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专业发展方向浅析※

2018-02-09 03:50:27薛崇祥马宏丽何世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西医美容保健

薛崇祥 马宏丽 肖 楠 何世勇 隋 华 张 琳

(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中西医结合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1956 年,毛泽东主席做出“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建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指示[1],从而翻开了我国中西医结合的新篇章,而中西医结合口号的正式出现,是根据毛泽东主席对中医工作的指示精神而归纳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口号被付诸于实践,并且不断被完善。中西医结合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世界的认可。2008年11月27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关于西医学习中医重要批示发表50周年”大会中,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讲话中指出:“中西医结合代表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中西医结合发展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向

中西医结合是以现代医学等现代科学知识及手段来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中西医学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诊治疾病的医学形式[2]。作为中国的本土医学,中医中药有其独特的治疗思想和方法,如:天人合一、五运六气、阴阳五行、汗吐下消温清和补等。这些思想及其方法延续千年,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需认真体会方能领略其中精髓。西医注重证据,从人体结构到组织细胞,哪怕是基因序列,西医都是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学习。两者虽然本质上有区别,但是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治病救人,所以殊途同归,两者还是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临床治疗中,西医偏于治疗急症,中医佐以巩固疗效方便恢复。例如:诊断中可用到病证结合,首先运用西医诊断方法确定病名,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分期。这样就从两种不同的医学角度审视疾病,既重视病因和局部病理改变,又通盘考虑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及动态变化,并以此指导治疗[3]。治疗中的手术麻醉可用针灸麻醉,防止麻醉药物带给身体的伤害;一些慢性疾病,可用中医中药减少或者替代一些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减轻药物对身体的毒副作用等。只要配合恰当,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有些疾病治疗效果可以比单纯性西医或者中医治疗效果好很多。至于如何配合得当,相得益彰,仍需多方努力。

2 中西医结合康复方向

康复医学在医院中也占有不可缺少的成分,手术治疗后,大多数都要经过康复治疗,比如:骨折,先天性疾病,突发意外,产后护理等。通过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某些疾病带来的身体损伤能够得到很好的恢复。

2.1 骨折的护理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身体整体素质的降低,骨折便成了老年人中的常见疾病。老年人因机体衰老,肝肾不足,筋骨衰弱,所以骨折治疗以及护理便成了一个难题。单服西药对身体损害大,且恢复缓慢,于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便成了新的康复方式。中西医结合中运用了“夹板接骨术”可以不用手术接骨,减轻了病人痛苦。预后中可用中药加西药,双管齐下,配以适当的运动,加快了骨折的愈合速度。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不仅降低了由于长期卧床而产生并发症的风险,也同时起到了顾护身体的效果。

2.2 脑瘫患儿的康复方向 纵观我国儿童脑瘫康复医学的经历与发展,为了让脑瘫儿童早日回归学校,回归社会,走向自食其力之路,探索有效的、相融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模式,走中国特色的儿童脑瘫康复医学之路是儿童保健工作者共同研究与突破的课题[4]。针灸、推拿、中药浴等都是治疗此种疾病的有效疗法,结合西医的物理疗法以及力量训练,可恢复基本的行动能力,若是长期坚持中西医疗法,则可以收到很好的康复效果。有研究表明,西医的物理疗法类似于中医的推拿,力量训练类似于针灸,都是符合神经发育规律,还可以通过艾灸艾灸,磁石,药物熏蒸等方法增加康复效果。

2.3 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方向 脑卒中亦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 h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康复治疗分为纯西医治疗,包含:正常护理以及运动训练和物理因子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中药以及针灸。中药根据脑卒中辨证分型,根据不同人的不同体质特点,施以不同的方药;通过西医的检查,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针灸不同的穴位,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大量数据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综合康复方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方法[5]。

