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心理辅导在深度辅导中的应用

2018-02-09 17:24孙婧菲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谈话辅导辅导员

◆孙婧菲

(中央戏剧学院)

一、个性化深度辅导的内涵

现今大学生面临的环境复杂多样,大学生活适应、学习就业、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有许多困惑与问题。如何有效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为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首要的任务。2009年,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提出,要加强高校辅导员的深度辅导工作,每名学生每年至少有一次针对性的辅导。辅导员要掌握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正确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但是,在深度辅导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辅导的时间与次数已经达到了要求,但是辅导效率并不高,在突发事件中主要涉及的学生已经进行过深度辅导,但是辅导员并没有在辅导中发现问题隐患。学生在深度辅导中隐瞒了自己的心理问题或学习与生活的困惑,等等。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大多数情况下的深度辅导是以辅导员为主体的“询问”模式,把深度辅导变为“咨询试审问”主要是因为:谈话环境不隐秘、谈话选择时机不恰当、辅导员居高临下的询问态度,灌输式讲道理等,或对学生评价过多、过于负面。被辅导学生只是作为跟随者,被动的回答问题。所以学生在谈话中不得不采用防御型思维与辅导员对谈,我们也就无法通过深度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所以,如何利用心理辅导的相关技巧破除防御、建立信任、提高深度辅导的效率是本文欲探讨的重点。

二、如何利用心理辅导原则进行个性化深度辅导

1.谈话环境与时机的选择

辅导员进行深度辅导前,要制定辅导方案,对辅导对象的概况和最近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一般来说谈话对象的选择有以下几个分类:一般型谈话,作为日常例行深度辅导,可以进行非正式的谈话,地点可以选择在室外、谈话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校园偶遇的路上,查宿舍时,课后等。时间不用太长,采用轻松的方式聊一聊最近的情况,或遇到的问题。由于场所环境自由,学生感到放松,一般谈话效果比叫学生来办公室好的多。但是,如果是教育引导和解决问题型谈话,如缺课少课,宿舍矛盾的解决,心理问题的解决等,就一定要选择相对隐秘的环境,让学生感到有安全感,谈话中能保证话题的隐私性。不一定要在老师的办公室,可以让学生选择他熟悉的地点,尽量的让他感觉到安全,有助于尽快的进入到谈话的主题中。

关于谈话时间的选择,主要遵从两个原则:及时、平静。及时指的是在学生出现问题后,老师要尽快地约学生进行面谈,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心理动态,掌握住他最想表达、最想求助的窗口期,如有的学生会私信辅导员或者发朋友圈,发泄不满。其实,学生是在发出隐性的“求救”信号,此时约谈学生谈话效率相对较高,并且能预防事件向恶劣化发展。但是如果是相对严重的事件发生,如学生发生较为激烈的矛盾冲突后,辅导员要掌握“平静”原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去处理自己的情绪,并尊重学生的意愿,“此时你是否想和我聊聊?”在激烈的冲突后,学生需要一段时间去处理自己的情绪,辅导员不应在此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不然会适得其反,激化矛盾。

2.听比说重要

针对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音乐剧系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在深度辅导中“会倾听”是特别重要的。通常来说,表演专业的学生表达欲、表现欲比其他人强烈,个性较为突出。他们很需要他人的肯定,需要机会和平台去展示自己,去为自己发声。有效的深度辅导是辅导员和学生心灵间的沟通,我们需要在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关注中,与学生共情。在倾听学生描述最近的状态或出现的问题时,辅导员不仅要做到真诚点头,目光接触,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言语背后的情绪状态,捕捉谈话前没有了解的问题,听学生组织言语的方式,学生叙述中情感的起伏波动,以及在他的叙述中他所扮演的角色。还要注意学生的肢体动作,动作与语言是正向还是反向的。比如,在宿舍成员间产生矛盾的时候,学生a向老师表明他愿意和b重归于好,但是眼神并没有和b产生真实交流,并且握紧拳头,嘴角一撇。从这些肢体动作中,就可以观察到a实际上并没有在心里认可b,我们就要继续寻找矛盾根源,从而真正解决问题。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允许沉默的存在,特别是心理压力较大,情绪波动较大的同学。有时,他的沉默不是交流的停滞,正是发泄情绪的窗口,此时辅导员不要只想着控制局面,或者一定要说点什么来填满谈话的空白。而可以选择以沉默来支持学生,等待而不失关注的陪伴他。让他感受到有人愿意陪伴他一起经历生命沉默的时刻,然后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被忽视、不被倾听所带给人的失落感是最强烈的。倾听学生的表述,并在表述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开门见山似的“审问”,更能让学生接受,也更易建立坚实牢固的师生关系。

3.不越界、不评判

心理边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内心自我界限。他隐性的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虽然不可见,但是却无形的确保我们心理的舒适感。在深度辅导中有些辅导员由于太想确保深度辅导的效率,太想快速了解学生、取得信任。很容易在言行中,产生越界问题。例如,单刀直入的询问学生的隐私问题,以教师的高姿态要求学生必须回答提出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分清关心和干涉的区别,关心是帮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具体事件发生的原因并耐心倾听。干涉是强烈要求学生如何去做,直接给出结论与行动指南。并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特定事件发生的背景给出建议。关心不能作为越界的借口,要在辅导中明确态度并会意学生,你的事情就是你的事情,老师不会多加评判,更不会控制你的选择。所以在倾听与对谈中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急于判断是非。也不要刻意的转移话题。更忌讳的是不要有过多的价值评判,如“你这样是不对的,你就应该如何,听我的肯定没问题”这类的话语,也不要急于讲述自己的故事和经历,我们能做的,更多的是鼓励他去表述、澄清问题,尝试归纳总结你听到的信息是否和学生的匹配,是否真的理解了学生说的问题,当两人对客观事件的理解是相同的,可以不加态度情感的对事情做出客观的评价,评价过程中切记不要说出偏激、讽刺性话语,不要带有道德谴责的批评任何涉事人,而是要把事情的利弊分析出来,最后把决定的权利交给学生。让真正的主角参与到事情的决策中来。如果需要带有正面性的鼓励和赞扬,也不能言不由衷,赞扬要具体,要真实,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真正的信任,建立平等、尊重的交流环境。

个性化深度辅导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特点,要建立心与心的对谈。整个辅导过程不是单方面地说教,唱高调。是辅导员与学生的一种连结,一种心灵的共同成长。当然,辅导后要遵守保密原则,还要时刻关注被辅导学生的情况,有必要的话要约定好回访的时间。辅导员在深度辅导中要掌握好教育、管理、服务这三者间的关系。在谈话中要做好思想的引领者,心灵的倾听者,要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关注校园及社会问题,时刻关注学生心里的变化,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地、稳步地高效开展。

猜你喜欢
谈话辅导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