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

2018-02-09 17:24刘长喜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散文语文课堂

◆刘长喜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新农乡中心小学)

一、从课本教材中挖掘情感

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有爱国之情、有思乡怀人之情、有感人的母子之情、还有真挚的师生情……总之,翻开语文课本,可以感受到了浓郁的情感气息。一篇文章不仅仅是文字的跃动,语言的表达,还包含了许多情感教育的内容,作品中的景物或者是人物形象无一不展现作者的思想、情感、追求,甚至寄托了作者本人的理想抱负、美好愿望等。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并挖掘出教材中的情感,把知识与情感都传递给学生。比如:《鸟的天堂》是一篇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课文,它向我们展现了一副生机盎然的自然图景。但是仅仅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就要认真地思考,通过让学生感受这一副美丽的自然图景,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什么收获。然后创设课堂情境,和学生共同品味《鸟的天堂》,从而营造一种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在细细品味地过程中紧抓“每一个树叶都有一个颤动的生命”这一关键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使学生明白人与大自然应和谐相处,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树立生态环保意识。这样,便对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教材特点深挖巧掘情感因素,采用丰富的形式使学生的情感湖面上荡起片片涟漪。用真情唤起真情,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当作品中描绘的景色、塑造的种种艺术形象浮现在学生面前时,情感也就自然而然地涌现了。

二、从朗读中感受情感

朗读是表达情感的渠道之一,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不仅可以想象作品中描绘的一幅幅图景,还可以体会到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作者真挚感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还要给学生范读,从而引导他们仔细地赏读课文,进而充分地感受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无论是诗歌教学、还是散文教学,朗读都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巩固语文字音、字形、句子等基础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每一首诗都是动听的旋律、每一篇散文都是跳动的音符。只有经过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才能奏出优美动听的天籁之音。借景抒情是诗歌的特征之一,情景交融是散文的特征之一,不管是诗歌中的情,抑或是散文中的情,都需要教师通过不断朗读引导学生去体会。比如说,《小池》是一首生动活泼的古诗,教师先朗读一遍,给学生做个示范。然后学生自己再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领悟诗人的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诗歌中的景物(树木、池塘、荷花、蜻蜓)都纷纷活了,与此同时,诗人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读者身旁,读者与他促膝长谈、彼此交心。这就是朗读的魅力,它可以使学生获得诗情画意、有滋有味的情感体验。正如朱光潜所说,吟诵可以使纸上没有生命的文字活起来。对于作品,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得以品其味、观其形、感其情。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从字音、抑扬、语速、句调等方面直接感受情感的脉搏,这样在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下,语文课堂会更加高效。

三、从写作实践中培养情感

情感需要借助语言文字得以表达,语言文字需要通过情感得以鲜活。从某种程度来看,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而情感则是言语文字的寄托,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将两者相结合,那么会使语文课堂充盈着情思韵味,从而变得更加精彩纷呈。比如,在写作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语言文字与思想情感的交点,使得学生在“情动”中“辞发”。教师可以精心地设计作文题目,如《祖国,我爱你》,让学生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进而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操;还有《母爱无声》,使学生感受到母亲为自己的付出,从而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通过写作实践,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四、结语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没有情感的语文课堂将会毫无生机与活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情感”在教学中起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散文语文课堂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