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蓝天“绿”满城
——栾川县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侧记

2018-02-08 06:34崔世俊石改新
资源导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栾川栾川县矿业

文 | 崔世俊 石改新

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更好了……如今,当你走进栾川,走进这里的山水,一种清新、舒适感会迎面扑来,让你沉醉、痴迷。那些优美的自然山水和生态资源,在吸引游人欣赏和融入的同时,也在悄然展示着这座生态城市的无穷魅力和发展潜力。

无序开采,满城山水皆带“伤”

栾川,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伏牛山区,中央造山带多期次、深层次的构造变质运动,为其造就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美的山水风光。然而,当时代的快车奔跑在20世纪80年代,在“有水快流,强力开发”的思想引导下,加上法律、法规的严重滞后,一部分人的目光盯上了这里的矿产资源,由此引发的以牺牲生态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采矿业蜂拥而至,随之也上演了一系列野蛮的开采行为。更为严重的是,开矿势必要修路,而修路就要破坏山体、砍伐树木。每开一处坑口,除了坑口周围的地质和生态环境被肆意践踏和蹂躏外,直接从山顶倾倒下来的矿渣与矿石也在蚕食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耕地。随着地下矿产的开采,地下水的水位也在不断下降。

据统计,到1988年,栾川境内的大小洞口达1500个。到2007年底,被矿山开采破坏的土地就有161.4公顷,占用的土地达2.6万公顷。矿产品价格一路攀升,催生出一个个小选厂、小辗子的呱呱落地,到1988年就有3600多家这样的矿产品加工厂藏身于栾川的角角落落。这些小厂快速发展的后果就是毁田占地、污染空气。

疯狂的矿业开发确实让一部分人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可是,光鲜的背后是难以启齿的忧伤与疼痛:山体留下了一道道疤痕,有的被削出了半边“脸”,有的长出了“牛皮癣”,飘荡的尘土夹杂着火药味弥漫在山野。小选厂、小辗子的混乱无序发展,让原本清澈的河流浑浊不堪,带着伤痛和哀鸣从人们的视野中流向下游。大自然留给子孙万代的秀美河山,在这里却是遍体鳞伤,可持续发展之路岌岌可危,危如累卵。

“铁腕”整治,多措并举出狠招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面对严峻的形势,栾川县金断觿决、痛下决心,在全县大刀阔斧地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矿业秩序与生态环境专项治理活动,全县的生态环境在一片昏暗中迎来了曙光。

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栾川县地质矿产局主动作为,积极规范矿业权管理,大力开展资源整合,促成了洛钼集团与三强矿业、九扬矿业、大东坡矿业的“联姻”,结束了三道庄矿区多年来的无序开采历史;推动了鑫川公司对周边24个矿业权及60个生产、半生产、废弃洞的整合。从而使栾川境内形成了以钼业、铅锌、黄金、萤石、观赏石等为主的各类矿业航母。通过整合,境内的采矿权也由300多个减少到131个,全县的矿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严格抓好地质环境治理。对违法企业和个人,栾川县地质矿产局从4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严格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已破坏的地质环境,谁破坏的谁治理,谁撞的“窟窿”谁补,自家门前的“坑”自己填。二是实行严格的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通过对不缴存保证金的不予年审、一票否决,全县采矿企业在矿产品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累计缴存保证金近4670万元。三是在办理采矿证延续、变更等工作中必须编制治理方案,没有方案的不予受理。目前,已有116个方案备案,31个正在编制评审中,占应编制总数的97%。四是抓重点企业,抓龙头企业,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进行恢复与治理,为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树起一面旗帜。洛钼集团主动把社会责任与矿业开发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先后投入5500余万元对三道庄矿区周边的地质环境进行治理,种植了3万余株雪松、刺柏等10余种树本,为昔日尘土飞扬的排渣场披上了绿装,三道庄矿区成为了一方林木荟萃、鸟语花香的绿色矿山公园,并于2012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下,其他的矿产企业也相继投入到了环境的恢复和治理中。

近年来,栾川县地质矿产局共申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14个,申请补助资金4746.8万元。其中,已治理并通过验收的项目10个,通过初步验收的项目4个。同时,栾川县地质矿产局还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己任充分保护地质与生态环境,共申请地质灾害治理类项目7个,申请补助资金2572万元,对全县7个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治理。

全力保护地质遗迹。栾川县位于伏牛山北坡,花岗岩滑脱峰林地貌景观、伏牛山碱性岩带栾川特大型钼矿床等地质景观和地质遗迹种类繁多,具有稀有性、典型性和系统性。为了保护地质遗产,栾川县整合龙峪湾、老君山等资源,规划了面积达171平方千米的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栾川园区,并于2009年加入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在这张世界级名片的照射下,老君山景区不惜巨资,在不破坏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在山顶建成了3条全长1万米的水平悬空栈道和稳定性高的进口索道,使游客可以饱览这里的地质奇观;同时,对景区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重建地质广场标志牌、地质现象解说牌等,在重点地质遗迹保护处安装监控系统,等等。

近年来,栾川先后投入近20亿元,对全县各景区的地质遗迹进行了有效保护,使地质公园发挥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出现了一批批以庄子村等为代表的生态农庄、生态观光园等。

坚决守好耕保红线。栾川县国土资源局恪守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时刻铭记耕保双红线,把责任、职责、纪律挺在前,始终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层层压实责任、逐级传导压力,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通过划分永久基本保护农田,共保护地块16057块,签订基责任书228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5616多公顷,有效促进了耕地保护。同时,在交通道路沿线、基本农田保护区、城镇和村庄周边显著位置,设立基本农田标识牌;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上报A类宅基地搬迁户腾退节余指标381亩,对符合条件的B类宅基地进行实地测绘,确定面积约6.4公顷,已分解到8个乡(镇)进行复垦,并组织实施了增减挂钩拆旧区复垦工作,复垦面积达到91公顷;对合峪镇合峪村现有耕地进行提质改造,拟整治面积约38公顷。几年来,共投入6327.57万元,实施土地整理2783.08公顷,新增耕地85.25公顷;2010年7月24日后,投入1317.6万元,耕地复垦761.48公顷。

硕果累累,涅槃重生展新颜

通过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栾川的天变得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碧了,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20天以上,3个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0%以上。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栾川县成功创建首家河南省生态县;2013年,被确定为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县;2013年5月,被环保部正式授予河南省首家国家级生态县。目前,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指标体系的37项指标要求,经过全县人的努力,栾川县全部达到或高于指标的要求。

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赵鹏大、莫宣学到栾川进行科考时,曾高兴地赞叹道:栾川这种集丰富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生态资源为一体的协调发展的矿业城市和旅游城市,在国内十分独特,十分典型,也十分罕见。

2017年9月,从环保部又传来了好消息,栾川县被评为河南省首家“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经过多年努力,如今,栾川靓起来了、美起来了,旅游业发展如日中天,到处是一片欢腾的景象。2017年接待游客133.1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7.5亿元。

通过生态环境治理,栾川尝到甜头,可以预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栾川将在时代的浪潮中谱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猜你喜欢
栾川栾川县矿业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河南省栾川县深部探明超大型钼多金属矿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栾川县
不要问我为什么
王鑫:美一方环境 惠一方百姓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
“栾川人”中原地区远古人类的一次重要发现
豫西名吃 栾川养生“豆腐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