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柱生
语文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作为工具性学科,语文学习对学生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语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具备语文素养与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教学效率也不高,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成效,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作为语文教师,如何优化与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传统的语文教学很少进行情境的创设,语文教师多直接开展课堂教学,使得语文教学变得陈旧乏味,要让课堂鲜活起来,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特别是在新课导入环节,如果教师能根据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营造真实有效的情境,就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创设情境的方式也有很多,特别是现在多媒体的普及,让情境创设变得更加便利,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灵活的选择。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考虑到这是一篇语言与意境都十分优美的散文,在导入文本前,教师给学生们创设情境,先给学生们播放了轻柔的轻音乐,播放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音乐,伴随着音乐中的滴水的声音,同时引导到,“同学们,你们有欣赏过荷塘的美景么?”“见过”,学生们齐答道。“那你们有在夜晚欣赏过月光下的荷塘么?”大多数学生都开始摇头,“那么我们一起来品味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吧,看看他眼中的荷塘月色是什么样子吧。”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学生们很快便进入了情境,也能更好地开展进一步的阅读教学。
文本阅读教学需要有一定的情境与氛围,以让学生更好地代入文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鲜活,让学生真正愿意去自主阅读与探究,感受文本的语言美。
角色扮演法是语文教学中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角色扮演法适合有情节冲突,角色比较分明的小说或戏剧文本的阅读教学。在进行角色扮演法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对文本进行细致的阅读,细细揣摩人物的性格与特征,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与人物性格,更好地进行角色表演。在表演完毕后,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表演情况做客观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雷雨(节选)》时,考虑到文本本身是戏剧文学作品,同时具有突出的戏剧冲突与情节,人物的性格也很鲜明,非常适合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因此,决定此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师将班里的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协作活动,在仔细阅读文本,揣摩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表演练习,练习完后,每个小组分别上台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学生们的表现。表演结束后,教师给每个小组的表现情况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以给学生们更多的鼓励,让学生通过表演进行反思,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角色表演是一种参与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能让文本的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文本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更好地把握文本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这是语文的学科特征,也是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当前部分教师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部分教师则仅关注语文的人文性,这些都是比较极端的做法。要让语文课堂更高效与生动,教师需要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根据具体的文本来选择恰当的方法,让学生既能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也可以感受文本的人文性,提高阅读能力与阅读素养。
例如,在教学《过秦论》时,这是一篇非常著名的政论散文,但由于是文言文,与学生们的时代相距甚远,一些古汉语字词与句法学生们还掌握不到位,如果不对这些工具性的古汉语基础知识进行讲解,直接让学生阅读,学生很可能因为看不懂而失去兴趣,也更不要说理解文本的人文性了。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先给学生们讲解了文本的背景,对文章的背景进行详细的描述,让学生对文章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体验,同时对文本中的疑难字词进行讲解,再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自主阅读,学生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的世界,理解文本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意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可以让语文教学更有活力,也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综合素养的提升,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后,也才能更好地体味文本的人文性。
总的来说,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需要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精心研读教材,不断优化与创新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探索与思考,以让语文课堂变得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