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读《海岱古文字概览》

2018-02-09 00:31王光福
淄博师专论丛 2018年1期
关键词:古文字概览著者

王光福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山东 淄博255130)

刘悦和孙启友两位学者所著、文物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的《海岱古文字概览》,还是隆冬季节时就放在我的沙发扶手上了。这本大著在初稿阶段我就见过,也可以说我是慢慢看着它一天天长大的。因为刘悦君是我的同事、孙启友君是我的朋友,我自然就“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了。可正如有人在讲台上能侃侃而谈,到了家里往往呆若木鸡;有人很会教育别人,面对自己亲近之人却不知如何开口。我面对《海岱古文字概览》,就时时有这种窘境。不知不觉冬天已经过完,“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还是坐下来写一篇简短的读后随感,谈几点零散而感性的认识,沾一点刘孙二君的光,向春天讨一个好彩头吧。

所谓“海岱”,本指今山东省渤海至泰山之间的地带。《尚书·禹贡》云:“海 岱惟青州。”孔传云:“东北据海,西南距岱。”古人诗文中用的都是这个意思。唐杜甫《登兖州城楼》诗:“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明何景明《送王梦弼之高邮》诗:“风节云霄上,霜威海岱间。”清顾炎武《济南》诗之二:“百战只愁今海岱,一麾犹足定青徐。”[1](P1223)但《海岱古文字概览》所说的“海岱”,范围稍稍大出古人所指,不只限于“青州”,而是“山东”的一种更为古雅斯文的说法。在出版之前,刘悦君曾想叫它《山东古文字印记》,也说明这里的“海岱”就是山东省。学问能养人,从书名的改变,也可看出著者的文气是与日俱增的。

所谓“古文字”,是一个学术专用名词,并不是指古代所有的文字,而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文字,特指秦以前的文字,如甲骨文和金文。《海岱古文字概览》主要整理研究的就是这类文字。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是《文明曙光——海岱古陶文》,下设五节内容,分别是:海岱古陶文概论、北辛陶文、大汶口陶文、龙山陶文、夏商周陶文。第二章是《聚散倏转——海岱甲骨文》,下设三节内容,分别是:海岱与甲骨之缘、海岱出土甲骨文、海岱收藏甲骨文。第三章是《王侯之气——海岱金文》,下设三节内容,分别是:海岱出土金文、海岱收藏金文、海岱金石学家。第四章是《绚烂如花——齐系文字》,下设六节内容,分别是:铜器铭文、兵器铭文、货币铭文、陶文、玺印文、孔壁古文。第五章是《大国气象——秦汉文字》,下设十节内容,分别是:金属器铭文、镜铭、货币铭文、玺印文、封泥印文、碑刻文字、陶文、瓦当文字、简牍文字、漆器款识。从陶到骨,从骨到金,从金到石,从石到钱币,从钱币到玺印,从玺印到封泥,从封泥到瓦当,从瓦当到简牍到漆器……凡是能找到的一切有文字的东西或一切东西上的文字,都给搜罗排列到这本书中了。当然,同地理范围超出了“海岱”一样,文字的牵涉范围也稍稍超出了“古文字”概念。但这就如书法家的点墨,落到纸上总是稍微洇一点才显得好看,这或许也显示了著者渐成气候的大家气象和开疆拓宇的英雄气概。

看过上一段文字,就基本上明白了“概览”二字的指向范围。但还不止于此,正如著者《自序》所言:“本书所涉及古文字,均配以图片。对相关的古代文化遗址,如北辛文化遗址纪念碑亭,也会有所介绍。对海岱出土金文,我们按照现在山东的地市划分,分地域介绍,也是为了缩减时空距离感。此外,我们还向读者推荐了互联网上可查询到的相关古文字视频资料,希望读者对古文字能有更直观深刻的了解。”可以说,《海岱古文字概览》既是学术的又是通俗的,既是文字的也是文化的,既是概览也是导游,既古韵悠悠又时尚新潮。作者处处为读者着想,读者读到此书时的会心与惬意,也就可以预期了。

著者研究的既然是古文字,就少不了介绍卓有成就的前辈古文字学家和他们的研究成果。除了第三章第三节《海岱金石学家》和书后所附“参考文献”所列的66部专著和175篇论文之外,著者还在每一个文字学家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对其做一简明扼要的介绍。若是长期浸淫于古文字研究的学者,这可能都是常识,甚至书中的某些学者就是他们曾经的师友。但对于初学,对于刚想入门的古文字爱好者来说,这实在是功莫大焉的有益之举。我读书有个习惯,遇到不认识的人、不认识的字、不懂的知识等,总要想方设法先弄明白再往下读,所以我读书往往很慢、很费事,有时因为一个人的生卒年拿捏不准,或许竟会破坏了一晚上的读书兴趣。于是,我就备有各种工具书,如《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之类。《海岱古文字概览》的著者读书习惯大概与我相似,对读者的翻检之劳感同身受,所以才会有此明智之举。

