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培养的写作教学探讨

2018-02-09 15:00黄晓霞
中学语文 2018年36期
关键词:名言批判性时代

黄晓霞

写作是语文综合素养的表现,它涉及到学生语言的运用、语感的灵敏度、对生活的感悟以及语言天赋等,而这几种素养又都受着思维的调控。随着“课程标准”的新一轮修订,“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已经成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写作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思维培养。教育部发布的2018年的高考大纲要求考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立足于大纲,本文试从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两方面来谈谈高中写作教学中的思维培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提出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有人一听批判性思维,就误会其为“吹毛求疵”或“找错”。那么,什么叫作“批判性思维”呢?余党绪先生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追求合理、公正和创新的现代思维方式。同时,批判性思维也是一种立足于建构与发展的思维方式,它主张在多元对话中,通过自我反思、批判与完善,来达成“合理性”的理念共识或行动方案。余先生认为,从工具层面看,批判性思维强调事实,尊重逻辑,主张审慎的推断与选择。

在多元对话中追求理性的表达,而理性的思维方式则主要表现为逻辑思维。逻辑能够对人的思维起到规范作用,让人的思维趋于全面、深刻和理性,对世界的认识及对问题的处理也会更加合理。随着公共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更需要加强逻辑思维的普及和教育。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绕过浅写作的雷区,是当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不容忽视的命题。笔者以高二学段的几次作文训练为抓手,具体探讨在写作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培养。

一、写作材料选取上,以社会生活为源

在议论文情境材料的选择上,以社会生活为源,围绕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有一定争议或矛盾的议题,布置写作任务,搜集同一主题不同观点材料的批判性阅读来开拓思路,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去明辨是非,参与和干预社会生活。这既是在培养一种技能,更是在引学生体味一种批判精神慢慢形成的过程。

例1:材料一: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的出现,使电信业、银行业、出租车行业等面临挑战,许多曾经稳定的职业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

材料二: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出现了大量诸如数据分析师、色彩搭配师、公共营养师等新职业。

材料三:一部电视纪录片的热播,使“章丘铁锅”意外走红。铁锅锻造这一老行当迅速得到人们的追捧,传统工艺重新焕发生机。

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个人应该有着怎样的思考和选择?作为18岁的青年学生,请你以“时代与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在班会上发言,表达你的思考和看法。

这道作文题材料所提到的社会现象都是当下热点,话题是学生感兴趣的,三则材料的内容也有一定的矛盾点。高科技时代对于不同行业和职业既是危机和挑战,也是机遇和机会。“规划”二字则更多的是在时代鞭策之下“规划”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自我和检讨自我有哪些不适应于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思维惰性与性格弱点。材料要求学生能将“时代”和“职业生涯规划”二者联系起来,从时代变化和发展的层面上去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思考自己人生发展的方向,思考年青人该如何借力时代促成自我的成长和飞跃。在这个思考过程中学生就得充分调动批判思维。

二、材料解读上,整合构筑起材料中的思辨关系

近些年的高考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在思维指向上往往呈现二元对举或并举的关系,要求考生做思辨的思考。就上述材料而言,三则材料从三个方面列举了在大时代巨变的背景之下,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兴衰情况,需要学生从中提炼和归纳相关论题,并能够发现材料中所隐含的矛盾加以思辨。写作时可以从单则材料出发,也可以两两组合,或者将三则材料进行综合。比如从第一则材料提炼出青年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应如何应对时代的危机,如何看待职业的稳定与安逸;从第二则材料提炼出青年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有新变的思想,应有把握时代机遇的敏锐;将一、二两则材料综合,可以提炼出危机与机遇、个人发展与天下时势等论题;将三则材料综合,可以谈年青人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如何才不至于被时代潮流所裹挟……每一个论题联系青年人自身的生活和思想实际都有广阔的思辨空间,而不只是静态地呈现对材料内容的解读和注水。

三、从文章的整体布局上构建说理逻辑思路

思辨思维要求能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关注事物本身的因果逻辑,从而推出令人信服的结果。讲究议论文的思辨性,就是使论证分析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逻辑。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精心构思布局,推敲全文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问题要思路清晰,论证过程要环环相扣,指导学生开展论证要合乎逻辑、严密有力,尤其要想清楚各段与立意是什么关系,要从文章的整体布局中构建逻辑思路。

为了巩固前面写作训练材料中涉及的写作对象感和思辨意识,我又布置了一篇类似的作文题,并强调建立起说理逻辑链。

例2:材料一:在某档电视节目现场,面对名校博士“我应该找什么工作跟我学习的经历更加贴近”的提问,担任评委的某知名音乐人直言:“名校生走到这里来,没有胸怀天下改造国家的愿望,而是问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学校多年来对你的教育?”

材料二:(1)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老子)

(2)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4)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刘蓉)

你所在的班级将以材料一为话题展开讨论会,请你写篇发言稿。要全面理解材料,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与含意,恰当引用材料二中的两句名句名作。

这道作文题要求中提到要“全面理解材料”,就是要我们注意问答之间的关系,只有关注这一点,我们才能构筑起材料中的思辨关系。材料一提供了写作范围,材料二提供了文章论据,并且是两句道理论据。那么,我们该如何“恰当引用”呢?如果我们想对它们进行深度化用和扩展,就要从名言的含意上出发,以便让它们构成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

名言(1)说的是高台起于垒土起于积累;名言(2)讲的是大丈夫当有大志向,不能苟苟于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名言(3),不管是家事、国事,还是天下事,只要是事都应该关心关注;名言(4)的意思,只有治理好一室,才能对天下家国有所作为。四句名言随意挑两句,也就六种组合。

(1)(2)组合,我们在引用的时候,可以把两者的顺序调过来。名言(2)强调名校生当有扫除天下之志,而要实现这种志向必须要有名言(1)务实的精神。行文中,前者强调要做什么,后者侧重该怎么做,是“是什么”与“怎么办”的关系。(1)(3)、(1)(4)组合和(1)(2)组合类似。(2)(3)组合和(3)(4)组合整体上看是一种包含关系。(2)(4)组合是一组矛盾关系,一种对立关系。这就从内容和含意层面理清了逻辑思维,大大地助力了学生在整体布局中对逻辑思路的构建。

其次,在论证主体结构中,一定要根据观点内容的需要,确定说理侧重点不同的论证链条。写作时一定要做到事与理的契合,材料必须紧扣主题,并能根据论点来裁剪和分析材料,考虑“事”与“理”是否形成逻辑关系。

近些年的高考作文基本为交际语境下的公共说理,提倡多元思考,引导理性分析。如果说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严谨的文章形式是一篇优秀说理文的灵魂和筋骨,那么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就是在帮他们立骨塑魂。

猜你喜欢
名言批判性时代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分层次音乐欣赏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名言
名言趣画
读名言 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