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要力求短而精

2018-02-08 14:45
中国地市报人 2018年10期
关键词:精心事例新闻报道

(大理日报社,云南 大理671000)

把文章“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这是毛主席一贯倡导的文风。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各种信息令人目不暇接的今天,人们已经很少有耐心捧读长篇大论,短新闻应成为报纸的主流体裁。短,是新闻的特点,因为媒体需要密集信息,读者需要密集新闻,时代需要密集节奏。新闻可以短些、短些、再短些,这既是读者的需求,也是记者编辑应该为之努力的目标。

新闻为什么强调短?这是与快紧密相连的。我们知道,一张报纸的版面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版面里快速地将党委、政府的声音和纷繁复杂的信息传递给读者,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新闻短下来。以最有限的文字写清楚最重要的事实,表达最深刻的含义。新闻短而精,可以鲜明地突出报道最主要的东西,避免材料堆砌,内容繁杂;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更多的信息,扩大报道面,更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丰富报道内容,让人们用尽量少的时间了解尽量多的信息。

那么,怎样才能把新闻报道写得简明扼要、短小精悍又精练准确呢?

精心提炼 突出特点

写短新闻首先要有淘金者精神。对深入采访所获得的素材一定要认真分析,找到最核心的问题和最典型的细节。一般来说,一篇新闻报道最好能提出一个问题,或者是一个问题中的某一方面,做到反映一个事件,说明一个观点,解决一个问题。而这一个问题又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问题,而是在当前的现实生活和学习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把握好了这一点,把手中所掌握的新闻材料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和提炼,从而达到通过一件事、一个人,反映一项政策、一个经验、一个时代的侧面。

写短新闻不能贪大求全。我们有的记者、通讯员采写的稿件之所以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口子开得太大,写的内容面面俱到没有特点,写的问题只有共性没有个性,分析问题没有针对性大而化之。这样的稿件往往是见到什么写什么,做了什么写什么,体现在报道中便是只看到成绩不了解原因,只看到先进不知道为什么先进,只看到措施看不到行动……导致整篇报道内容空洞、言之无物。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任何事物都必然有其个性,个性反映共性。只有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共性中精心提炼出其个性,才能准确反映事物的真实面目和本质特征,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主题突出、言简意明。问题集中了,文字就不会冗长了,文章自然也就短下来了。

精心选材 主题明确

新闻要写得短而好,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紧紧围绕主题,突出中心、精心选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这里所说的“个别事实”就是指具体的新闻事例,一篇新闻报道如果缺少具体的事例就看不出深度。只有将具体的新闻事例与概括性的新闻材料相结合,即点与面相结合,才能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才能使新闻报道既形象生动、又完整全面,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这就要求记者和通讯员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提炼主题,抓住中心,通过简明扼要的叙述突出报道对象的本质和特点,阐明观点。

在选材时,要根据受众的心理需求,选择他们欲知、须知的材料;要选取与所反映的主题关系紧密的、最能说明问题的、最能表现其特点、最新鲜动人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无我有”的个性化的素材。对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或可有可无的材料,再精彩也要毫不可惜地舍弃,否则容易造成材料的堆砌。一句话,就是主题明确后要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素材。同时,采访对象的选取也是关键。面对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我们需要的是通过一滴水折射时代,于小事物见大主题,于小人物显大情怀。因此,要求采访对象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选取的事例必须是那些最典型、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事例,要选得准、写得细,不要只是材料的堆砌。

语言精练 表达准确

所谓语言精练,就是指语言要概括而不流于抽象,通俗而不落于浅陋,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衡量一篇稿件质量的好与差,并不在于文字的长与短,而在于它的内容。即,稿件所反映的事实是否新鲜,是否有特点、有深度,是否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因此,恰恰是那些主题鲜明、文字简练的报道给人的印象更深刻。要做到用简短的文字把问题讲清楚,除了紧紧围绕主题选取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典型细节外,在写稿过程中要多讲事实、少发议论,要懂得恰当地安排结构和取舍材料,用概括、简练、生动的语言说明事实,表达主题。能用一个字、一句话说清楚的,决不用两个字、两句话。

但语言精练并不仅仅只是字数少,而是要切实找准问题,反映事物的本质核心,进行准确的概括,达到明晰、干脆、朴实,字字珠玑,一言千金。要用最精炼、最生动、最形象的语言,准确地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新闻事实讲清楚。这就要求记者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情况吃透,看清事物的本质,通过反复的观察和思考,寻求最适当的语句表情达意。因此,新闻报道中叙述事实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要拖泥带水;要用事实说话,忌空话、套话,忌画蛇添足;要多用白描的手法,忌用文艺的笔调。

要做到表达准确,就必须根据事情本身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对事物的发展和转化过程,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作认真、细致的描写。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只是空泛地发议论,不能只是就事论事,而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如剥蚕茧一般,一层一层地用事实表现主题,把抽象的东西理论化,把理论的东西具体化,做到寓理于事、寓理于实。使人看了报道以后,如身临其境,能感同身受,真正用“短而精”来代替“长而空”。对涉及到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及起因、相关数字一定要准确,尤其是涉及相关国家政策、路线、方针及领导的讲话更不能有丝毫错误。

新闻的篇幅从长到短,材料从杂到精,不是简化,而是净化;不是单纯求量少,而是求质精。一条新闻,要用最小的篇幅,又要五脏俱全,既要有新闻要素,又要写得精彩。只有记者要深入采访、认真构思、精心锤炼,才能在较短的篇幅内写出有深度、有价值的好新闻来。

猜你喜欢
精心事例新闻报道
“精心、贴心、尽心” 赴一场一年一次的“约会”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精心选购 合理搭配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吾栖之肤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