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四自”精神的涵养与实现

2018-02-09 17:04魏运才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妇女精神文化

魏运才 张 璐

随着当代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文化的不断创新,中国政治文明不断提高,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女性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受时代、社会意识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影响,中国妇女思想进一步解放,其价值观念开始发生明显转变。一方面,价值取向从一元到多元,自我意识觉醒,思维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但又受经济大潮和西方各种思潮的冲击,对自身认识迷茫、思辨不清,对外界徘徊观望、随波逐流,导致价值选择与追求看不清方向,缺乏坚定信念;另一方面,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陈旧思想观念还依然存在,女性在参与社会变革面前,往往缺乏自信或无所适从,又因受文化解读能力所限,不能合理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在很大程度上束缚着其价值观念的自我更新和自主发展。因此,在中国女性价值观念建设问题上,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积极因素,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滋养新时代女性“四自”精神。

一、中国妇女精神解放和价值观念的进步

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对女性形象的认识都是以性别歧视为出发点的,女性价值被压抑,居于统治地位的文化观念和社会制度禁锢着女性自身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自由、平等、博爱思想深入人心,为女性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注入了精神力量。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致力于推翻封建伦理纲常,争取女性独立与解放。受此影响,中国女性开始追求形式上的解放,争取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的观念成一时之风。20世纪初,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妇女解放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开始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结合起来,在不断创新发展中取得了一系列中国化的重要成就。在轰轰烈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女性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她们坚决跟随共产党,纷纷通过参加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来宣示对传统的性别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反抗,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勤劳勇敢、无私无畏,忠贞不屈、奋发苦斗,为国分忧、勇于牺牲的崇高价值取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大妇女全面获得了社会政治权利,积极地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女性的典型形象多被用“不爱红装爱武装”“铁姑娘”等描述来指称,女性的价值标准、价值选择通过“男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实现了实质性的转换。

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中国社会和经济经历着激烈的动荡,大量的妇女问题也显露出来。市场经济对女性价值实现的影响日益突出,市场活动的公平性,在动员广大女性踊跃参加经济活动的同时,也为女性的自身价值选择带来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受西方女性主义和性解放的冲击,部分女性在价值选择与追求上出现了一些偏差。

1983年9月2日,在中国妇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康克清同志在题为《奋发自强,开创妇女运动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中说:“我们要‘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勇敢地捍卫法律赋予自己的神圣权利。”这是全国妇联第一次提出“四自”。“四自”的内容是:自尊,就是要自己看得起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要自卑;自爱,就是要自己爱护自己,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事业;自重,就是自己要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格;自强,就是要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学好本领,干出一番事业。[1]310-3151988年9月1日,在中国妇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张帼英同志在《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争取改革攻坚阶段的胜利建功立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改革竞争的大环境中,当代妇女要争取自身的进一步解放,必须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意识。这次不仅对妇女“五大”提出的“四自”内容进行了修改,并且对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维护自己的尊严,反对自轻自贱;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坚定自己的信念,反对妄自菲薄;自立,就是树立独立意识,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反对依附顺从;自强,就是顽强拼搏,奋发进取,反对自卑自弱。①参见:《中国妇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专刊》,载于《妇女工作》(内部刊物),1988年第10期。1990年3月7日,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希望你们努力提高素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做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女性。”[2]“四自”和“四有”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妇女自己的口号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女性自我发展的独立的群体意识进一步增强,价值观念随时代的进步而丰富、发展和创新。

