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寒凝型痛经研究近五年新进展

2018-02-09 02:13左军王鑫洪
智慧健康 2018年11期
关键词:寒凝血瘀原发性

左军,王鑫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0 引言

痛经,又名“经行腹痛”、“经期腹痛”等,最早见于《金匮要略》。中医认为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之一,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1]。表现有: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血流不畅,经色黯淡有血块,面色苍白,舌黯苔白,脉沉紧等。国外研究报道原发性痛经发病率在20%-90%之间[2-3]。据我国1980年的抽样调查显示,痛经的发病率为33.19%,其中原发性痛经占33.06%,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者占13.59%,并且寒凝型患者居多[4]。《中医妇科学》教材中,将痛经分为以下类型: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蕴结、气血虚弱、肾气亏损[5]。主要治疗方法有:疏肝解郁法;活血化瘀法;温经驱寒法;清热凉血法;益气补血法等[6]。本文以原发性寒凝型痛经的治疗研究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总结如下。

1 中医学对寒凝型痛经病因病机的认识

“痛经”最早来自《金匮要略》中提到的“经

水不利,少腹满痛”。《妇人大全良方》认为“若经道不通,绕脐寒疝痛彻,此山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所以发痛。”《景岳全书》谓:“若寒滞于经,或因外寒所逆,或素日不慎寒凉,以致凝结不行则留聚为痛。”《简明医彀》:“或行经时,手掬水浆,口食生之冷,留阻败血。”傅青主先生在书中记载“火肝属木而藏血,最恶风寒。妇人与行经之际,腠理大开,适逢风之吹寒之袭,经水之道路亦随之而俱闭。”《女科辑要》:“盖寒主收引,小腹必常冷痛。”《四圣心源》:“经行腹痛,肝气郁塞而刑脾也。缘其水土湿寒,乙木抑遏,血脉凝涩不畅。”

2 中医药治疗寒凝型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

2.1 内治法

中医临床治疗痛经以口服汤药为主,其配伍多以温经通脉为主。王秀玲[7]按《妇科疑难病现代中医诊断与治疗》[8]中的诊断标准选取58份病例,分别给艾附暖宫丸和当归片。一疗程后,得出艾附暖宫丸治疗效果更明显。林元理[9]等人将用布洛芬加生化汤加减治疗和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的患者对比。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布洛芬加加减生化汤的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疗效更好。张福云[10]将患者分别口服暖宫七味散和芬必得。3个月经周期后证明暖宫七位散能够提高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PGE2水平,降低PGF2α水平,PGF2α/PGE2,改善子宫微循环,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付维红[11]经总结,得出少腹逐瘀汤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此外,还有研究显示[12-14],柴芍暖肝汤、温经汤、四物汤等均能有效治疗寒凝型痛经。

以上方剂中除甘草外,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当归,川芎和白芍,其次是延胡索,桂枝,干姜。

当归加川芎和白芍是四物汤去掉地黄。四物汤出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本是用于伤重肠中瘀血者。然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通则不痛。以此为基础即有活血行血之功。《日华子本草》记载当归甘温,治一切血。女子以血为重,而寒凝型痛经需要治血养血。《本草备要》认为白芍能和血脉,散恶血,缓中止痛。《本草纲目》所谓的血中气药即是川芎。《药性赋》认为川芎气温,能助清阳之气上行止痛,养新生之血调经。故三个药物配伍能够祛瘀生新,温血止痛。

《日华子本草》记录延胡索暖腰膝,扑损瘀血。适合痛经伴手脚凉,腰膝酸等症。《药性歌括四百味》记载干姜味辛,炮苦逐冷。桂枝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甘,性温,能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故再配伍这三药亦是温血止痛,温经行血。

“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众方多以四物汤为基础,配以温经活血、通脉驱寒之药,共奏活血温血之效。

2.2 外治法

外治法能成功避免避免首过效应和患者拒药的情况,方便安全,故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吴桂雯等[15]应用Flir-SC620型红外热像仪,经观察体表温度,认为关元和三阴交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降低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寒凝型痛经的临床诊断依据之一。郝仓仓[16]将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和采用隔姜灸神阙穴联合针刺三阴交、足三里等治疗的患者对比发现,隔姜灸配合针刺治疗远期疗效的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此方法对于寒凝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秦海峰[17]为治疗组患者针刺肾俞、命门、中极等,对照组给予消炎痛。3个月后,症状积分和视觉模拟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治疗寒凝痛经,但是针灸更能改善痛经。

神阙属任脉,为“先天之根蒂,后天之气舍”。气海、关元、中极穴位于任脉。《灵枢》记载说“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任脉,“阴脉之海”,与督脉共理人体百脉,具调节气血运行之作用。Gharloghi S等对三阴交穴和地机穴进行穴位按压能够显著缓解痛经其持续后遗效应可达两小时。[18]三阴交、地机、血海均位于脾经。《难经》记载“脾主裹血,温五脏。”故本证型治脾理血。《灵枢》记载“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足太阴脾经的循行抵少腹。《采艾编》中记载“关元,小肠募,三阴任脉之会”,脾经和胞宫气意相通。足三里,《灵枢·五邪》中指出:“邪在脾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调于三里。”《扁鹊心书》记载“肾俞二穴,盖肾为一身之根蒂,先天之真源,本牢则不死。”李时珍记载的命门是藏精系胞之物,《难经》认为其气与肾通。

