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兆华 曲姗姗 钟 正 黄 泳 肖 炜 杨 路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是针灸临床及其它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之一[1]。该课程作为针灸教学的核心课程,往往被定义为基础课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能简单地把经络腧穴学归为基础课程,应该将一定的临床思维贯穿到经络腧穴的教学之中,使其成为理论联系临床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重视经络腧穴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无缝连接。
1.1 腧穴知识不会灵活运用 学习经络腧穴后,学生在医院门诊见习。有患者以“左侧眼睑下垂”为主症,一轮辨证分析后,学生汇报说,应该辨证为“脾虚有湿”,治则为“健脾化湿”。老师提问,用什么穴位来健脾化湿呢?学生瞬间迷茫起来,表示不知道有什么穴位能够健脾化湿。老师提示说“考虑一下足三里、三阴交?”学生立刻开始了背诵,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接着是其定位、主治、操作注意等等,背诵非常熟练。如此这般的事例反复发生,引导教师进一步思考。学生能熟练背诵腧穴的相关知识,包括归经、定位、主治和操作,却不知反过来回答具备某些功效作用的穴位有哪些,其中原因如何?我们的思考是,学生学习经络腧穴时,理论和临床之间横亘着一道无形的沟渠。平时的教学中仅注意单向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以熟练记忆了每个穴位的相关知识,却忽视了双向的临床思维,导致学生面对病人,辨证、治则、治法都分析正确之后,不知选用什么穴位来着手治疗。基础知识不能运用于临床,不能和临床联系起来。
1.2 取穴依赖体位 穴位定位是经络腧穴学习的重要内容,很多穴位的定位要求有特定的体位。比如膝眼穴,取该穴位时应采用正坐姿势,膝盖弯曲成直角时,髌骨外下凹陷处即为该穴。到了临床,面对患者,学生也要求他们弯曲膝盖成直角。实际情况是,患者本身罹患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很难配合学生的要求正坐屈膝90°定位取穴、进行针刺治疗。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定位养老穴时,要求患者上肢摆放后旋转,而患者中风偏瘫,上肢活动不利;定位肩髃穴时,要求患者抬高肩部,以其在肩部形成凹陷,方便取穴,而患者患有肩周炎,关节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如此等等,学生很郁闷地来向老师求助,无法准确找到穴位啊!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因为经络腧穴学教学中,同学之间互相点穴,习惯了将肢体进行有目的地摆放。一旦到了临床,碰到真正的患者,疼痛、瘫痪,不能随意活动肢体,不能配合寻找穴位,学生就不知所措了。1.3腧穴与针灸操作连接脱节 在学习经络腧穴学时学生尚未学习刺法灸法学,教材上提及的腧穴各类刺法如直刺、斜刺、平刺,以及可灸、可拔罐、可刺血等等操作,完全没有具体认识,不能深入了解,缺乏实际的操作。这样学习经络腧穴,学生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书本的背诵和记忆。一旦有了真实的腧穴操作演示和体会,学生才会将腧穴相关知识深深印在脑海里,才会将相关知识固化,更好地提高对腧穴的认识和理解。
经络腧穴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上述问题,促使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我校的经络腧穴教学已经采用了混合教学模式。混合教学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大多数人将其定义为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方式和在线教学方式的结合,亦即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和在线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2]。在混合教学中,我们积极探索了临床技能融入基础课程的特色教学方法,努力把理论知识与临床运用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思考层面,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2.1 学习资源准备 混合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是Moodle网络教学,在建设网络平台、组织学习资源时,我们特别注重结合一些临床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之外,有意识地准备临床相关的知识。在准备“教学课件”之际,除了经络腧穴学知识,还特意准备刺法灸法学的相关基础;在“自学提问专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临床;在“传经送宝”栏目,特邀历届师兄师姐介绍学习经验,以及他们在见习、实习中遇到的临床问题,指出学习的不足,以过来人的角度,针对遇到的临床实际问题,指导师弟师妹寻找新的学习方法,建立临床思维;在“知识拓展”环节,专门讲述“名家用穴经验”,介绍古今针灸名家用穴经验和特色;还增设“针灸病案分享”,介绍常见疾病的用穴处方;并且注意“特别推送”,引导学生阅读专业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章。如此有目的地准备学习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与临床联系较为密切的学习参考,帮助他们进一步贴近临床,能将理论与临床密切联系起来。
