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性肝病是比较多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病情复杂,导致了肝脏动态失衡,脂肪代谢异常[1],如果不积极的进行治疗,患者可能会演变成肝硬化,造成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2]。并且,脂肪代谢也是评价患者肝脏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对患者的饮食、运动等进行纠正,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和控制,有些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3]。临床中使用中医治疗脂肪性肝病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此次就我院的中药方治疗脂肪性肝病的效果开展了分析研究,有以下报道。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76例脂肪性肝病患者,患者符合文献[4]中对脂肪性肝病诊断的依据,共有29例女性和47例男性,年龄23~75岁,平均(45.8±7.6)岁。此次研究患者对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38例,两组一般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影响结果。
1.2.1 对照组 患者予以硫普罗宁口服,2片/d,3个月为一个疗程。
1.2.2 观察组 采用自拟中药方脂肝煎加减进行治疗,基础方为红花10 g,赤芍20 g,药用生山楂30 g,泽泻30 g,茯苓12 g,柴胡12 g,枸杞子12 g,白术各12 g,桃仁15 g,丹参15 g,何首乌15 g,决明子15 g,并随证加减,上述方剂1剂/d,以水煎煮,并分3 次服用,3个月为一个疗程。两组在治疗期间要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并配以适量的运动。
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肝功能B超及血脂变化结果进行评定。显效:治疗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血脂各项指标、肝功能均完全恢复正常,B超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有效:大部分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血脂各项指标、肝功能明显好转,肝脏B超明显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血脂及肝功能无好转甚至加重,肝脏B超无显著改善[5]。
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18.0 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共有18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86.8%,对照组有11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是6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引起脂肪性肝病的病因众多,以中医角度来分析,脂肪性肝病是 “胁痛”“积聚”“酒疸”“痰饮”范畴疾病[6-9]。患者表是本虚,肝脾肾气滞血瘀,脾气虚弱,肝肾亏损。因为患者体重过重,缺乏运动,长期的饮食不合理,导致了邪毒湿热内蕴,脏器受损,对肝肾脾功能产生了影响[10-12]。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对患者的饮食、运动等进行纠正,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和控制,有些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此次我们就脂肝煎化痰降脂消淤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中内含红花、赤芍、丹参、桃仁,均是活血散瘀的中药材,白术、半夏、茯苓能够健脾化痰。根据现代药理研究,丹参可以对肝脏微循环进行调整,促进脂肪分解,何首乌可以降脂,减少胆固醇沉积,生山楂可以消食降脂,枸杞能够调节脂质代谢,降糖,红花改善心肌缺氧,保护心肌。诸药调和对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效果比较突出,降脂降糖,疗效显著。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了自拟脂肝煎治疗,为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根据结果来看,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86.8%,对照组总有效率是6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治疗的效果更加突出。
总而言之,临床中对脂肪性肝病患者使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理想,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明显,临床症状缓解,没有不良反应,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