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芳
(扬州市职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任何一种语言,有声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语言是第二性的。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英语学习者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但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却相对不足。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高专英语课时逐年缩减,听说训练既费时又费力,教师为了追求课时进度,在教学中往往偏重于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听说能力的培养,出现了“聋哑症”的弊端。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有效开展听说课程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自各地,英语听说能力参差不齐。首先,因为学生存在着地域性差异,有部分学生存在着发音不准的问题,对英语的发音规则也不是很了解,缺乏英语语音的连读、失爆、弱读、同化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即使他们能读懂句子,却听不懂。其次,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学生在进行听说练习时,习惯于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译,影响了他们的反应和理解速度。再次,因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学生对于英美国家的一些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缺乏了解,也影响了他们的听说能力。另外,学生也存在着词汇量有限的问题,他们在听说的过程中出现了听不懂和不知道用什么表达方式的问题。最后,很多学生在心理上对英语听说存在着畏惧心理,他们碰到听说练习就紧张,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就容易听不懂、说不出。
“听说结合、以听促说”是指以听力材料为载体,从听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说”的训练,使听、说、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听带说、以说促听”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听说结合、以听促说”中的“听”是“输入”,“说”则是“输出”,其理论基础是Krashen的“输入假设”[1]9和Swain的“输出假设”[2]3-9。
Krashen的“输入假设”是二语习得的重要理论之一,他指出“可理解性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关键所在。“可理解性输入”必须遵循“i+1”的原则,“i”是指二语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平,而“+1”是指略高于二语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而且这种“i+1”的语言输入必须在意义上是可以理解的。他同时指出有效的语言输入必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语言的输入必须是能够为二语习得者所理解的; 2) 语言的输入必须是大量的; 3) 语言的输入必须是关联的、有趣的。
Swain在Krashen“输入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输出假设”。她认为“可理解性输入”在二语习得中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输出也同样重要。Swain同时指出语言输出具有以下3个功能[3]125-144:
1) 刺激功能。刺激功能是指学习者在语言的输出过程中意识到自己语言表达的不足之处,他们会有意识地关注语言输入中的相关信息,发现自身的语言表达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从而触发二语习得过程的认知加工过程,生成新的语言知识或者巩固原有的语言知识。
2) 假设验证功能。假设验证功能是指学习者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对目的语作出假设,根据所得到的反馈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
3) 元语(反省)功能。元语言是一种关于目的语的反思性的语言运用,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语言的形式、功能、意义三者关系的理解,即语言的输出过程更能促进学习者将注意力从理解意义向表达意义的句法结构转移。
另外,Swain也指出,教师的推动作用在学生的输出过程中是必要的,因为这种“推动”能使学生进一步分析目的语的语法、结构以及用法,从而超越他们现有的语言能力(i),即“i+1”的输出。Gass和Selinker认为Swain将“i+1”输出定为“可理解性输出”[4]326,在形式上与Krashen的“i+1”输入,即“可理解性输入”形成了对应。
以输入和输出假设为理论基础的“听说结合、以听促说”的英语听说教学理念契合了笔者所要解决的教学困境。笔者以输入和输出假设为理论依据设计教学方案。实验对象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一年级的学生,班级人数为38人。教学实验为期14周,共计28课时。
选取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作为教学主题。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进行听说教学时往往要注意听说任务的实用性,这些听说任务主要包括:问候、问路、购物、预约、打电话、面试、就餐等。
教学目标包括交际目标和语言目标。交际目标主要是指学生在工作或生活中需要时能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语言目标则是服务于交际目标,包括与主题相关或常用的词汇、短语、句型等。
教学的主体思路就是听说结合。教师在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做活动和练习的时间大概占到课堂时间的50%。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主要发挥监督和指导作用。
选取《高职国际英语》[5]82-95第一册第六单元进行“听说结合、以听促说”的教学实践。
本单元的话题是爱好。教学目标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有关各种爱好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学会询问对方爱好这一语言功能,能够听懂教材中的听力材料,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一系列的听说“任务”练习[6]35-38。
本单元的结构如下:
Listening 1: What is a hobby?
