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安新
对法人、相关组织、普通公民、进行卫生法规知识宣传及贯彻落实相关政策的情况被称为监督检查,同时对其存在违反卫生法律法规及危害人体健康的情况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权力[1-2]。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中的指示,健全卫生监督体系,加强卫生监督服务,及国家最高文件中出现的相关内容,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家对医疗卫生监督给予了高度重视,同时其也在实际实施中遭遇了更高的标准要求,须重视加强监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医疗卫生问题发生。
目前我国针对疾病防控、生态环境变化、职业危害及医疗市场秩序等问题进行统一管理规划,传统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随着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致病菌的类型及更新越来越快,新型疾病接踵而至,慢性疾病增加,导致其危害性增强,呈现出点多面广的特性,新医改政策出台前,我国对相关问题的监督管理不强,体制建设不完全,因此现阶段结合新医改政策的优势,对自身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有效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业得到飞速发展,医疗行业也不例外,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医疗技术及设备更新速度效果良好,而内在管理制度及管理方式仍旧存在一定问题,该制度的提升需求十分迫切。自卫生监督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多数地区开始出现各种独立性卫生进度管理机构,引进大批专业性人才,建设良好的人才结构,保证其专业化及系统化。随着新医改政策的不断落实发展,同时对各医疗行业的卫生监督管理力度也正在不断加大,从防治传染、血液安全、公共卫生、医疗综合服务等方面进行推行,深入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更具操作性的工作机制,在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下,实现全国覆盖的卫生安全及执法监督管理,建设网络化、统一化的管理方式。同时,可将部分监督项目列为公共卫生基本服务项目,达到整体性的效果,因政策优势,得到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拥有十分良好的发展机遇。
疾病防控是公共卫生中的首要问题,根据不同疾病的传播特点制定不同的预防措施,充分了解其传播特性,落实防控监督工作,强化疾病防控力度,结合实际。如早进行艾滋病的预防监督工作中,首先需进行相关健康知识宣传,在社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开设卫生宣传知识服务点,通过卫生知识讲解、张贴海报、派发卫生知识宣传册等方式向大众进行健康宣传,使其养成正确的医疗观念,扭转错误认知,消除鄙视,告知群众注意事项,从而在根源上减少病发可能。同时对宾馆、旅馆等区域加大监督力度,推广安全套使用,与疾病防控中心做好协调工作,利用充分的专业知识及科学方式,督促确保多发疾病的有效防止。在每年换季时期进行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宣传,如甲型H1N1病毒,针对其扩散特点及传染方式,可在车站、网吧、学校、地铁站、景点、电影院、酒吧等人群较为密集的地区加大防控力度,运用专业化知识进行监督、宣传、督促,落实其病症特点,传播方式,从而提升防控效果。
监督工作管理体系需遵循科学化、人性化及专业化的管理理念,在不断强化自身执法力度的同时,对各种违法行为需严加惩处,响应中央“公众安全不容商量”的政策思想,做好相关维护工作[3-5]。最大化其监控涵盖面,如空气、室内环境、水等方面,与大型小区物业管理处、大型商场物业管理处、水质监测站、控制质量检测等机构进行沟通,共同参与调查研究,为居民提供安全的卫生环境,发现危害公共安全的引发因素时需第一步赶往现场,协同相关负责机构进行处理,及时遏制源头现场,保护幼儿园、学校、养老院、医院等重要区域,将监控工作进行重点划分,细化工作内容,保障人民生活环境的安全性。在创建稳定的管理制度后,须落实财政经费,提高监督工作重要性,确保实际工作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进行,处理好分配制度,合理提升待遇,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另相关部门需借助在线监测的方式减少监控成本,借助先进技术提升效率,构建高效的卫生监督体系,拓展技术服务的科学化及市场化发展路径。
为保障医疗市场平衡,需大力打击非法行医,对黑诊所、游医、巫医等进行严肃查处,告知公众专业医院的科学性,通过健康宣传消除封建迷信观念。清除不良就医风气,规范就医行为,推动医疗市场的科学化,为群众打造干净、放心的医疗环境。同时对医疗人员进行服务考核,明确医疗行业应以服务为中心的中心思想,将医疗卫生监督工作扩大到医疗服务全过程的监管;开展重点监督调查,对不达标的专业医师进行停职培训,促进医患关系和谐。调查门诊收费标准,对比国家要求及市场变化情况,打击非法收费,联合审计、医保、纪检等部分展开专项调查,打击滥用药物、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现象。同时加强医疗机构及医疗人员执业行为监督,为确保其真实性,对就医患者进行不公开调查、暗访,综合考察医疗从业人员诚信执业信息,避免侵害服务对象权益的现象发生。针对监管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馈,建立有效的反馈追踪机制,并对存在问题的医疗人员合理惩处,促进其提升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在新医改形势下,医疗卫生监督工作仍旧面临着诸多挑战,应结合国家政策指导方向及实际执行需求,站在全局、政治、发展的高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6-8]。努力进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采用科学量化管理模式,加大疾病防控力度,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增强卫生监督水平,切实保健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罗昊宇,高学成.新时期创新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思考[J].中国医院,2017,21(4):34-36.
[2]黄莹,张峘宇,刘文武,等.新形势下加强中医药监督工作的思考 [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7,24(4):303-305.
[3]张吉俊.新医改背景下甘肃卫生计生监督在公立医院综合监管方面的探索 [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7,24(5):413-418.
[4]李军.切实加强党建工作促进医院健康发展[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7):592.
[5]李春兰.强化新时期医院党建工作,树立医院良好形象[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7):501.
[6]张银华.再论新形势下加强中医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10):896-898.
[7]陈小平,孙相如,何清湖.中医院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的理性思考 [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6):3-6.
[8]李若舟.浅议中医医院如何加强中医内涵建设[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8):685-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