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润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 广东广州 510303
2004年10月,教育部成立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2011年10月下发了(教高〔2011〕9号)《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 (简称“评估十二条”),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施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等指导普通高等学校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提出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评估指导方针和“四个促进、三个基本、二个突出、一个引导”的核心评估内容[1]。确立了每隔5年就要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院校进行一次教学工作的合格评估制度。对普通高等学校如何提高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质量和办成合格的本科高校提供了方向性引导。2007年,教育部在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中将高校图书馆作为参评要素,指出图书馆评估档案材料建设工作不容忽视[2]。
2016年12月12日~15日,教育部专家组一行11人对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开展了为期4天的本科教学评估实地考察。评估期间图书馆对流通数据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由此可以让专家及时掌握馆藏建设的情况,直观地了解各专业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专业的教学工作水平。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由海珠馆和花都馆组成。海珠馆于1983年9月建成使用,馆舍面积4 600平方米,拥有各类阅览座位502个,每周服务时间94小时。花都馆于2010年11月建成使用,馆舍面积23 000平方米,拥有各类阅览座位1 410个,每周服务时间93个小时。文献资料实现了2个校区间的通阅通借通还,方便读者利用馆藏文献资源。截至2016年12月12日,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0 444人,拥有纸质图书文献126.44万册,电子图书65万册,纸质期刊1 137种,报纸80种。1994年9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开通使用深圳大学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目前使用的是第三版系统SULCMISⅢ,详细地记录了图书馆流通的各项基础数据。本文就是利用SULCMISⅢ系统中的流通模块、统计模块以及Excel等工具对流通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统计与分析的。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以质量为基础,一是坚持读者推荐和专业馆员采购相结合;二是坚持咨询征求意见、网络荐购、电话、邮件、现场采购等方式;三是坚持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需求编制专题书目,拓展读者荐购模式,较好地满足了学校教学和本科专业建设的需求。图书馆纸质图书馆藏分布见表1。
表1 图书馆馆藏分布统计
表1(续)
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馆藏图书,文科类占77.42%,其中文学类占18.53%,文教体育类16.52%,经济类占5.23%。理科类图书占22.58%,其中工业技术占9.77%,数理科学、化学和生物占8.17%。与学校以培养师范生教育为特色,以教育学、文学、理学为支撑,工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基本匹配。藏书量较少的是学校学科和专业建设尚未涉及的图书:如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因此,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也存在可拓展空间。
图书借阅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被读者借阅的图书册数与图书总册数的比率[3]。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2013~2015年各类图书借阅率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2013~2015年各类图书借阅率统计表
由于图书馆采用全开架模式,借阅率只反映了图书利用率的一个方面,可参照读者入馆情况综合考察。2013~2015年读者入馆人数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年图书馆接待读者比2013年增加了36%,这说明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图书馆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利用。
图1 2013~2015年入馆人数统计图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在评估期间先后接待了专家组的集体考察和个别专家的深度访谈,在访谈中专家现场提出了不同的数据统计要求。
有一位专家提出以下数据统计要求:在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期间,2014级特殊教育、2013级汉语国际教育、2014级英语、2013级环境设计、2014级公共事业管理、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2014级网络工程7个专业中,每个专业抽取10名学生,学号尾数对应该专业序号,如2014级特殊教育专业取学号尾数为1,11,21,31,41,51,61,71,81,91的10名学生,合计70名学生进行流通数据的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部分专业学生借阅数据统计表
从表3中的数据看出,从专家随机抽取的7个专业中,2013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借阅总量最多,其借阅的专业书所占百分比也是最高的,达到94.14%,并且没有零借阅的学生,这就说明了该专业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更好地为其本科教学工作服务。
另一位专家现场提出了以下数据统计要求:截至12月12日,2016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在校生每月生均借阅量统计情况(如图2所示)及借阅量分段统计情况(如图3所示)。
图2 2016年在校生每月生均借阅量统计图
从图2中的数据看出,2016年2月份和8月份在校生借阅量比较低,这刚好是学校放寒暑假时间,而3月份及9月份在校生借阅量比较高,除了与学校刚开学有关,也与图书馆定期举办评选读者“阅读之星”的活动有关。
图3 2016年在校生图书借阅量分段统计图
从图3中的数据看出,2016年没有到图书馆借过书的有1 548人,占在校生总人数的14.8%,也没有出现借阅册数为“150以上”的读者,由此可见,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在校生对图书馆图书资源的利用还不是十分乐观。
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中规定年读者借阅量为50册/人,而能达到年50册/人的从统计来看只有190人,这与教育部对高校评估要求的数量差距很大。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随着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加强,读者可以在校园网内查阅电子数据库中的资料;图书馆采用全开架的管理模式,对于一些资料性图书读者完全可以只在馆内查阅解决,而不需借阅;读者的阅读习惯逐渐向移动化方向转变等。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可知,近几年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加大了对图书馆经费投入的力度,图书馆经历了一个快速建设和发展的时期,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目前文科类图书占全部馆藏的77.42%,理科只占22.58%,随着学校学科发展定位的明确,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逐步提高理科图书的馆藏比重,尤其是新增专业和重点学科的资源建设。
N大类自然科学总论图书馆藏量有1 960种,共9 073册,在2013~2015年借阅量统计中,其中平均年借阅率只有2.1%,是所有图书中借阅率最低的。而学校开设有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专业,这些专业的很多参考用书都涉及N大类,所以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因此,针对这种现象,就要求图书馆有针对性地开展读者调查,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兴趣。
2016年没有到图书馆借阅书籍的有1 548人,占在校生总人数的14.8%。虽然影响读者借阅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图书馆应该从自身找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是否对全体新生开展了入馆教育,使他们了解图书馆并能够正确使用图书馆的资源;是否对在校生开设《数字信息检索》课程,培养他们的信息能力,使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检索到自己需要的图书资料;是否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贯穿在每个馆员的工作中。
在迎接评估的准备工作中,图书馆虽然按照评估文件的要求,对流通数据做了大量的统计分析工作,但在实地考察期间,专家还是会在现场提出很多随机性很强的问题,这就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积累各类数据源,并熟练掌握数据提取、统计和分析的方法,才能确保从容应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及时准确地提交给专家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文所研究的数据仅来自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得出的结论和所提的建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毫无疑问的是,图书馆开展流通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对于认识图书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优化馆藏结构、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特别是图书馆如何更好地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1]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36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7,27.
[2]陈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图书馆评估档案建设[J].才智,2016(22):91.
[3]闫兴周.基于借阅统计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6):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