2.4 癌症患者手术前后的干预方向 社会节奏和步伐的加快、生活压力加大、生活方式问题突出等诸多因素使癌症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中胃癌,宫颈癌,乳腺癌等癌症发病率极高。有人曾做过试验,对比普通术前护理以及普通术后护理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与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发现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连续的、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使其能够积极应对术后24 h可能的不适症状,有效减轻24 h症状体征[6]。手术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不仅可以缓解患者术前的焦急紧张等不利情绪,有助于手术的实施,还可以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调畅情志,不仅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而且降低癌症的复发率,此为中西医结合的又一主要发展方向。

3 中西医结合美容方向

美容事业异军突起,成为社会中一个热门行业,尤其是在医院中,由于意外事故所致的疤痕或者手术后刀口印迹,使得医院中美容医学也颇受欢迎。研究表明,美容或者术后创口尽早高质量愈合是减少瘢痕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7]。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对面部软组织创伤修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8]。不仅对于消除瘢痕可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中西医结合还可用于减肥,祛斑,除皱,固脱等。中医药中的针灸,推拿,中药熏蒸配合西医的光、电、超声、注射、微创等物理化学疗法,二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使得在美容许多方面都收到很好的效果。西医美容效果明显,但是容易产生后遗症,中医美容虽见效慢,但是痛苦小,不易有后续影响。两者美容方法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如若二者结合,如:植发中手术配合推拿,增加气血运行可以固发防脱;减肥中运动配以针灸,防止反弹;皮肤修复中光子配合中药保养,增加美容疗效等。展望未来,中西医结合美容技术将会成为这个新趋势中一支汹涌澎湃的主流[9]。

4 中西医结合保健方向

中西医结合易于普及,其“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的医疗模式,能够为民众提供“简、便、验、廉”的医疗保健服务,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将有可能为现代社会提供新的医疗保健模式[10]。

4.1 婴幼儿保健方向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为儿科治疗保健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让儿童远离激素类等药物带来的不良后果。不仅解除了儿童生病的痛苦,而且极大提高了儿童的免疫力。比如,普通的感冒发烧,挑食厌食,婴儿夜哭等。由于中药添加剂少,婴幼儿体质多属于敏感体质,所以多不会产生不良反应;西药多见效快,可用于紧急处理,西药配合中药,都可有不错的疗效。可以在社区成立婴幼儿保健室,宣传婴幼儿保健知识,加大国家对于中西医结合药物研究重视度,研制一些婴幼儿可以食用的保食品,像推广疫苗一样推广这些保健食物。如果将来推广顺利,那么中西医结合婴幼儿保健有机会像疫苗推广一样,得到广大家长的认可与欢迎。

4.2 产妇产后中西医结合保健方面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产妇的产后护理将会成为新兴行业。月子会所如雨后春笋般产生,预示着这个行业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西医护理多注重感染,中医护理注重调畅全身气机,注重身体恢复。中药西用,可将两者优点结合起来,达到最理想的产后护理效果。中西医结合医院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产妇产后中医保健护理服务,促进患者身体尽快恢复,提高其生活满意度[11]。

4.3 老年人保健方向 人口老龄化加重,加之医疗技术的提高,人们的生存年限也不断提高,老年人口数越来愈多。人们在注重生存时长的同时,也注重起生活质量,老年人的保健成了一个热门话题。由于老年人的体力智力等方面已大不如从前,所以老年人的保健更加注重的是“治未病”和减轻已有疾病的痛苦,如:预防老年痴呆,脑卒中,缓解风湿关节炎的疼痛等。在老年人便秘的治疗中,可服用一些西药排除宿便,再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病因根治便秘。便秘的治疗如若采用单一疗法效果不显,且易复发,而从中西医角度出发,博采众长,针对不同类型便秘采用综合治疗原则效果颇佳[12]。养老院中的老人是老年人保健中的一大重要团体,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明显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中国的本土医学加之现代医学,一定能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但是实现此目标之前,我们仍需努力,探索一条经济、简约、可行,适合中国现状的中西结合医特色保健模式。

