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018-02-08 09:39韦益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33期
关键词:观察并发症护理

韦益春

【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320例,结果 发现36例出现手术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均能治愈出院。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管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病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系统有效的行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减少并发症发生,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康复的基础关键和保障。

【关键词】冠状介入治疗;并发症;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3..0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作为一种“不开刀的手术”,在治疗患者方面,实现了区别于内科和外科治疗不同手法的新兴介入方法。经桡动脉及股动脉途径的介入途径,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效果可靠的优点[1],但是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危害,也使得临床护理工作必须谨慎,才能获得治疗的最终成功。本研究收集了我院心血管内科自行冠状介入治疗320例,其中36例出现并发症。现将其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16年3月~2017年7月均为我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术患者320例,其中男218例,女102例,年龄33~84岁,行急诊PTCA+支架植入51例,择期PTCA+支架植入1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99例。其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动脉夹层5例,迷走神经反射4例,冠状动脉穿孔2例,心律失常7例,出血8例,造影剂肾病5例,假性动脉瘤3例,支架内血栓3例。

1.2 方法

在局麻下行桡/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后根据病变部位、性质和程度选择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术中肝素化,术后患者送至监护病房观察至少24小时,持续抗凝治疗。

1.2.1 术中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动脉夹层的观察和护理。在冠脉支架治疗中,需要球囊扩张使病变部位血管重塑形,塑形过程中,内膜的撕裂和内膜与中膜的分离对增加血管内径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严重的内膜撕裂及内膜与中膜分离在造影中就表现为冠状动脉夹层。直径小的夹层无临床症状,无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直径大的夹层导致患者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大汗淋漓,严重则合并低血压、休克。造影结果提示夹层风险高的患者,手术医生使用球囊扩张病变部位时,护士应主动询问病人的主诉,严密观察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造影发现夹层,配合医生迅速植入支架并使用止痛等药物。术后收治CCU病房,绝对卧床休息,严密监测心电、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记录24 h出入量,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或软食,给予通便药以保持大便通畅。本组发生5例,其中4例在夹层部位成功植入支架,1例因夹层引起持续剧烈疼痛,放弃治疗。

(2)迷走神经反射观察和护理。血管迷走反射是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少见却极危险的并发症[2]。一般发生在术中拔除鞘管时,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发冷、胸闷、恶心、呕吐、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本组4例均在拔除鞘管时发生,经止痛,静脉注射阿托品、多巴胺等处理后,患者心率、血压恢复正常 。由于血管迷走反射常发生在拔除鞘管时,术前护士应配好好阿托品、多巴胺等药品,并在拔除鞘管前做好解释工作,转移其注意力,减少患者紧张情绪,同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面色及神志的变化,一旦发生立即进行救治。

(3)心律失常观察和护理。心律失常一般发生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缺血的心肌部分或者全部恢复血流灌注过程中发生。所以要求护士术前对患者的病史、诊断、心律要有所了解,并备好急救药物,使抢救用物(除颤仪、临时起搏器、主动脉反搏仪)处于备用状态;术中导丝、球囊支架通过病变部位时应警惕心律失常随时发生;做好随时配合抢救的准备。本组发生7例。其中室性心动过速3例,静脉注射胺碘酮后恢复心律;缓慢性心律失常2例,应用阿托品后恢复心律;心脏停搏2例,经心脏按压,除颤术后恢复心律。

(4)冠状动脉穿孔观察和护理。冠状动脉穿孔是造影剂经明确的冠状动脉撕裂处流至血管外。冠状动脉穿孔是冠脉介入治疗中少见但非常重要和严重的并发症,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常可危及患者生命。一旦发生应配合医生持续低压力球囊扩张,遵医嘱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同时准备好心包穿刺包,询问患者有无恶心、胸闷、气促,观察心率有无增快,血压有无下降。本组发生2例,持续低压力球囊扩张,并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破口封闭后,术后送CCU进行监护。未引起心包填塞。

1.2.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出血及皮下血肿的观察和护理。出血和皮下血肿是术后最常见并发症,绝大多数在穿刺部位,偶尔在胃肠道或腹膜后间隙。主要发生原因与患者本身因素、使用抗凝剂及动脉压迫止血不当引起。局部皮下血肿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可自行吸收,较大的血肿可手术取出。此外,术前常规检查凝血时间及血小板功能;术中应严密监测血压,评估失血量,观察穿刺部位及介入路径的异常情况;术后除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出血外,还应注意身体各个部位有无出血倾向,密切监测血压、神志,复查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如有发生,暂时停用抗凝治疗。本组发生8例,其中1例因出血导致右前臂肿胀压迫尺神经,患者出现右手持握功能障碍,经止血、消肿及功能锻炼后治愈出院。

(2)假性动脉瘤观察和护理。假性动脉瘤是一个包裹性的血腫,它与动脉相通,常表现为局部搏动性肿块,伴有杂音和震颤。多因穿刺部位太低和多次穿刺动脉造成。大部分直径小的假性动脉瘤可自行愈合,无需特殊处理。而直径较大者可通过压迫、瘤体内凝血酶注射和外科修复等方法进行根治,前提是停用肝素、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此情况一旦发生,立即行局部按压1~2 h后加压包扎,使患者制动24 h,待包块消失后行血管超声检查,动脉瘤的观察上应注意与动-静脉瘘区别,前者表现为穿刺局部出现搏动性肿块和收缩期杂音,后者表现为连续性杂音。本组发生3例,通过压迫的方法痊愈出院。。

(3)造影剂肾病观察和护理。术前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肝功能、肾功能的情况对患者造影剂肾病发病做风险评分。术前对患者进行心里辅导,减少患者的焦虑心理,向患者讲解水化疗法的必要性,增强病人的依从性。术中尽量减少造影剂的输入量。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记24小时尿量,及时留取血、尿标本,以监测肾功能的情况;认真听取患者

的主诉,观察有无乏力、尿少、水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急诊支架内血栓形成观察和护理。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与患者病情特点、术中操作有关、手术用药有关。一般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特别是行急诊冠状动脉治疗的患者。临床表现为术后心前区仍有胸痛症状,心电图有明显的心肌缺血改变。因此,术后要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心电图的变化,急诊支架内血栓一旦发生,应配合做好溶栓、血栓抽吸、做好重新植入支架准备、并按医嘱应用替罗非班。本组发生2例,1例加强溶栓治疗后,患者胸痛症状在6小时后消失,心电图ST段回落;1例4小时后送介入室行血栓抽吸术;2例均治愈出院。

3 讨 论

在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相对短缺,所以要求护士具备有扎实专科护理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求护士不断的加强提高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病情观察、术后常规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认为系统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才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减少并发症

发生,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康复的基础关键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立姿.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后重度股动脉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16.

[2] 马长生,盖鲁粤.介入心脏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5.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观察并发症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