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国建,李桦
(蚌埠学院写作研究所,安徽蚌埠233000)
写作课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而写作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能力、思维品质和职业核心能力。因此,如何教好写作课,如何扭转写作教学“高耗低效”的被动局面,切实有效地提升写作教学效率,则是广大写作教师一直在苦苦追求却又难以破解的难题。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创新教育,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正在兴起,写作教学更是亟需通过教学改革来实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更新,以期全面提升写作课的教学质量。
毫无疑问,写作教师是推动写作教学改革的主导力量和具体实践者,写作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教师。没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有追求、敢探索的写作教师队伍,写作教学改革就是纸上谈兵,难见实效。实际上,与其他课程教师相比,写作教师的队伍建设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写作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也遇到许多新的挑战。多年来,我们在研究写作教学改革的诸多问题时,常常忽略了写作教师自身的问题,忽视了研究如何提升写作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以适应写作教学改革的需要。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对此做一些初步的探讨和论述。
写作教师教学能力自主提升,指的是写作教师为适应学科知识不断更新,不断追求综合性、创新性的新形势以及教育改革的需要,在强烈的责任感和内驱力的推动下,更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加强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探索、自主实践,全面提升自己的写作教学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包括基于多学科理论基础的写作理论研究能力、综合写作能力、多种理论视阈下的写作教学研究能力、基于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基础的写作教学能力等。
在当今国际化、信息化、工程化的教育背景下,写作教师要想承担起教育改革的重任,自主提升教学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其理由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这是适应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一方面,教育改革需要大量高素质、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去探索,去推动;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也有不少教师的教学能力没有得到同步提升,难以适应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特别是写作教师(包括执教《基础写作》《应用写作》《广告文案写作》《秘书写作》《新闻写作》《影视剧写作》的老师)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教师自身存在种种不足。很多教师认为写作难做学问,难报项目,难出成果,加上由于学术体制的原因难以晋升高级职称,因而不愿教写作。于是很多学校就把教写作的任务安排给了青年教师,特别是新进教师,使写作教师过于年轻化,缺少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梯队。即便如此,一些教师却“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写作不研究写作,更不愿花气力去研究写作教学,研究的仍是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只是抱着应付差事的态度教写作,期待有一朝一日还是改教别的专业课,这就造成教学与研究分离,其写作教学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教学有效率低下,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写作课也缺乏兴趣,写作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写作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能力培养,注意从各个方面解决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使其端正对写作课的教学态度,增强其课程归属感和责任感,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通过“自我驱动”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承担教学改革的历史重任。
第二,是实现个人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高校教师,一旦专业课程定位是执教写作课,就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除了迅速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对写作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敬业精神外,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做一个好的写作教师是很难的,必须找准自己的差距,融会贯通地研究写作理论,脚踏实地地从事写作实践,敢于创新地探索写作教学,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素养,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执教写作的自信心和专业自豪感,才能教好写作,培养更多的写作人才,这也是实现个人专业发展和人生目标的必由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教师是一个光荣而崇高的职业,既可以通过自身的写作过程重塑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也可以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丰富细腻、多姿多彩的心灵世界和不断迸发的创造火花,可以通过写作教学和引导学生写作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在写作学习和写作实践中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重塑自我。在大学阶段,写作教学对一个学生的心灵、情感、智能、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第三,是推进写作教学改革的根本保证。当前,各类高校都在积极推进写作教学改革,这场改革涉及到教育观念的转变、写作教学规律的探索、写作教学体系的构建、写作教材的编写、写作训练体系的设计、写作教学方法的更新、写作教学模式的创新、写作教学手段的革新、写作精品课程或开放课程的建设、课堂教学艺术的提升、写作实践的策划和管理、写作课考核方式的改革等等,是一项系统、全面、综合性强的教学改革,是一项追求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思维与技术、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改革工程。这项工程的设计与实施能否取得成功,最终都取决于广大写作教师是否有能力去承担,去完成。只有写作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持续的提升,才能为写作教学改革提供保障、动力和源泉,各项改革举措才能得到有效落实,写作教学才能取得预期成效。