5 小结

在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背景及鼓励西学中的政策下,中西医结合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现如今也的确存在许多问题限制其发展。第一,传统思想禁锢中西医结合。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可谓中华民族特色鲜明,与西医的思想和发展史截然不同。造成了两者不能顺利地结合在一起。许多中医学者对西医有着一些偏见,西医学者对中医饱有质疑,导致两者融合困难重重。第二,国家支持仍需加大。作为新兴的医学模式,国家的支持尤为重要,不能只重视中医药的发展而忽略了中西医结合。毕竟,只有全面的发展才能保证中西医结合事业的不断进步。第三,培养人才更加灵活。现阶段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不过是中医知识也学,西医方法也学,老师上课只讲自己专业知识,忽略了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本质要求。造成的局面,往往是中医西医知识蜻蜓点水,学的都不深。第四,社会认可度低。西医治疗仍为病患首选,很少有人会想到中医更别提中西医结合。人们对中西医结合的认知度低不仅是因为西医疗效明显,更是因为中西医结合成果不多,不足以服众。任何一个新兴的行业都会遇到发展的困难,医学也是难逃这个现状,作为刚产生59年的医疗模式,遇到困难可想而知,所以能够解决这些困难的只有时间和努力。国家支持是一部分,比如: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充分发挥中医学“治未病”的特色优势,扩大“治未病”试点到所有三级中医医院,推广“治未病”服务的方法,技术和设备,创新服务模式[13]。增加科研投入力量,学习西医知识和技术,为我们所用;深入研读中医经典,领悟中医精髓,让二者结合地更加紧密。通过这些方法使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更加丰富,技术方法更加先进,临床有效性进一步提高,为人民群众诊治疾病的能力和科学性不断增强[14]。如果能够得到西医学者的认可,中医大家的支持,那么中西医结合一定可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随着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及其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今后必将有越来越多国内外的科学家、医药学家,乃至医药企业等投入到中西医结合研究中,中西医结合研究将朝着多学科、多层次、高层次、综合性研究方向发展[15]。

[1]余占海,赵健雄.对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一点认识和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8):749-752.

[2]陈士奎.关于“中西医结合”基本概念的认识[J].医学与哲学,1998,19(12):621-625.

[3]陈可冀.病证结合治疗观与临床实践[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8):1016-1017.

[4]刘振寰.脑性瘫痪儿童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探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5):395-397.

[5]陈红霞,杨志敬,潘锐焕,等.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4):395-398.

[6]申屠君亚,应红玉.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康复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24):89-94.

[7]吴晓勇,陈一松.面部软组织外伤中西医结合急诊美容修复[J].中国医疗美容,2013,3(3):107-121.

[8]张威,王雪山,刘明珠,等.面部软组织外伤中西医结合美容修复[J].中国医疗美容,2014,4(1):100-101.

[9]彭庆星.中西医结合美容:美容医学整体学科发展大趋势[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泛亚面部整形与美容外科学会中国分会、亚洲美容外科学会、中国台湾海峡两岸医事交流协会、中国台湾微整形美塑学会.2013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泛亚面部整形与美容外科学会中国分会、亚洲美容外科学会、中国台湾海峡两岸医事交流协会、中国台湾微整形美塑学会,2013:1.

[10]胡永珍.试比较中西医结合的几个方向[J].时珍国医国药,2009,29(10):2630-2631.

[11]陈海君.中西医结合医院产妇产后中医保健知识需求情况调查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6):613-614.

[12]张琪.浅析便秘的中西医防治与保健[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5):1308-1309.

[13]厉秀昀.王国强部署今年中医药工作:深化医改和《若干意见》突出九项重点务求取得新进展[J].光明中医,2010,25(2):Ⅲ-Ⅳ.

[14]高鹏飞.日本汉方医学对我国结合医学发展的启示[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10):1051-1054.

[15]陆国红,吴隽,沈金芳.患者满意度与门诊药房流程优化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22):1893-1896.

猜你喜欢
西医美容保健
透视环保美容热
英语文摘(2022年8期)2022-09-02 02:00:28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2:56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4:52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10:38
美容
故事大王(2021年2期)2021-02-04 07:36:01
挽脸美容在台重获青睐
海峡姐妹(2019年5期)2019-06-18 10:40:48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