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推进女性“四自”理论的中国化建设

随着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人们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在加快,刺激了广大女性沿各条途径获取社会资源、提高生活水平的冲动和欲望,这也对拥有社会资源较少的弱势群体带来了不良影响。价值取向的多元性、思维方式的开放性和自我意识凸显,使得部分女性的思想观念、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发生倾斜,消极倾向日益显现。在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一些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在片面追求选择性伴侣的自由中,导致了性自由的恶果,以致在几十年的浑浑噩噩中性自由带来的苦果最终却要她们自己来品尝。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3]解决女性“四自”精神重新建构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妇女解放理论的观点,从中国实情出发,去发现和认识问题,从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来考察深层原因,把当下的妇女问题看作是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不适应状态,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一方面,疏淤通流,通过教育普及、舆论宣传,大张旗鼓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浊扬清,抑制误导,打开关节;另一方面,辨证施治,通过对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辩证扬弃、改造利用,在社会道德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树立新的女性价值规范和道德标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妇女解放是指物质的解放和精神的解放。所谓物质的解放,指的是女性自主参加生产劳动、合理获取劳动报酬,以体现自身存在的必要价值,创造经济上独立的物质基础。所谓精神的解放,指的是妇女作为人的“人格”呈现,学习和进步、觉悟和发展的思想意识,教育与文化需求和表达的自由,即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的确立。女性的自觉精神,是实现自尊、自信的先决条件,女性的自主意识,是实现自立、自强的本质力量。女性“四自”精神的涵养与生成,多少年来面临着诸多困惑和挑战。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女权主义、世俗享乐观念以及伴随着市场经济而来的世俗文化等,多种文化交互作用,使得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女性价值观念复杂多样。在市场经济初始阶段,经济活动非等价交换潜规则、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付出形式付出手段与回报结果的差异、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偏向和西方颓废价值观念的合流,使女性不得不以批判的态度对待过去的价值观念。这又为妇女的精神解放平添了一层障碍。怎样实现精神的解放,马克思指出,人类通过劳动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与自己相联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规律,同时产生、发展着人的需要、情感和能力以及自我意识。[4]101就妇女而言,资本市场唤醒了中国女性发展进步的主体意识,市场竞争机制则激发女性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男女的平等、和谐发展。解决女性价值观念问题,不仅要直面当代所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所特有的理论价值,对现实的社会生活进行事实分析。对女性“四自”精神的研究,应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角度出发,实事求是分析当前社会女性在人生价值观(特别是生活价值观)上存在的迷糊认识和行为误区,从社会客观条件和个体主观素质两方面寻求解决路径,从理论和实践上纠正“盲目认同崇拜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将传统的女性价值理论直接应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运用不够”等偏差;在社会生活领域重新界定新发展的“四自”理论,构建富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的女性“四自”精神,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中国化,推动中国新女性“四自”运动的健康纵深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广大妇女提供了更多的参与社会竞争的机会,她们参加社会活动,生产、生活实践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参与社会竞争的态度也越来越积极主动。多种途径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使她们在经济关系中确立了独立性和自主性,为了实现利益的最优化,她们通过创造更多的交换价值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既实现了自由平等、和谐发展,又涵养了自尊、自信,同时也实现了自立、自强。对于女性权利、教育和发展问题的研究,应该针对社会文化和社会体制做出与时俱进的客观判断,对于当代女性道德淡化、“四自”精神失范的现象,也应该从宏观的视野来考察它与其他问题的联系,既关注问题的社会、经济、文化大背景,又要关注妇女渴望声望、教育和收入等方面的具体实情,从女性视角和本土化视觉认识“四自”精神的文化内涵,揭示其对于女性价值选择与实现的精神力量。

三、以中国传统文化涵养女性的“四自”精神

当前炒得火热的后现代思潮,大有颠覆中国女性人生价值观之势,在很大层面上造成价值选择与价值追求的感性上位、视觉错乱、审美混乱。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和传承的文明结晶,具有鲜明的精神传统、民族特色,是中华儿女涵养精神、增长才干的思想武器。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形成的女性勤劳质朴、智慧善良、宽容仁和、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也是符合我们今天倡导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价值理念的。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在塑造人性人格、推进人的发展上的精神价值,充分吸收其精华,滋养新时代女性“四自”精神,对于传承中国女性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女性思想文化素质和修养,发扬中国女性传统美德,建设新时代女性文化,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2013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妇联第十五次妇代会与新一届班子集体谈话中提出:“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这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广大妇女要发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追求积极向上、文明高尚的生活,促进形成良好社会风尚。”[5]明确了家庭美德建设的主导力量,为新时代中国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建设指明了方向,是广大妇女强化责任构建和谐家庭、提升素质投身家庭教育、弘扬“四自”精神建设时代家风、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的新境界、新实践、新作为。

1.自尊理念的涵养

所谓“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看得起自己,自好、自爱,珍惜自己的名誉和地位,既不自轻自贱,也不妄自尊大,既不盛气凌人、贬毁他人,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自尊,作为“四自”的首要条件,它是体现女性的主体意识和道德意识的重要前提。