第四,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当前,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经作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国办发〔2015〕36号)明确要求:“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这项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促使高等学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创新创业人才,而写作更是各类创新创业人才都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素质,一种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之一。写作是人们与外部世界、与他人以及自己的心灵世界进行对话、交流、沟通的重要能力,是进行创造性思考、发掘人的内在潜能、凝聚和传播创造性成果的最有效的方式,是人实现自我审视、自我弥补、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于某些文科专业学生来讲,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更是他们将来从事文学创作、影视剧创作、理论研究、新闻写作、广告文案策划等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他们追求人生事业的重要支柱。即使是理工科学生,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应用写作能力,也是成就他们人生事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助力。因此,写作课应主动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需要,积极开拓新的教学资源,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努力建构新的教学模式。在这当中,教师首先就要注意汲取新知识,借鉴新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注意发现新问题,探索新对策,解决新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只有通过自主发展的路径,促使自己成为一名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真正肩负起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的使命。
写作教师教学能力自主提升,与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发展政策、教改要求、写作课程建设等外部因素有关,更与教师的工作需要、专业能力提升、个人发展等内在因素有着直接的关联。其中的决定因素是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内驱力”的作用下,通过多种路径去实施,以便从各个不同的层面去完成自我学习、自我充实、自我发掘、自我更新,最终实现能力提升、自我发展的总体目标。
写作学科是综合性、创造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牵涉到众多学科理论的交叉融合,无论是研究写作还是从事写作教学,没有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积累,没有很高的综合素养,都是难以胜任的。因为写作对人才类型的要求是“杂家”型、“通才”型,在很多时候,写作能否取得成功不是取决于掌握多少写作知识、写作技巧,而是取决于作者的综合素养。这同样适合对写作教师的要求。研究写作、写作教学常常是立足于写作理论而又超越于写作理论,必须具有跨学科的理论视野和跨领域的知识贮备以及良好的生活素养、知识素养、思想素养、审美素养等,要善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并为写作研究、写作教学所用。具体来说,写作教师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去拓展学科专业知识:
第一,认真学习写作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学科素养。改革开放以来,写作学科经过老中青几代学者的努力,建构了现代的科学而实用的写作理论体系,这些体系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揭示出写作的内在规律,为构建科学的写作教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既有从写作行为、写作智能、写作文化、写作思维、写作艺术、写作技巧等视角去研究写作的成果,也有大量从具体文体视角研究写作的成果(如文学写作、新闻写作、影视剧本写作、公文写作、广告文案写作、科技写作、新媒体写作等),这些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教材、教研论文。一方面,研读其中的论文、学术专著能极大地拓展自己的理论视野,提升自己的写作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对各时期大量的写作教材(包括国家级规划教材和省级规划教材等)进行比较,有利于教师从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汲取其所长,排除其所短,以便构建更为科学、实用的写作教学体系,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更新自己的备课内容和教学设计。此外,写作教师还要注意学习中国古代文章学理论以及诗话、词话等与写作相关的著作,学习外国写作理论和写作教学论等,以汲取其精华,为写作研究、写作教学服务。
第二,注意学习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写作研究、写作教学能力。写作研究、写作教学都具有边缘性、交叉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征,需要多学科理论的综合支撑。为此,写作教师应注意学习文艺学、文学理论、西方文论、文化学、社会学、思维学、心理学、美学、哲学、逻辑学、语言学、新闻学、传播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学科理论与知识,以便将写作与这些学科理论沟通起来进行研究,寻找其间的关联,分析其对写作主体、写作能力、写作行为、写作心理、写作艺术、写作效果等方面显性或隐性的影响,揭示写作的内在规律和教学规律,以适应深化写作研究、探索写作教学改革的需要。
