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胜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将日益凸显。特别是教师利用这些数据对学生开展学习分析,有利于帮助教师预测学习结果,诊断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对优化学习效果将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同时,教师通过这些数据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发现学习过程中隐藏的问题,找出解决对策,为实现更科学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能,也为更合理的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因此,大数据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将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为此,笔者根据自己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一线二十余年的经验与体悟,顺应时代潮流,大胆尝试使用大数据服务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学科不仅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而且,由于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成长环境与动手能力等不尽相同,导致同一班级学生间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操作能力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将难以适应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大数据能够让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真实反映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打造高效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理念相对超前
在我国,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应用不够广泛,其数据收集和分析工具还不成熟。很多教师还不太清楚“大数据”是什么?有什么应用价值?而信息技术教师普遍对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教法较为敏感,也较感兴趣。因此,这也是大数据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得天独厚的条件。
(2)信息技术教师获取数据相对便捷
大数据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提供过程性、个性化数据。当然,要想通过这些数据准确掌握学生的信息,还需要运用先进的分析工具(软件)。由于目前收集数据和学习分析工具还不十分普及和成熟,教师还难以轻松获取到学生的有效数据,很多数据都需要教师自己收集分析,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力。而信息技术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优势,这也为大数据的记录、生成提供了技术保障。
(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相对开放
在大数据时代,随着MOOC、微课、翻转课堂、在线课堂以及教育云平台的使用,学生不再完全依赖于教材和传统的课堂获取知识,特别是博客、微博、微信、APP社交圈和自媒体的出现,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为广阔。但这些知识的获取都需要借助互联网、计算机或智能手机完成,而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仍被很多家长视为“洪水猛兽”,唯恐学生没有学到知识反而沉迷于游戏中。因此,高中生仍然难以在课堂上通过互联网或智能手机等来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大多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这给新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带来方便,也为教师轻松获取到学生的大数据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也是大数据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优势之一。
由于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存在差异性。因此,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实施个性化教学,势必会使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对早已掌握的内容感到无趣,课堂上不愿意听课;而那些“零起点”的学生,却难以接受“非零起点”的内容,甚至会囫囵吞枣,还有可能会让这部分学生失去学习自信心,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教师要想对学生实施精准的个性化教学,就需要熟悉每一位学生的真实状况,这对于本来课时就少的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而大数据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能够全面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通过科学的分析,教师不仅能准确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反映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学生也能得到更加科学的学习建议,方便开展自主学习。
例如,笔者在每学期开学初,就借助“问卷星”对高一新生开展调查。调查的问题有:你在初中、小学阶段学习过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吗?学习了几年?你家有计算机吗?你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感兴趣吗?你喜欢玩游戏吗?你玩的游戏有哪些?你通过什么方式玩游戏?你经常使用互联网与外界联系吗?你是否会安装、卸载软件?你是否能对计算机简易故障进行排除?你平时能使用网络帮助自己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吗?你会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吗?诸如此类的问题,通过“问卷星”或“超级表格”教师能够全方位了解到学生的真实状况。
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教师能够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数据,这些数据包含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这些学习行为数据,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预测学习结果、诊断学习需求与问题,从而开展个性化学习。同时,教师通过对数据的筛选和个性化教学方案的制订,既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提升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又能改进教学设计、改变教学手段。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教师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彰显独特的教学个性。
例如,笔者在讲授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一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课时,过去的教法是:先向学生介绍电子报刊的制作过程,电子报刊的版面设计要点、结构,电子报刊的评价要素等;再向学生展示优秀的电子报刊作品;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任务;最后评价学生作品。这种看似合情合理的教学过程,效果往往却不理想。究其原因,还是笔者对自己的学生了解不够,缺乏个性化指导和科学性评价。例如,有的学生连Word软件中最基本的字体、字号的设置都不会,而教师却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上,这不是“对牛弹琴”吗。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调整了以前的做法。在课前,通过“问卷星”对学生开展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了解班级学生的真实状况。通过把Word软件制作成系列“微课”让学生自主选择观看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对学生帮助很大,也深受学生欢迎。
不难看出,大数据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够使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科学的参考。
大数据的使用重在能够帮助学生从模糊学习到精确定位,减少无意义的付出。例如,现在很多学校都采用网上阅卷系统。这些网上阅卷系统都具有大数据分析功能。通过对学生解答的试卷分析得出有效的数据,生成诊断报告。这些诊断报告让教师和学生一目了然,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笔者在讲授某个软件或模块前,也经常使用“问卷星”或“超级表格”对学生开展调查,获取学生的真实数据,了解学生对该软件或模块的掌握情况,预测学习结果、诊断学习需求与问题,从而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也为实现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能。这都得益于大数据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情况做出一个较为主观的评价。教师衡量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是基于学生对课堂任务的完成情况而定的,能够完成任务即视为掌握了知识内容,不能完成课堂任务即视为没有掌握学习内容。这种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明显带有一定的“经验式”。借助大数据,能够让我们准确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只有对学生有较准确的了解,我们才能结合学生提交的作品做到更科学、准确的评价。这种个性化评价,让基础好的学生不至于经常获得过高的表扬而沾沾自喜,又能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得到应有的肯定。因此,有了大数据的帮忙,我们的评价才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大数据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促进了个性定制化教学、提高优质资源共享、构建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平台,也为大数据应用于教育指明了方向。当然,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其应用模式还不成熟,研究还不够深入。但笔者相信: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本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不畏困难、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就一定能使大数据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