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育芬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福州350000)
近年来,随着心脏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中广泛的应用各种新的技术手段治疗心脏疾病,如心脏起搏器、射频消融技术、冠心病介入技术等,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现代治疗理念中,疾病治疗需全面的干预患者的身心两个方面,因此,心脏疾病治疗中越来越重视心脏康复医学教育的的开展,尽管如此,其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心脏疾病治疗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快其发展速度,与心脏疾病治疗技术发展速度相适应,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60年代时,Wenger(美国心脏病学家)将心脏病学概念引入到康复医学中,促进心脏康复医学派生,成为康复医学中的重要分支。1972年,运动疗法基础上,Wenger等人提出急性心肌梗死康复疗法14步程序,后变为7步,1982年正式发表,这之后,开始程序化发展急性心肌梗死康复疗法,接受范围逐步扩大,心脏康复医学的发展速度也明显加快。心脏康复内容共包含4项,分别为医学康复、教育康复、心理社会康复及职业康复,心脏康复目的除了使心脏功能改善外,更为注重不良习惯的改变,将患者存在的心理负担、不良情绪解除,控制易患因素,促进患者社会适应能力提高,降低病死率,使其回归社会后高质量的生活[1]。
在现代心脏康复医学不断发展过程中,心脏疾病治疗中已经广泛的应用康复治疗,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成果。研究及实践证明,康复治疗实施后,心血管疾病患者功能状态及预后均可得到改善,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冠心病作为心脏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中应用康复运动疗法后,死亡率降低20%~25%,猝死率降低37%,提高运动容量15%~25%。
据统计,我国有2.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相当于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个人患有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的提升医疗水平,大幅度的降低了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但存活患者中,由于仍然存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导致还具有较高的再梗率及猝死率。此种背景下,仅仅依靠相应的治疗技术并不能使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且入院治疗反复开展会使医疗资源大量消耗,加重医疗开支的负担。为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使医疗开支减少,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即包含心脏康复。
在国外众多研究中,已经明确了心脏疾病治疗中心脏康复医学的重要性。现有国外报道指出,冠心病患者参与心脏康复后,与未参与患者相比,死亡率及致残率分别降低31%、20%[2]。多项证据表明,心脏康复及预防方法对于心脏疾病患者来说,是一种具有良好费用效益比的方法。瑞典经分析心脏病患者支出费用情况发现,心脏病患者接受心脏康复后,5年内,会明显降低其心脏相关性再住院率,每名患者节省费用1.2万美元左右。瑞典研究结果表明,心脏疾病治疗中,心脏康复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应。与国外相比,我国心脏康复医学的发展时间比较短,速度也比较缓慢,无法全面的发挥出其高经济效应,必须要积极的发展心脏康复医学教育,促进其高经济效应的充分发挥,节省医疗支出的同时,提高心脏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国之所以存在心脏康复医学发展速度落后于心脏疾病治疗技术发展速度的现状,与缺乏专业的心脏康复医学人员密切项相关,而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必要手段之一即为加强心脏康复医学教育,因此,缺乏专业技术人员问题的存在提升了加强心脏康复医学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近年来,越来越普遍的开展心脏病介入治疗,促进治疗效果明显提升,但心脏康复治疗并不能被心脏病介入治疗所取代,介入治疗开展后,心脏康复治疗积极实施,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如心脏疾病患者采用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方法治疗时,在心脏起搏器保障作用下,心脏康复训练良好开展,可将患者头晕、无力等症状的发生率降低,并预防阿斯综合征。已有多项研究指出,心脏疾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心脏功能可得到明显的改善,但要想使改善程度提高,并增强患者运动耐量,对危险因素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需要良好的开展心脏康复治疗[3]。由此可见,心脏疾病治疗中,治疗技术与心脏康复治疗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二者后,将会更有益于心脏疾病患者。基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对此充分认知,并了解二者同步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强化心脏康复医学教育。
医学教育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为基础知识,采用课堂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为临床见习与实习,在临床中由医护人员带教。开展心脏康复医学教育过程中,要想强化教学效果,必须要改革这两方面内容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基础知识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具体的知识结合影像资料,如视频、图片,让学生对心脏康复医学中的概念、基础理论等直观的了解与接受,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以问题形式讲解需掌握的概念,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现代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医学应用性比较强,其内容涉及多个学科的内容,融合了科学技术与医学知识。因此,在临床见习与实习环节,教师开展教学中,必须要选择典型的心脏疾病病例,让学生参与到实施运动负荷试验中,以亲身体验了解运动疗法的应用效果,促进感性认识的增强,使学生了解到心脏康复治疗对患者心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提升的意义,并掌握针对患者制定心脏康复治疗方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论是知识方面或是能力方面均能与心脏康复医学要求相适应。
现阶段,心内科医生均较为重视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但却并未充分的重视心脏康复治疗,为改变此种现状,可组织心内科医生参与到心脏康复医学教育中,由此一来,心内科医生可在教育中掌握更多的心脏康复医学知识及理论,促进自身心脏康复治疗技能与水平的提升,同时,教学过程中,心内科通过在运动负荷实践中的参与,掌握个性化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运动疗法疗效评价策略等,进而在临床实践中良好的开展心脏康复治疗[5]。
综上所述,心脏疾病治疗中,心脏康复医学所具备的作用已经达成共识,但由于我国心脏康复医学的发展比较晚,导致其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心脏疾病治疗技术的发展速度,限制其作用的发挥,应进一步的在学校及临床中加强心脏康复医学教育,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其更为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