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按患病区域分为两类: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是临床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疾病,发病率为1.30%~3.45%,革兰阴性菌感染率高,常为混合感染,耐药菌株多,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住院患者的康复[1]。因此,还应从多方面入手,拓宽工作思路,丰富护理保健措施,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现将综合护理保健措施作一综述。
卧床者定时翻身,更换体位,观察患者咳嗽的频率、痰液的性质和痰量。
要加强对咳嗽排痰的护理,呼吸系统的病理改变,痰液郁积是造成阻塞的根本原因。令通气障碍,助长细菌繁殖、加重感染。咳嗽能使支气管内腔缩小5/6的容积,驱动痰液排出。如果痰液量较多,患者咳嗽频率低或咳嗽无力,应定期督促、帮助患者主动咳嗽,指导适当用力,以免影响刀口愈合;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取坐位—深吸气—屏气3~5秒—咳嗽。
定期帮助患者拍背,达到促进痰液松动、排痰的目的。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将五指并拢并弯曲,使掌心呈凹陷状,在背部肺底部位从外侧到内侧,从下往上叩击,频率每分钟100~150次。目前临床上对胸廓叩击频率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从物理学角度分析,频率越快或振幅越大,气道内痰液越容易排出,但频率过快与振幅过大都会增加患者的不适[2],因此应根据个人体质,以患者耐受为原则。
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督促定时下床,根据病情做适宜轻体力活动,下肢按摩或理疗。长期应用抗生素易引起口腔的霉菌感染,观察口腔黏膜及女性会阴有无异常。
室温应控制在18~22℃。湿度最好维持在50%~60%,如果空气过于干燥,令呼吸道黏膜水分蒸发过多,使痰液脱水变稠,不利于排出。
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的上呼吸道感染,究其原因,与空气质量的关系密切。护理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此项内容,如果病室空气清洁度不达标,将大大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延长病程或二次感染。病室每天执行空气消毒;杜绝有上呼吸道感染的陪伴者进入;湿式扫床,避免粉尘飞扬,或使用粘尘滚扫床,清洁效果好,且对空气几乎无污染。
现在新建的病房楼普遍采用中央空调供暖,管理不善的通风空调系统也成为传播疾病的源头。集中空调系统中的过滤器、管道、换热器、冷凝水盘、冷却塔等是容易产生微生物污染的设备,可能造成真菌、军团菌、SARS、流感等生物性污染。刘凡、张宝莹等报道:综合医院肺炎患者嗜肺军团菌感染率为27.6%[3],秋冬季和春季是嗜肺军团菌的高发季节,室内加湿器、空调的使用,使污染的水源散发出含军团菌属的气溶胶。雾霾天气时,污浊的空气从吸风口进入空调通道,导致病室空气干燥、颗粒致敏物质如PM10及PM2.5悬浮、各类病原菌进入病室。引起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诱发高危人群上呼吸道感染。陈凤娜等[4]在对某医院进行检测发现,病房的微生物数量在使用空调前后明显不同;使用后细菌超标率高于使用前20%;真菌和芽孢菌属的检出率明显增加。
解决措施:高危病房尽量使用清洁供暖方式,如电暖器;室外雾霾天气时,暂停空调系统或调至低档。打开室内门代替开窗通风换气;加强对通风空调系统的维护管理,定期清洗消毒;空调通道中加装空气过滤装置,及时清洗、更换;病室出风口安装清洁、过滤、湿化装置;使用空气洁净技术把新风口和回风口进入风道的尘、菌量降到极低水平[5]。每周做空气细菌培养,以随时监测房间内环境是否达标。
目前饮食调节备受国内外广泛关注[6]。食物的寒热属性与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息息相关,寒性或热性食物作用于人体后会通过不同的机制产生相应的食物效应及生物响应[7]。在临床护理中,护士可运用中医理论为指导,对每个患者的体质和临床症状做基本的辩证归类,给出饮食指导方案。人的体质可分为寒、热、中性三种。食物进入人体会产生“寒、热、温、冷、平”的作用,因此不同体质要吃相反特性的蔬菜水果。中医饮食疗法作为中医“辩证施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遵循“寒则温之、热则凉之、虚则补之、实则泄之”的原则[8]。相关研究认为:规范合理的营养治疗可以改善患儿营养状态和患儿临床结局[9],对成年人同样适用。
食物禁忌:一切生痰的食物如奶、鱼虾、肉类、油炸食品;性质燥热的食物如韭菜、茴香菜、荔枝、桂圆、大枣、姜等;味道甜、辣、咸及生冷、过凉饮食。
进清淡饮食,摄入油盐量较患病前减少一半,饮食量减少1/3,因中医理论:所有食物均能产热,生痰。过饱使呼吸道痰液增多,不利于治疗。
种类以温热流质、半流质为主,因其特有的温热刺激,能使痰液易于松解,有发散化痰的功效。
维生素B2:参与糖、蛋白质、脂肪代谢,保护皮肤、黏膜免受炎症损害。
