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策略

2018-02-09 17:07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乐句旋律音乐

(山东省临沭县实验小学)

针对当前影响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因素,结合自己的音乐教学实践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高音乐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挖掘音乐教材中“听”的内容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更多注重音乐知识的讲解、音乐技能的传授和练习,并且像听音训练、发声练习、识读乐谱等过程都是割裂进行的。久而久之,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提高缓慢,扼杀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为了打破这一局面,在教学中,结合小学生想尝试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方法这一心理需求出发,从挑战学生听觉入手,通过听了解乐句间的联系,以歌曲为载体,将听辨模唱、识读乐谱、体验连接句的作用等有机穿插其中,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提高学生音乐听觉能力。因此,如教师训练学生通过听觉捕捉音乐细节,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敏感性;从学生内心对音乐的记忆进行旋律间的对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思辨能力等。

例如,《小溪流水响叮咚》本首歌曲由四大句旋律组成,旋律为大句的作品,由于学生接触较少理解起来不容易,所以我挖掘乐句间的重复部分请学生进行听辨,在听辨的过程中感受四大句塑造的连绵不断的音乐形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童心是小鸟》一课的教学,教学初始,利用歌曲第一乐段第三乐句和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关系引导学生听辨模唱,区分休止符、旋律的变化,使学生既提高了听辨模唱能力,又熟悉了歌曲旋律,为进一步学唱做好铺垫。教学中教师时时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信息、连接句的过渡作用、反复记号的强调作用、结束句带来的意犹未尽的感觉,感受独特的音乐语言,学会思考音乐,感悟音乐真话。

二、充分体现旋律线在音乐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以往教学中教师对音乐知识的教授相对于唱歌、欣赏教学来说比较理性,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是为学习而学习,孤立地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影响着音乐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唱好环节,请学生边演唱歌曲边用手画旋律线,在肢体语言的带动下学生声音在力度上、唱法上自然地发生变化,激发了他们的音乐情感并将其充分地表现出来。这个环节,学生体会到旋律线在音乐情感表达上的重要作用。本节课,而是为唱歌课的核心内容服务。

例如,在《小溪流水响叮咚》一课的教学,教师将旋律线的讲解放在视唱乐谱后用动态的画面呈现,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他们不但了解到旋律线是怎样画出的,而且能将旋律的走势了解得更为清晰,教师再请学生结合旋律线形态猜想音乐所表现的形象,学生体会出音乐所塑造的婉转、蜿蜒的形象,联想出是海、水、风……这个环节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旋律线与音乐形象间的联系。

再如,《我的小宝宝》一课的教学,由浅入深、分层教学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有所提高。首先从比较容易的三、四乐句入手,因为第三乐句只有“5、1”两个音,第四乐句又是下行级进,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也并不难,很快可以演奏出来;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在长音的吐气方法和气息的支持方面得到了练习,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可以在自身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之后过渡到一、二乐句的学习。采用了找旋律特点的方法学习,第二乐句的这一小节学生很快能够猜出来了,既降低了演奏难度,学生又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为今后能够自主视唱做好准备。

三、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与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中证实了选择这样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是正确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有的记忆储备,主动建构起新的知识与能力,通过先唱歌谱后用口风琴辅助音高唱会歌曲旋律,再利用“词曲结合”的方法自主演唱歌词,这些方法的选择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向“自主视唱”过渡奠定了基础。

例如,《小乌鸦爱妈妈》的演唱(合唱)、视唱、感受与鉴赏,前期学生已经能熟练演唱歌曲一声部,对旋律非常熟悉,在学唱第二声部时,教师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采用学生聆听一遍,教师范唱二声部后,自主击拍视唱旋律的方法进行学习,这种先谱后词的学唱顺序,使学生在反复演唱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二声部旋律的印象,并有效地进行储备,为后面核心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节合唱初始课,之前在进行试讲的时候,教师是直接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合唱歌曲,合唱歌曲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组成……”再进入到核心内容的学习中。在上课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以及演唱时的状态,发现这种直接的教学方法给学生造成了心理的负担,从一开始上课,学生就觉得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非常难,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产生了畏惧感,学生带着这种心理进行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课后教师也进行反思,到底是什么给学生造成了障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了自信,因为这是一节小学阶段合唱教学的初始课,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验中从来没有接触过,突然让学生接触一个新的并且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学生肯定感觉自己的能力很难达到,因此在课堂上就会出现不敢唱、唱不好等思想顾虑。随后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了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最熟悉的学习形式入手,将歌曲二声部当成一首新作品来学习,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亲自参与到演唱体验中,在体验的基础上逐步进入到对合唱的认识,完成对合唱概念的建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引导学生自主体验与感悟音乐

学习音乐要获得的是直接经验,而不是间接经验,所以教学中教师创造机会引导学生亲自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节省了讲解、说教的时间,为学生创造了亲近音乐的时间与空间,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就《童心是小鸟》的题材、内容来讲,学生的学习障碍并不大,他们一般能够很快地学唱歌曲;然而,就音乐体裁的认识而言,学生遇到一些问题,虽然小学生以前接触过二段曲式结构的歌曲,但对于这种“连接句”“结束句”同时关联的歌曲还是首次接触到,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体验与感悟音乐下功夫,首先让小学生从认识音乐知识的角度,解决这些问题。于是,学生知道了正确的坐姿;认识了小节线和终止线;认识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以及相应的时值;还能读出简单的节奏:“X XX X X””、认识唱名“l、2、3、4、5”等;学会了看出歌曲有几段歌词、知道唱歌词时要与歌曲旋律相结合着看;能够找出“一字多音”的字,为自主演唱歌词提供了条件;在聆听完一首歌曲后能够说出歌曲的标题、节拍(二拍子、三拍子)、演唱形式、情绪、内容,歌曲的前奏、间奏、尾奏,等等。这些知识与技能的储备都为采用“自主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性。

同样,教学《童心是小鸟》中在进行“连接句”知识点时,教师并没有将连接句的定义硬塞给学生,而是采用“对比”聆听的方法,请学生听觉参与感受有无连接句的不同音乐效果,获得直接感受,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提炼“连接句”的概念。这样既免去了教师大篇幅的说教,又使学生在教学过程始终体验到参与的快乐。

[1]阙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7,(40) :156.

[2]朱玄刚.小学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J].新课程,2017,(09) :153.

猜你喜欢
乐句旋律音乐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茹泣吞悲
——《陈杏元和番》音乐分析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音乐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