如何做人,求得“成人”、自尊呢?就是要有“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被孔子看成人们应当毕生追求的理想的道德境界。《论语》说:“刚毅木讷近仁。”[6]222告诫人们应具备刚正、质朴、慎言的品质。相反,“巧言令色,鲜矣仁”[6]2,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种人是没有仁德的。人如何涵养自尊,孟子云:“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7]151仁是上天给人的高贵的爵位和身份,是人最好的处所;不行仁德,不讲礼义,只能被人不当人看待。行仁义像射箭一样,先要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把箭射出,射出但没中,不能怨恨超过自己的人,而只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又云:“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7]70对人来说,一定是先有自招侮辱的地方,别人才会侮辱你。同样道理,人只有自重,别人才会尊重自己。《论语》也做了具体论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6]5认为人不庄重,则无威仪,虽有所学,不达于礼,所以不庄重或不自尊和自重的人应该厚重品格,有知错必改的勇气。孔子结合自己修养学习的过程,告诫人们要想实现自尊和自重,必须学贯终生,不可懈怠。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12同时,他还针对人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弱点,提醒人们:“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6]280客观而实际地说明人应当以饱满的体力精神用于正当的事业,不论在何种环境、资历、地位、条件下,都应该理性、清醒、自省、自爱。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于志士仁人做人处事的修为是这样,对于巾帼女性“四自”涵养也是这样。

2.自信意识的增强

所谓“自信”,就是看得起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自卑,不怯懦,在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能力的前提下,拥有必胜的信心,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目标,不盲目地顺从或依附他人。自信,作为个体的心理正能量,是女性走向成功的起点和精神动力。

社会转型期,国家体制和经济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妇女发展问题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整体上看,在时代大变革面前妇女的自我意识弱,依附心理严重,成功动机差,自我评价低,在价值观的选择与追求上自信心不足。如何激发女性的自信意识,使之在激烈的竞争中积极进取,在参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实现女性应有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给了我们超越时空的智慧和思想。《论语》中有曾子说的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6]118意思是说,做一个真正的人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和自信的态度,这是完成学业或事业有成应有的精神状态。人们走向市场,靠什么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除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最可靠的就是人的德行和自信。孔子说过,“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6]147有智慧的人能把事理看明白,没有什么可困惑的;有仁爱的人存公心,尚施予,不患得失,所以没有因为个人的忧愁烦恼;有勇气的人不怕困难,见义勇为,无所畏惧,这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能够做到不忧、不惑、不惧,一定是充满自信的,而充满自信的人当然也是有自尊的。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今天,人们用知识、信息和服务才能赢得利润,这是商场的规则,也是商海人的自信。自信意识的增强,重在培养自我意识和心理素质。随着社会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女性要充满自信,勇敢地站出来,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创造自我价值。

3.自立观念的培育

所谓“自立”,是指精神和物质上独立自主,不依赖他人求得生存和发展,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追求成功,创造未来,建功立业。自立,是女性走向争取男女平等的核心。女性要彰显自己的尊严与价值,首先必须自立,在人格上独立,在思想、经济、文化上自主,在社会生活上自觉,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力量和才智,在主动参加社会生产中靠自己的力量争取男女平等的实现。

何为自立,怎样自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涵养和培育自立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论语》告诉我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6]263有德行和修养的人,凡事责之于自己,没有自觉意识的人,才凡事责之于他人。其告诫人们,做人要确立积极自立的人生态度。《论语·尧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6]338就是说,人生而有命,受之由天,故不可不知,知命,始肯修德以立命;礼为立身之本,人不懂得礼节,无以立身于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人。孔子把命、礼、信三个命题放在一起,意在说明自立必自知,知言、知人更重要。很明确,只有知书达礼,才能立身处世。《论语·子罕》中有云: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以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6]145孔子自己要过有品质的生活,当然也就教育弟子要自立、自强,过有品质的生活,他说,穿着破旧的丝绵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觉得羞耻的人,大概只有仲由(才有这种品质)吧?但是,只做到不嫉妒、不贪求,又怎么算得上是十足的好呢。这不难看出孔子的价值取向,那就是在矢志不移遵循道、具有独立人格的前提下,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经济上的自立,过上不比别人差的幸福生活。因为仅仅是不嫉妒、不贪求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更大的抱负和更高的志向,才能做出一番事业。所谓“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而后天助之”,意思是说,你先要自己爱自己才能爱别人,你必须能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别人才能够帮助你。这个命题就是说,人只有想办法、靠自己自助,然后才能求得他助,主张要有积极的自立态度。从“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到“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不靠人不靠天,日子全靠自己干”的民间俚语,再到毛泽东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都是中华民族励志图强的精神写照。