2.2 学生自主学习环节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有目标的学习,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监控自我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的过程[3]。混合教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包括自学和翻转课堂(或网络课堂)等环节。
自学环节,要求学生基于Moodle网络课程,充分利用课程网站提供的学习资源,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任务之外,力所能及地学习临床相关知识和技能;翻转课堂或网络课堂环节,针对学生在自学阶段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穿插临床课程,强化学生的理解和领悟。
同时,学生自主学习时,还强调自我总结和归纳。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深入学习和了解,逐步地对文字层面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比较,进而构建出自己的知识网架体系。除了基于比较分清经脉循行、基于歌诀厘清穴位归经、名称容易混淆的腧穴类比等,还强调特定穴的类比和临床运用、强调主治相同相近的腧穴比较、强调同一腧穴不同刺灸方法的不同作用,等等,将死板的知识点灵活地串联起来,一方面理论联系临床,一方面事半功倍地掌握经络腧穴知识要点。
2.3 实验操作课 教学重点以理论教学为主转移到以培养临床思维于实践技能为主[4]。因此经络腧穴学的学习中实验操作课必不可少。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们特别突出经络腧穴知识的融会贯通。实验操作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老师在模特身上点穴,指出穴位所在。点穴的过程,密切结合临床。一方面,根据经穴标准化方案找出穴位,让学生建立基本的定位认识;另一方面,介绍临床的取穴方式方法。比如不专门摆放肢体如何定位腧穴,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如何定位腧穴等等;其次,学生分组点穴,老师提问和点评。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经络腧穴知识融会贯通。先期学习的时候,是基于经脉统领腧穴,分组点穴的时候,是根据不同部位明确腧穴定位,比如发际沿线的腧穴、耳前耳后的腧穴、肚脐水平的腧穴、肘横纹上的腧穴、肩胛区域的腧穴等等,多角度锻炼学生的腧穴定位能力;再次,代表性腧穴的操作演示,明确直刺、斜刺、平刺的具体方法,展示拔罐、刺血、施灸的不同操作,结合针刺意外讲述腧穴针刺深浅及腧穴针刺注意,结合得气介绍针刺角度、深度等等,让学生对于腧穴的学习和认识更加丰满和具体,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般的经络腧穴学课程并不安排见习,我们混合教学改革之后,特意安排相关见习。完成理论学习,学生对经络腧穴学有了一定的理解与认识后,加入临床见习,让学生去接触和感受真正的临床治疗,将所学的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中。在见习中,要求学生对照教材所学和临床实践,从中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的“差距”,在学习和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思考、琢磨,逐步弥补和完善。
综上,在经络腧穴的教学过程中,临床知识和技能的融入,不仅是该门课程学习的深化,也是日后临床实践工作的前提,是基础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的关键。经络腧穴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贯穿临床技能,对后续针灸核心课程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我们希望通过上述探索,能够有效地将临床知识和技能融入经络腧穴的基础教学中,让学生学有所用,引导学生建立起基础与临床的密切联系。
[1]刘迈兰,袁宜勤,常小荣,等.研究型教学在针灸推拿学专业《经络腧穴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针灸,2014,34(8):137-138.
[2]赵磊,朱泓,马红亮.高校混合教学的新机遇:MOOC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17):50-55.
[3]李陈,刘洪祥.课程与教学论中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4(S5):142-143.
[4]冯卓,乔赟,雷龙鸣.以执业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为导向,加强中医类专业针灸学与推拿学的实践教学[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1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