维生素C: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能阻止氧自由基对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攻击,阻止超氧化物自由基分泌,降低心肌损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10]: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诱导干扰素生成,抑制细菌病毒繁殖;对抗组胺和缓激肽,从而起到抗过敏、抗感染的作用。
维生素A:有维持上皮完整性、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感染的作用,被称为抗感染维生素。补充VA可通过提高儿童免疫力促进其在疾病状态下的恢复。维生素A摄入不足,可表现为呼吸道黏膜萎缩干燥,纤毛脱落。VA缺乏可影响重症肺炎的转归时间,对重症肺炎伴VA缺乏患儿给予VA治疗可作为儿童重症肺炎综合治疗措施之一[11]。
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婴幼儿肺炎的诱因之一,其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可缩短病程,改善疗效[12]。维生素D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方面都有广泛作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刚出生的婴儿体内如果维生素D含量低,在成长到1岁左右时,相比维生素D水平正常的婴儿其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高出六倍[13]。
综合归纳维生素含量丰富、有润肺祛痰作用、适合肺炎患者的食品:
鸡蛋、梨、苹果、橙子、猕猴桃、胡萝卜、白萝卜、番茄、香菇、含菠菜等绿叶青菜、南瓜、银耳、百合、燕麦、小米、大米。
体质分类及饮食对症[14]见表1。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人体营卫气血循行出入的交汇点,因此通过刺激腧穴可起到气血活血、扶正祛邪的作用[15]。按摩腧穴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小儿推拿疗法可明显改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16]。操作人员须经过中医理论和技能培训,取得按摩师证书。
先行中医辩证,分为三种类型。
4.1.1 风热犯肺 发热、头痛、微汗出,鼻流浊涕,咽喉痛痒,咳嗽气喘,口干而渴;舌尖红赤,胎薄黄,指纹鲜红于风关。治法:清天河水,清肺经,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分手阴阳,分推膻中,揉乳根、乳旁,按揉天突。
4.1.2 痰热闭肺 高热、咳嗽频繁、喉中痰鸣、痰液黄稠难于咳出,口干口渴,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红。治法:清肺经、胃经、脾经、板门、大肠,清天和水,退六腑,揉掌小横纹,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揉天突、乳根、乳旁。
表1 体质分类及饮食对症
4.1.3 肺脾气虚 低热或不发热,面色苍白无光泽,容易出汗,咳嗽无力,喉中痰鸣,食欲差;舌质色淡,苔白或薄白,指纹淡红。治法:补脾经,清肺经,运内八挂,揉掌小横纹、二马、肾顶,摩中脘,推揉膻中,点揉天突,揉肺腧、脾腧、胃腧,捏脊。
4.2.1 辩证 参照表 1。
4.2.2 肺实热 (1)列缺、少商治咽喉肿痛,咳嗽。少商穴还可点刺放血。(2)鱼际、尺泽主治肺热、黄痰;(3)照海、丘墟有降浊升清的作用:(4)液门穴,是消炎要穴;(5)肺腧、天突、膻中、中府可平喘、化痰、理气。
4.2.3 肺虚寒 (1)捏脊:作用是通过提捏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包括各脏器的背腧穴,提捏过程可以振奋全身阳气,增强气血运行[18],增强患者肺、脾、肾等脏腑功能[19]。脊柱两侧1.5寸处为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线路,有十余对重要内脏腧穴,包括肺腧。(2)关元穴、气海穴、足三里。温阳补中益气,强健身体。(3)液门穴;(4)天突、膻中、乳根、乳旁。
近年来,各类物理治疗仪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常用的有:红外线理疗仪、艾灸仪、微波理疗仪。其中,微波理疗仪经过临床实践验证,治疗肺炎临床效果显著,并且使用安全,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20];可改善患者症状,缩短康复时间。
微波理疗禁忌证:胸腹部有金属植入物、心脏电极等,严禁接受微波治疗。
微波理疗注意事项:治疗前,最好穿着纯棉衣物,先去除身体上的金属物品,如金属项链、金属纽扣:年老体弱、重病因皮肤感觉迟钝、局部组织血液不佳,应将功率适当调低,以免烫伤。
综上所述,在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及专业护理的同时,改善病室局部环境,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指导患者饮食,使机体处于最佳功能状态;结合按摩和微波理疗等辅助治疗,可以显著促进肺炎的康复进程。其中,专业护理技巧、按摩和微波理疗属易控因素,护理人员可独自完成,清洁达标的病室空气环境较难控制,仅仅依靠护理工作无法实现,需要医院后勤、医院管理层、以及社会共同参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