第三,广泛收集和阅读各类作品,提升自己对写作文本的鉴赏能力。写作教学需要以文本为例(范文或病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以引导学生具体感知决定写作成败的种种因素,增强写作责任感,提高写作能力。这就决定了写作教师阅读面要宽,理解力要强,对各类作品有敏锐的感悟力和鉴赏力。例如教“基础写作”,就要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等),还要特别注意对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注意从写作艺术的角度总结名著、名篇中的写作特点,以细致的文本分析、独到的见解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和掌握写作要领。再如教“应用写作”,就要注意及时收集各类应用写作例文,特别是与人们日常工作、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写作例文,并且结合写作理论进行对照分析,以此作为教学范文,培养学生的文本写作能力和规范意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写作教师,还要注意收集各类存在问题的写作文本或者是前后有过多次修改的写作文本,通过文本细析或对比分析,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做出正确的修改,或者是比较前后的差异,分析其写作质量的高低,以便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病文会诊”活动,提升学生的鉴别力和写作能力。
写作教师教人写作,如果自己不会写作,没有积累丰富的个人写作经验,没有发表或出版过具有较高质量的作品,其教学难免有隔靴搔痒之感。这就难以开展创造性教学、个性化教学,也难以提升教师的写作示范效应。即便是分析写作文本的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进行修改,没有写作经验的教师也是难以胜任的,其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积极参加各类写作实践,多发表作品,使自己成为写作的行家里手,是一个写作教师应有的追求。当然,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的课程类型,结合自己的个人爱好和特长进行写作,以便积累写作经验,将经验融入写作研究和写作教学之中。例如教基础写作、文学写作的教师可以侧重文学写作(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评论写作、学术论文写作,使自己成为作家型、学者型兼顾的教师。其积极投入写作、不断发表作品或论文的经历,就是在不断开发自身的写作潜能,激活自身创造力,具体感悟写作的全过程;他们体验写作的痛苦与快乐,积累写作的经验教训,为写作研究和写作教学提供难得的第一手材料。这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能结合名篇、名著分析进行启发引导,又能密切联系自己的写作实践及写作文本,现身说法传达写作的“真经”,使学生感到写作不再深奥难懂,写作不再遥不可及,能极大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写作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目前,在我国高校中有不少这样“一专多能型”教师,他们集诗人、作家、学者、教师于一身,融写作实践、理论研究于写作教学之中,以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促进了写作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我们在本校的写作教师队伍建设中,非常强调写作教师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积极从事文学写作,发表文学作品,积极加入各级作家协会,主张教师在教学中以自己的作品为示范,极大地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凡是写作能力强、写作成果突出的写作教师,其教学都充满创造的活力,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本人也赢得学生格外的尊敬。
再如教“应用写作”的教师,就应当侧重多种应用文体的写作实践,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比起基础写作来,应用写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相对枯燥,缺乏形象性和感染力,其内容也不深奥难懂,于是一些人误以为应用写作好教,不需要花费多大的气力。但教学结果表明,不少老师仅停留于讲解每种应用文体的写作特点、写作要求,加上以范文为例进行分析印证,缺少对写作训练的创造性设计、写作要领的切实指导、写作过程的问题分析、写作文本的有效“会诊”、写作评价的准确反馈等等,其教学仍然陷入学生“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一写就错”[1]的怪圈,其主要原因就是有些教师本人对应用写作不感兴趣,更缺少写作实践,应用写作能力薄弱,无法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无法进行实训性写作指导,特别是面对学生问题百出的写作文本,教师难以现场做出准确的判断、修改或示范写作,其教学难以服众,也无法提高教学效率。改变这种局面的根本出路就是要求教师多参加应用写作实践,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就我本人的教学体会,要教好应用写作,有两点非常重要:其一是教师要有较强的基础写作能力,因为基础写作能力是写好应用文的根本保证,如果连基本的写作表达能力都很差,想写好应用文是不可能的。其二是教师要有丰富的应用写作实践经验。因为即便教师的基础写作能力较强,但应用写作有它自身的写作特点、写作规范,有的还有严格的写作格式(如公文写作等),必须围绕解决工作或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一旦出现写作失误就会误人误事,直接影响写作的“应用”性。我本人长期在教学系部主持行政管理工作,凡是涉及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图书资料建设、系部网站建设等重要文件我都是自己动手写,有时连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新闻稿、调研报告等我也主动去写。这既锻炼了我的应用写作能力,又为我的应用写作教学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我有时就是根据系部工作需要布置写作任务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用课件展示他们的写作文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修改,最后用课件展示我的写作文本,并且进行对照评讲,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率,受到学生欢迎。
写作教师除了要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外,还要注重钻研中外教育教学理论,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写作研究、写作教学,避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简单化,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已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艺术。事实上,不少中外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都对写作教学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和指导作用。