Listening 2: Free running
Listening 3: Bungee jumping
Listening 4: An interview with Eleanor Simmonds
Listening 5: Li Na, a tennis champion
教学步骤如下:
1) 基本词汇。教师在黑板上写下“hobby”这个词,让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知道的所有跟“hobby”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并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翻开教材,将教材上呈现的新词汇熟读、记忆。学生掌握了词汇后,教师综合考虑听力练习与极限运动的关联,对学生要掌握的词汇进行扩展,如“bungee jumping”“mountain riding”“free running”“abseiling”等。在对词汇进行扩展时教师应当注意介绍它们的背景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促进学生对听力材料大意的理解。
2) 听。学生在做听力练习时,教师要求学生第一次听的时候听大意,第二次听的时候听细节。当然,根据听力材料的难易程度,教师可对听的遍数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听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对重点、难点部分重复或慢速播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抓住听力材料中的细节,如听力材料中的一些常用词汇和日常用语。以Listening 1“What is a hobby?”为例,学生在完成这个听力练习后,应掌握一些询问“爱好”的日常用语,如“What’s your hobby?”“What do you like to do in your free time?”“Are you a good player?”等。
3) 说。学生在听的基础上进行说的“任务”练习。教师在布置说的任务时可以根据所听到的资料采取不同的方式,这些方式主要包括新闻报道(news-report)、讲故事(story-telling)、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配对练习(pair work)、角色扮演(role-play)等。如在完成Listening 1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者访问的形式完成说的练习;而对于Listening 2和Listening 3,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以复述这两个听力材料中的故事和分组讨论他们对极限运动所持的不同态度的形式来完成说的练习;根据Listening 4和Listening 5提供的资料,教师则会让学生通过讲故事或新闻报道的方式介绍某一个著名运动员,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通过现场采访进行说的练习。
4) 评价。评价环节用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对难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补救性教学,同时也为下一步教学方案的制订和调整提供参考。这个环节的操作可以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师生共评等多种方式。这些评价方式中,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可以对自己在某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这些评价包括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了哪些新知识或纠正了自己以往所犯的一些典型性错误。另外,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可以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档案袋。这个档案袋内可以存放以下材料: 学生初始水平的自我介绍、每次上完课之后的自我评价和日志、听力测试和口语测试的完成情况等。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学生互评可以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在互评的过程中,他们学会尊重、理解和欣赏他人,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和不足。教师评价和师生互评则主要体现在对一些典型性错误进行分析和纠正上,并通过和学生的面谈告知学生哪些方面有待改善和提高。
5) 作业。鉴于课堂时间较短,教师需要布置一些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听说作业的形式通常也要多元化,可以听一些相关的故事、新闻、对话,可以观看英文电影、短片,可以角色扮演、朗读、背诵等。另外,由于听说作业属于软性任务,教师要在下一节课的开始前进行反馈性的检查或抽查,这样可以督促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听说作业。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听和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听说结合,立足于听力材料的吸收运用,并进行适当的同话题的延伸和拓展,开展口语练习,可以达到“以听促说,以说促听”的目的。这也契合了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设和Swain提出的“输出”假设,“听”是“输入”,“说”是“输出”。英语教师应该灵活、合理地使用听力资源,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
[1] 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1985.
[2] SWAIN 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C]//GASS S, MADDEN C.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wley. Massachusetts:Newbury House, 1985.
[3] SWAIN 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COOK G, SEIDLHOFER B.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studies in honor of henry widdowson.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4] GASS S,SELINKER L.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 introductory course[M]. Mahwah:Lawrence Erlbaum,2001.
[5] 张月祥. 高职国际英语[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6] NUNAN 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