如第16页有五条脚注,分别是:①唐兰(1901~1979年),浙江嘉兴人,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历史学家。②刘德增(1962年~ ),山东平度人,历史学家,山东师范大学教授。③于省吾(1896~1964年),辽宁海城县人,古文字学家。④李学勤(1933年~ ),北京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教授。⑤裘锡圭(1935年~),上海人,古文字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读此书见到这些简介,假如还感陌生的话,读过此书之后再看其他书,再碰上这些人就会似曾相识或者有知己之感了——这应该也算是一种文化的“导游”。

《海岱古文字概览》,有山有水,还有山水之间的人物,若用一句时髦的话说,这本书写的就是有关古文字的“那山·那水·那人”了。

毛姆在《我认识的小说家们》那篇文章中说:“可读性是小说家最宝贵的礼物,这一点阿诺德即便在他最微不足道的作品中也绝不含糊。”[2]不光小说家,可读性应该是所有写作者的礼物,所有写作者都应该像阿诺德那样对待作品。因为任何作品写出来都是让人看的,否则不如不写。《海岱古文字概览》的两位著者都是饱学之士,自然知道可读性的重要性,所以此著除了配有大量图片之外,文字表述也很讲究,特别是每一章的章题和其下的那段颇具美感的简要文字,对读者就很有吸引力。比如《第一章 文明曙光——海岱古陶文》:“数千年前,是谁在陶罐上刻下了这些神秘的文字?它们苍劲古拙,至简至真,如文明初露的一抹霞光,除蒙去蔽,启昭引华……”《第二章 聚散倏转——海岱甲骨文》:“历千年剥蚀,经颠沛流离,此刻的你安然若素,不愠不怒,不拒不迎。时光浩浩汤汤,你以沉静相对,将过往化为永恒……”这样美丽的语言与书中琳琅满目的图片相衬托,那才真叫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使学术著作不但启智,还能蓄美——这是最理想的学术境界,两位著者正引导读者在这条路上徜徉着。——“慢慢走,欣赏啊!”

有些博士曾对我介绍说,他们的导师要求他们写文章要用字典一般的语言。我对此一直有保留意见。不说学生能不能达到,就是达到此水平,又有何意思?周氏兄弟、闻一多、朱自清、钱钟书等大学者的著作,我们都是当做美文来读的,读一遍读两遍不过瘾,以至于过一段时间就要拿出来再翻翻。其中的观点我们早已烂熟于心,可文字之间的那份美感却是读别人的文章时感受不到的。所以读这样的可读性极强的学术文章,就是补钙。这种钙的名字在作者叫“美好”,在读者就叫“享受”。我认为这类文章的当代楷模就是李泽厚和他的《美的历程》,通过拜读《海岱古文字概览》,刘孙二君似有些追随美学大家李泽厚的意思了。

关于《海岱古文字概览》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我是门外汉,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儒林外史》第二十一回,写牛浦郎在甘露庵里读书,老和尚走来问他,为何不读应考的文章却读诗,牛浦郎说:“我们经纪人家,那里还想什么应考上进!只是念两句诗破破俗罢了。”老和尚又问:“你看这诗,讲得来么?”牛浦郎说:“讲不来的也多,若有一两句讲的来,不由的心里觉得欢喜。”此时的我,就是彼时的牛浦郎,读这部大著只觉着好,破俗,讲不来的也多,就是讲出来的这些话,充其量也还是对它的外部解读。至于更中肯綮的内部解读,考古学家、齐文化研究专家张光明先生将有长文发表。把我这个小小的外部解读与张先生理性的内部解读结合着看,才能对《海岱古文字概览》有更全面的了解。

我这篇小文不是写给专家看的,是写给初学和爱好者看的,因此写得较为通俗随意。想取个与之相适应的题目,倒有些难为人。好在今天立春,《海岱古文字概览》的研究范围又是背靠泰山、面朝渤海,那就借用海子的诗句来做题目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正是一本“绚烂如花”的海一般汪洋的大著!

参考文献:

[1]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五卷)[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3.

[2]毛姆.我所认识的小说家们[A].随性而至[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古文字概览著者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释古文字中的“杪”及相关字
《第二胜者法王宗喀巴传》著者考
参考文献著录时“等”的西文应使用“et al.”
古文字“刀”“匕”混同——兼説舊釋“從宜從刀”之字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览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从古文字的角度看李阳冰对《说文》的说解
2009年展会概览
2009年展会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