不论温针还是循经按摩,都离不开温经引热、理血通脉的原则。“气血者,喜温而恶寒。”综上所述,外治法治疗寒凝型痛经以任脉、脾经为主,温煦经脉,调节气血。

2.3 内外结合法

饶伟国[19]通过临床观察证实定宫暖胞丸配合龙虎交战针法治疗有效,不仅镇痛,且有维持效应,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谭克平[20]通过埋线十七椎及双侧次髎穴配合中药治疗发现患者VAS评分和症状积分均有统计学意义。吴霭荣[21]对患者应用少腹逐瘀汤加味联合穴位敷贴法治疗,对比用药采用单味颗粒剂的穴位贴敷法,采用VAS疼痛评分、CMSS痛经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对比各组疼痛缓解情况,发现少腹逐瘀汤加味联合穴位敷贴法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选取穴位基本以脾经为主,充分体现脾主血的重要地位。穴位止痛缓急为主,同时充分体现精血同源。内外兼治,效果明显。

3 中医药治疗寒凝型痛经的实验研究进展

临床观察外,也有科学实验证明中医药治疗对寒凝型痛经有良好效果。马堃等[22]对比了口服定坤丹、妇科再造胶囊的患者,三个周期后提出定坤丹临床疗效显著,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GPF2α,ET,PAF水平,增加子宫血流灌注,纠正局部组织缺血,从而缓解疼痛。郝仓仓[16]将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和采用隔姜灸神阙穴联合针刺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内关穴治疗的患者对比发现,隔姜灸配合针刺治疗远期疗效的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此方法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王洋[23]等通过对针刺模型大鼠关元穴的观察,发现寒凝证类痛经大鼠血液中血管舒缩物质明显紊乱,针刺关元穴能够改善痛经大鼠扭体反应缓解痛经程度,并能良性调节TXB2及6-keto-PGF1a。崔晓等[24]观察针刺和艾灸三阴交穴分别对寒凝类痛经模型大鼠子宫张力和子宫收缩素受体的影响,得出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但艾灸效果更好。

4 讨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寒凝型痛经是寒客冲任,血为寒凝,伤及阳气,不通则痛。内治法的药物配伍主要以四物汤为基础,进一步配合温里药物如桂枝、延胡索、干姜等,再根据具体症状进行加减变化。“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故卒然而痛。”女子以气血为重,故方药配伍始终以温经通脉,活血化瘀,调养气血为主。汤剂方便随证加减,而且效果显著,但部分患者容易出现拒药的情况。外治法皆是以任脉、脾经为重点,意在理血脉,温经络。外治法相对来说,使用方便,安全性高,也可以避免患者因为药物苦涩而拒药的情况,有利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口服药物配合艾灸、针灸等方式,也是以温经驱寒为主要治疗原则,值得广泛推广。但本方式不够便捷,更需要患者大力配合。三法均是以温阳通脉为治疗原则,以温血为重,以通脉为用。

无论是临床治疗还是实验研究均能证明中医药对于治疗寒凝型痛经有着独特的效果,但仍需要医生辩证准确,随证治之。望患者能对本病引起重视,积极配合治疗,共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31-134.[2] Davia A R,Westhoff C l.Primary dysmenorrhea in adolescent girls and treatment with oral contraceotives[J].J Pediatr Adolesc Cynecol,2001,14(1):3-8.

[3] Banikarim C,Chacko M R,Keleder S H.Prevalence and impact of dysmenorrhea on hispainc female adolescents [J].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00,154(12):1226-1229.

[4] 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中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的调查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80,15(4):219-223.

[5] 张玉珍.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131-137.

[6] 姜 德 友,采 江 英,郎 笑 飞.痛 经 源 流 考[J].河 南 中医 ,2014,34(6):1141-1142.

[7] 王秀玲.艾附暖宫丸加味治疗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29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5,32(3):38-39.

[8] 程泾.妇科疑难病现代中医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61-365.

[9] 林元理,黄宁,朱国链.布洛芬缓释胶囊联合生化汤治疗寒凝瘀血型痛经43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9):105-106.

[10] 张福云,王文华,陈琳,等.暖宫七味散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滞证患者血清PGF2α、PGE2水平及子宫微循环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7,55(23):10-12+16.

[11] 付维红.少腹逐瘀汤应用于痛经治疗的临床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7,32(5):28-30.

[12] 焦玉娟,张连勇.“柴芍暖肝汤”治疗肝郁气滞寒凝型痛经60例 [J].江苏中医药 ,2013,45(12):44.

[13] 王超玲,文颖娟.四物汤及其类方调治痛经规律探讨[J].中医学报 ,2016,31(11):1706-1709.

[14] 梁慧.全国名老中医段富津教授治疗痛经经验的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1.

[15] 吴桂雯,张鹏,李静,等.针刺三阴交对痛经患者关元和三阴交穴体表红外温度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6):631-635.

[16] 郝仓仓,王昕.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59-662.

[17] 秦海峰.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2.

[18] Gharloghi S,Torkzahrani S,Akbarzadeh AR,et al.The effects of acupressure on severity of primary dysmenorrhea[J].Patient Prefer Adherence,2012,6:137-142.

[19] 饶伟国,高平.定宫暖胞丸针药结合治疗寒凝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J].中成药 ,2015,37(1):236-238.

[20] 谭克平,李新伟,杜嘉.埋线配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9):69-71.

[21] 吴霭荣.少腹逐瘀汤加味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1.

[22] 马堃,陈燕霞,王艳英.定坤丹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血清GPF2α,ET,PAF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 ,2017,(23):4474-4480.

[23] 王洋,罗丽,李晓泓,等.针刺关元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扭体反应和血管舒缩物质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6):636-638.

[24] 崔晓,周瑾,杨佳敏,等.针刺、艾灸三阴交穴对寒凝类痛经模型大鼠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6,22(22):10-13.

猜你喜欢
寒凝血瘀原发性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话说血瘀证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掌心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