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玲 徐 彩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妇科,北京 100078)
子宫内膜息肉 (endometrial polyps,EMP)是一种子宫内膜基底层过度增生性病变,局部的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及伴随的血管过度增生,有时还伴有子宫平滑肌,形成蒂性息肉状獒生物突入宫腔内,可单发或多发的良性子宫内膜病变,是引起子宫异常出血与不孕的常见病因。目前认为子宫内膜在慢性炎症刺激及雌激素持续作用下,子宫内膜局灶性过度增生而发病。子宫内膜息肉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主要在育龄期及围绝经期妇女中常见,据报道该病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目前在我国发病率约为24%~25%[1]。如何祛除病灶,调整月经,减少复发,恢复功能,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关键。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复发率可高达33.33%~52.00%[2],术后应用高效孕激素类药物或上曼月乐环,形成局部高孕激素环境,使子宫内膜萎缩,可以显著缓解子宫异常出血,可有效降低复发率,但可导致闭经[3]。如术中切割过深导致子宫内膜损伤,或术后预防复发所用的药物,虽然可以有效防止复发,但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于未来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采用中药进行治疗,既可以治愈子宫内膜息肉,又可以避免手术及药物对子宫内膜的影响,保持子宫内膜的完整性,有助于恢复患者生育功能。
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表现包括经血淋漓不尽、经期延长、经量过多、经间期出血、子宫不规则出血等子宫异常出血,不孕和盆腔疼痛等[4]。中医古籍中并无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名,而根据临床特点,将其归属于中医“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不孕”“癥瘕”范畴[5]。中医认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子宫内膜处于“内膜血瘀”状态,其病位在冲任及胞宫,血瘀是导致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理核心。妇女经、孕、产、乳的特殊生理均以血为用,故认为妇女“以血为本”。经期产后,摄生不慎,感受寒、湿、热之邪,与血相搏,或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导致瘀血停滞于冲任、胞宫,积结日久,形成癥瘕,即内膜息肉。瘀血阻于冲任、胞宫,血不循常道,血溢脉外,故见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等病证;瘀血内停,阻滞冲任、胞宫,不能摄精成孕,故见不孕;瘀血阻滞冲任、胞宫,冲任气血不畅,不通则痛,故见妇人腹痛。瘀血祛则新血生,新血生而瘀血自祛,揭示了祛瘀生新的辨证关系。由此可见,血瘀是子宫内膜息肉的核心机制,方用养血活血、化瘀止痛的桃红四物汤加失笑散加减进行治疗。
桃红四物汤出自《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由四物汤加桃仁、红花而成,具有养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之功,被医家推崇为调经要方;失笑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五灵脂、蒲黄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散结镇痛之功效,为理血圣剂。桃红四物汤合用失笑散,可治疗瘀血停滞所致的诸症,可用于治疗妇女月经失调、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等,还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据《中药临床应用大全》记载,桃仁、川芎、当归、赤芍均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其中桃仁、川芎还有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的作用,红花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纤溶作用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此外,熟地黄、桃仁、红花、当归及赤芍等药物还有不同程度的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根据林红华[6]研究显示,桃红四物汤主要是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息肉组织软化、消退和吸收,进而达到祛除息肉、调整月经的目的。根据《简明中医辞典》记载,失笑散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缓解平滑肌痉挛,改善血液循环,镇痛等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桃红四物汤和失笑散是一剂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良方。
