会化。

[1]罗承选.要重视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J].求是,1996(21):27-30.

[2]杨叔子.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9(4):1-6.

[3]黄平,聂永江.理工科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查研究[J].江苏高教, 2008(1):94-96.

[4]王霞,张天亮,张丰香.改进工科专业实验教学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1):69-71.

[5]张辉.社会需求导向下工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高教,2016(1):82-84.

[6]尹贞姬.就业能力导向下大学生学科知识学习与核心素质培养研究[J].高教探索,2017(1):121-124.

[7]李春霞.关于工科大学生提高人文素质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3(10):34-35.

猜你喜欢
工科学生工科人文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人文绍兴
浅析新建本科院校工科类毕业生就业违约的成因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