如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其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等。人本主义创始人马斯洛强调学习过程中个体自我实现需要的心理过程,他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人的潜能的自我实现。而写作正是人不断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实现人的自我价值、获得归属和尊严的重要方式。从这个视角观照写作,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写作的内在动力、心理机制以及写作价值观等等,这有利于我们明确写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定位。罗杰斯则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他反对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提倡要关注人,关注人的心理及精神成长。他重视教学过程,认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放下教师的面具,与学生平等对话,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总而言之,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围绕“人”的发展来实施教育的,这有利于启发我们更新写作教学观念,改进写作教学方法:其一,从教学定位上看,它启发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的自由意志、尊严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把开发学生写作潜能和激发学生自主写作、自由写作,通过写作实现自我价值作为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其二,从教学过程、教师角色定位的角度来看,它启发我们要善于营造师生平等、相互尊重、共同讨论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注意换位思考,恰当地引导整个教学过程实现良性互动,以取得相互激发、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其三,从教学方法来看,它启发我们要善于创造富于激励性的教学机制,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活学生内在驱动力,引发他们热爱写作,自觉写作,不断追求写作的新境界,体验写作进步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再如发现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是美国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的。所谓“发现学习”,“就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2]布鲁纳认为,最佳的经验就是教师要想办法把所教的知识转变成学生主动探求的东西,把教学的过程转变成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通过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自主探求,自主创造,获得他们想要追求的东西。这对写作教学带来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其中关键点是:第一,写作教师要善于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将写作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写作的过程,促使学生自主掌握写作规律、领悟写作艺术,积极追求自主写作、个性写作、创新写作;第二,写作教师要善于创设激励机制(如强调学生自写自编个人作品集、发表作品、合作编剧、组织写作竞赛、布置任务写作、改革写作课成绩考核方式等),激活学生写作内驱力,锻炼学生写作意志力,提升学生写作成就感;第三,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写作活动,为学生写作的各个环节提供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学生一起体验写作的痛苦与快乐,也从中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增强做一名写作教师的自信心。
此外,还有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出版《多元智能》和《智能的结构》等书,提出了多元智能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价值指向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力。在加德纳重新解构智力体系的同时,对概念本身进行了新的阐释:“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3]可见,加德纳强调的智力并不仅仅是靠传统的智力测题检验出来的快速答题的能力,也不仅仅是简单的言语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而是运用一切综合的智能在学习过程中解决某一问题的能力,并且有所创造。这启示写作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身上的智能表现及差异对写作的影响,注意引导学生发展其他智能,以多种智能的发展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总之,通过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注意运用这些理论的基本精神来指导写作教学,写作教师就能更好地把握写作教学规律,自觉探索符合写作人才培养规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就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取得事半功陪的教学效果。
教学创新不仅体现在教学观念的更新上,更要具体落实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的创新上,这就需要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性教学,不断“以研促教”,多方面提升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这里所强调的研究主要包括科研、教研、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等。积极主动地开展科研工作,不仅能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是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学校还成立了院级写作研究所,就是为了整合科研力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写作进行研究。实践证明,科研最能促进教师整体素质和研究能力的提升,科研成果可以及时地转化为新的优质教学资源,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养成的创新思维、科研方法也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写作教师来说,科研方向可以是写作原理、写作艺术、写作思维学、写作心理学、写作美学等方面的选题,也可以是有关诗歌写作、散文写作、小说写作、影视剧写作、广告写作、新闻写作、文秘写作等方面的选题,还可以是文学类、语言类、文化类甚至是边缘学科、跨学科选题。多年来,我院的写作教师都能围绕上述选题,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通过项目研究不仅促进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拓展教学视野,深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研,就是根据写作教学或教改需要所开展的各类研究,主要是指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研项目,通过项目研究,具体解决写作教学或教改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探索写作教改的主张、措施、方法、手段等,其研究成果直接为教学服务。