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研究

2018-02-09 09:42常家暹
智慧健康 2018年13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心理健康儿童

常家暹

(北京医药集团职工大学,北京 100079)

0 引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源源不断的涌入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然而,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农民工子女无法进城入学,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数量不断增长[1]。因为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监护、关爱,再加上当前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多元化思想价值体系,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往往都会存在程度各异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自卑心理、个性孤僻、人际交往能力差以及情绪不稳定等诸多方面,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2]。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主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系统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与建议,旨在为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1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当前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相应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并且这种压力也呈现为不断渗透的现象,不仅仅局限于成年人,同时也包含未成年人[3]。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我国中小学开始着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完善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体系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学生数量多,比重较高,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国家的前景发展[4]。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成长,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潜能与智力的开发,以及个性的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内起步较晚,且区域发展不均衡,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水平落后,尤其是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迟缓,存在较多问题,在国家政策偏向及教育公平的理念下,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大势所趋[5]。当前,如何因地制宜的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城镇化进程的发展。

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家庭教育缺失

因为农民工经济收入原因,再加上打工所在地城市入学困难,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沟通相对较少,缺乏安全感是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基本上都是通过爷爷奶奶进行照顾,而因为年龄方面的代沟,这种照顾仅仅局限于生活层面,文化、知识、精力等诸多方面均存在缺失,自然也就谈不上学习方面的帮助,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缺失现象[6]。

2.2 学校教育缺位

农村地区的学校因为师资力量、教育理念以及办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约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难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也相对较少。正如上文所述,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城市地区尚未普及,农村地区则显得更为缺乏,心理教师、心理课程均存在缺位的现象。

2.3 社会关注缺乏

近年来,在城镇化持续深入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然而,这种关注仅仅局限于表面,因为农村地区经济、资源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再加城市上户籍制度、教育制度、教育衔接等方面的限制,使得留守儿童难以实现在城市入学的目标[7]。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关注方面的缺乏,难以从根本层面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

3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与建议

3.1 家庭层面

3.1.1 引导父母转变理念

父母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应当主动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主动与孩子进行更多的交流,给予情感方面的慰藉。具体来说,父母应当尽可能抽出时间,通过电话、邮件的形式与孩子进行交流,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倘若情况允许,可以在寒假、暑假将孩子接到身边,进一步加强双方的交流沟通,开展针对性的家庭教育。

3.1.2 重视代理监护人选择

针对代理监护人的选择,应当避免简单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的方式。尽可能委托更多的亲戚朋友帮助照看,选择一些有责任心、道德修养好、文化素质高的监护人,主动为孩子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8]。倘若条件制约,父母应当尝试制定相应的计划表,让监护人根据计划表来指导孩子生活、学习。对于代理监护人的选择,相关的地机构应当提供帮助,主动为监护人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工作,注重提升他们的监护意识、监护能力。

3.2 学校层面

3.2.1 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应当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通过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培养留守儿童道德、情感、法治以及安全等方面的能力。具体来说,农村学校应当根据留守儿童实际心理状况,针对教学进行全面的优化,通过组织多元化的体验活动、体育活动,以此来锻炼留守儿童的品格、意志,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敢于直面各种困境[9]。与此同时,农村学校还需要注重发挥地方优势,组织学生进行参观,了解家庭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在参观活动过程中去培养家乡荣誉感,让他们主动去发现生活中蕴藏的美,去寻求心灵的升华。此外,学校需要针对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相应的档案,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经常性的家访,以此来形成家校方面的合力。

3.2.2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水平

其一,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农村学校应当给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金倾斜,尝试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针对师资队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使得各个学科的教师都能够尝试在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其二,建立寄宿式的学校。农村学校应当逐步完善寄宿条件,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温馨、积极的居住环境,使得教师能够给予留守儿童更为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其渗透到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中来,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其三,提高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吸引力。农村学校可以尝试组织多元化的课外活动,比如学习中的一帮一、为留守儿童过生日等,通过活动来充实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以此来加强留守儿童的归属感,改善其存在的不良心理。

3.3 社会层面

3.3.1 地方政府加大帮扶力度

地方政府应当意识到自身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地方实际,要求各个乡镇有关负责人,全面关注各村各户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部门,通过系统的备案,给予全面的支持。具体来说,地方政府应当将本地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在社会中大力宣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全面整合社会各方力量,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平台。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制定倾斜性的政策,全面整合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方的教育,让三方力量共同致力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3.3.2 构建家长定期联系体系

地区相关部门应当主动构建留守儿童家长定期联系体系,使得政府能够与留守儿童家长之间建立联系,更好的交流留守儿童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地方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安排在农民工集中返乡的春种秋收、春节前后等是阶段,分别安排各个村选派相应的父母代表进行集会,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共同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一些条件较为优越的乡镇可以尝试构建留守儿童家庭和学校联系人的动态管理数据库,动态记录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定期与父母和学校老师取得联系,保持信息交流顺畅,让家长们及时掌握孩子们的心理情况,以便于共同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10]。

4 结语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持续深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变得越来越迫切。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漫长、复杂的工程,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得理想的效果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我们意识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引发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分别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这几个方面进行积极的努力,主动构建三方互相协作、多管齐下的良好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心理健康儿童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