崔某,女,35岁,已婚,北京市丰台区人,公司职员。2016年3月16日初诊,主诉:经期延长半年,未避孕2年未孕。近半年月经7~12天/27~31天,月经量稍增多,经色深红,有血块,无痛经。2014年9月因经期延长及经间期出血,在我院行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内可见3个息肉样突起,术中进行电切,术后病理确诊为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口服妈富隆治疗3个月,后因计划妊娠停止服用。末次月经2016年3月7日,但阴道出血不多,色暗红。经前乳房胀痛,胸胁胀痛;舌紫暗,有瘀点,苔薄白,脉涩;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息肉?(宫腔内稍强回声大小为1.3 cm×0.8 cm);诊为癥瘕,证属气滞血瘀证,考虑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因患者近期计划妊娠,拒绝再次宫腔镜手术,要求保守治疗,故予治以疏肝活血、祛瘀止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失笑散加减治疗,方药组成:桃仁12 g,红花12 g,当归15 g,川芎10 g,赤芍12 g,五灵脂8 g,蒲黄8 g,熟地黄15 g,香附9 g,牡丹皮15 g,川牛膝15 g,益母草15 g,三七5 g,茜草1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二诊:月经后复诊,诉本次月经11天干净,月经量多,经色深红,有小血块,经前乳房胀痛及胸胁胀痛较前有所好转;舌紫暗,有瘀点,苔薄白,脉涩;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息肉?(宫腔内稍强回声大小为1.2 cm×0.8 cm)。继续给予原方10剂,嘱月经第1天开始服。
三诊:月经干净复诊,自诉本次月经8天干净,月经量多,经色深红,仍有小血块,时有经前乳房胀痛;舌紫暗,有瘀点,苔薄白,脉涩;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息肉?(宫腔内稍强回声大小为1.0 cm×0.7 cm)。原方去茜草、牡丹皮、赤芍、三七改为3 g,加白芍15 g。予10剂,服法同前。
四诊:月经干净返诊,自诉本次月经8天干净,月经量正常,经色深红,仍有小血块,经前乳房胀痛及胸胁胀痛消失;舌紫暗,仍有瘀点,苔薄白,脉弦;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息肉?(宫腔内稍强回声大小为0.6 cm×0.5 cm)。治法不变,方药同前。
继续用药两个疗程后,月经经期已控制7天以内,月经量恢复正常,B超未发现异常回声,故停药后开始准备妊娠。2016年12月19日确诊宫内妊娠7周。
子宫内膜息肉是引起子宫异常出血和不孕的常见病因,中医古籍中并无此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归属于“月经不调”“崩漏”“不孕”“癥瘕”等疾病范畴,瘀血停滞于冲任、胞宫是本病的核心病机。由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子宫内膜处于“内膜血瘀”状态,养血活血,化瘀止痛,推陈致新,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关键。唐容川认为:“离经之血即为瘀血,因其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机,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瘀血祛则新血生,新血生而瘀血自祛”,揭示了祛瘀生新的辨证关系。方用养血活血、化瘀止痛的桃红四物汤加失笑散加减进行治疗,本方具有养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之功。方中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散瘀止痛;五灵脂、蒲黄通利血脉、祛瘀止痛,化中能止,止中寓化,重在化瘀;熟地黄补血、养血、敛阴;辅以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牛膝活血祛瘀、引药下行,益母草活血祛瘀,全方共奏行气活血、祛瘀消癥之效。本方具有祛瘀生新之功,可以有效改善子宫内膜血瘀状态,达到治疗内膜息肉、调经种子的目的。
子宫内膜息肉分为功能性息肉、非功能性息肉、腺肌瘤样息肉、萎缩型息肉等4类[7]。虽然子宫内膜息肉多数属良性病变,但其可恶变性已经被证实,文献报道[8]年轻妇女癌变率为0.5%~4.8%,而更年期和绝经后妇女癌变率可高达10%。子宫肉膜息肉可恶变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浆液性癌或透明细胞癌[9]。除恶变以外,子宫内膜息肉转移性癌更加不容忽视。
[1]黄丽华,向梅.子宫内膜息肉研究新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4,41(1):43-46.
[2]杭晨,杨巧敏.宫腔镜电切术后不同方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巧效分祈[J].新医学,2014,45(1):45-48.
[3]王红艳,陈红,邹阳,等.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不同处理对息肉复发的影响[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6):500-502.
[4]王群,吴步初,龙雯晴,等.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相关高危因素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5,24(7):490-492.
[5]翟成牛.中医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2):260.
[6]林红华.桃红四物汤治疗内膜息肉例陕内中医[J].陕西中医,2010,31(7):788.
[7]夏恩兰.腔镜学及图谱[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52-253.
[8]冯力民,王伟娟,张红霞,等.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10):611-613.
[9]张海燕,夏恩兰.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特点、恶变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9):110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