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评价机制、考核机制等原因,目前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研的现象,不少教师不想申报教研项目,不愿在教研上下功夫。教学是一门很深的科学,也是一门很高的艺术。不开展教学研究的教学,是没有深度、没有活力、没有创新的教学,也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可以说,重视教研,通过项目研究,把握写作教学规律,建构科学的教学体系,深化对教改的认知,找到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是写作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路径。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教研,先后主持申报了省级教研项目《建构现代的开放的科学而实用的写作教学体系》《应用写作教学改革及训练模式研究》以及院级重点教研项目《基于“工程化”教育背景下应用写作训练体系及课程网站建设研究》、院级教研项目《“工程化”背景下〈应用写作〉模拟“岗位需求”教学模式研究》,并创建省级写作名师工作室,带领写作教学团队积极展开写作教学研究,提出了有关写作教改的理念、主张、措施,为构建写作教学体系及训练体系、更新教学方法、制作教学课件、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建设课程网站等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切实指导。我们先后申报的省级教改项目《建构现代的开放的科学而实用的写作教学体系》《省级精品课程〈写作〉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实践》《高校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三次获得院级、省级教学成果奖。通过教研活动,端正了教师对写作课的认识,调动了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切实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并有多名青年教师在学校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
教材建设是实现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更新的基本保证。教师通过比较鉴别,发现已有教材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积极参与教材建设,开发具有创新特征、符合本校教学需要的写作教材,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路径。可以说,参与教材编写的过程,是教师全面、深入了解国内外写作教材编写情况以及发现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次重新学习、深入研究、重构教学体系的过程,可以培养教师严谨、科学、务实、求新的学风与教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多年来,我们根据教学需要,先后主编出版了省级规划教材《应用写作》(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应用文写作》(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基础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通过教材编写,拓展、深化了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认知,调动了他们探究教学、创新教学的积极性。
课程建设是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教研、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成果融入教学之中,并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它能全面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的综合能力将在课程建设中得到有效提升,也只有通过课程建设,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得到具体展现,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受益。当前,教育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非常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写作教师应当珍惜这个机遇,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积极申报精品课程项目。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既锻炼教师的综合能力,又能广泛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打造精品课程,提升教学质量。以我校为例,我们首先将写作课申报院级重点课程获准立项,经过两年建设,通过专家评估顺利结项。接着申报省级精品课程获准立项,经过五年建设通过专家评估结项。在这近八年的课程建设中,我们不仅完成了各项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教材、讲稿、教学课件、写作范文选、训练题库、试题库、教学录像等),建设了省级精品课程网站“写作”。同时,我们申报的院级重点课程“应用写作”经过两年建设也已通过评估结项,目前正在建设课程网站,拟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在课程建设中,还可以建设写作教学团队、写作名师工作室,实行导师制,通过开展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及评课、观摩教学等方式,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此外,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广泛关注、研究国内各级各类写作精品课程网站,从中借鉴有益经验。总之,通过课程建设,不仅优化了课程建设资源,也培养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教学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的写作教师队伍。
综上所述,在国家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写作教学亟需加快改革的背景下,写作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学能力自主提升的必要性,并通过多种路径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更好地承担起写作教学改革的历史重任。
[1]洪威雷.新编大学应用写作[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397.
[2](日)大桥正夫.教育心理学[M].钟启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56.
[3]刘永康.西方方法论与现代中国语文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