至于如何实现自立,先贤们也给我们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6]48就是说,不要担心自己没有职位,而要担心自己有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学问与本领;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要努力地使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论语·雍也》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88意思是说,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自己想要每一步都站得稳,就必须帮助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自己要处处行得通,也需要帮助他人行得通,所谓达也。能够从自身做起,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和感受,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也是立身、做人,培育自立观念的根本之路。

4.自强精神的打造

所谓“自强”,就是要积极向上、奋发图强,为了达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目标,激励自己刻苦努力、学好本领,在与困难和挫折斗争中磨炼自己,把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在竞争和挑战中干出一番事业。自强,是女性立足社会、成就事业的力量源泉。中国女性顽强不屈的自我奋进,不仅是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精神动力,而且是今天形成“四自”精神的力量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女性自强不息、勇敢对抗困难和挫折的有力思想武器。《易经》开篇明义:“乾:元亨,利贞。”这是说,乾卦象征着天,是万物的开始,有亨通的力量,能和谐而有利于万物,有光明正大的品格。[8]96-97“元亨”和“利贞”,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元亨”,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粒种子被埋在土里,当它开始发芽时,什么东西能够挡住它的生长呢?你可以在上面压一块大石头,但这种子还会破土而出,因为最初的生命力是极其强大的,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它,这就叫“元亨”。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谁能阻止它呢?当你心中产生理想的火花时,谁能够阻止它呢?当你心中萌生出对异性的爱慕之情时,谁能够阻止它呢?当你满怀信心开始做一件事情时,谁能阻止你的行动呢?谁也阻止不了,这就叫“元亨”。什么叫“利贞”呢?比如说,太阳每天按照自己的轨道运行,不停不歇,不紧也不慢,在圭表下永久留下有规律的影迹;当你心中产生伟大的理想与抱负后,坚守信念,不断向自己的目标迈进,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当你心里萌生了爱情,你能够一直坚持你的追求,并且得到后一生一世不改初衷,这就叫“利贞”。一粒种子,是否可以很好地发芽,逐渐长成禾苗,最终结出累累硕果,或者长得枝繁叶茂,最后成为参天大树;当你满怀信心地做一件事情时,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坚持到底,这就需要“利贞”。“元亨,利贞”这句吉辞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要因为开始的艰难就试图放弃,也不要因为开始的顺利而忘乎所以,要明白事物的开始离成功还很遥远,只有自始至终坚持不懈,才能达到美好的终点。做事是这样,做人更是这样。人如何涵养“自强”之气呢?《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8]98即天体以劲健刚强的方式永远不停地运行,君子也应像天体的运行一样自觉奋发向上,永不松懈。又云:“终日乾乾”,反覆道也。[8]99是说“整日勤勉健进”,反复行其正道而不知疲倦,这是人的奋发有为。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不止息,谁也不能阻挡,人也应该效法天道,自强不息,不停地奋斗下去,才能显示出处世的刚健。老祖宗的智慧告诉我们,无论你是从政还是经商,或是从事其他行业,只有胸怀大志,才会有大的发展,只有坚守正道,才会真正通达顺利;只有修养美德,才能顶天立地。女性价值观念的修为也是这样,只有唤起自觉意识,回归主体本位,才能积极主动提升和发展自己,实现自强。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妇女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尽管女性在“四自”精神的建设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广大妇女在积极参加改革开放过程中实现女性的价值,她们不断克服弱者心理,在激烈的竞争中积极进取,逐步形成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健康心理品格,在脱贫致富的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家庭建设中,走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境界。在新时代,随着中国女性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她们在全面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共享发展成果的进程中,一定能够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指导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不断改造和发展自身,真正树立起新时代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

[1]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蔡畅、邓颖超、康克清妇女解放问题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江泽民.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A].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德)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单行本)[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习近平.在中南海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EB/OL].人民网,2013-11-01.

[6]孔子,等.论语[M].肖卫译注.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7]孟子.孟子[M].肖卫译注.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8]姬昌.周易全书[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妇女精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谁远谁近?
拿出精神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