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党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方向与策略

2018-02-08 11:42李亚飞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党校供给图书馆

李亚飞

当前,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快速增长,悄然升级为改善性中高端需求。然而在供给端由于技术滞后、制度固化等各方面的制约,国内供给并未实现有效升级,国内生产的消费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中高端需求,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在党校图书馆领域也同样面临着供给侧与需求侧两端不平衡的矛盾,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各领域的转型升级期,要实现为学员和教职工提供精准服务及强有力的信息保障,就必须从供给侧入手创新党校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来满足读者中高端阅读需求,这也是党校图书馆转型的重要任务。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党校图书馆转型的推动力量

党校图书馆主要通过纸质图书资料及数字信息资源两种形式向读者群提供知识,专业性明显,具有浓厚的红色基因。

(一)技术进步是党校图书馆转型的外部动力

自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学习革命,超文本方式改变了纸质文本基本的线形排列组成方式,多媒体环境打破了人们单纯依赖视觉获得信息的阅读方式,[1]文本载体发生了重大改变。阅读革命悄然发生,数字化阅读、碎片化阅读越来越被人们所依赖。

在这种情况下,党校图书馆应结合供给侧改革理念,根据读者的需求提升供给水平,即创新自身馆藏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借鉴互联思维,利用新技术拓展服务功能,适应读者阅读学习习惯的变革。

(二)读者群的需要是党校图书馆转型的内生动力

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不同,党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主要是培训进修的学工人员,具有如下两个特点:

1.人群职业性明显

党校图书馆隶属党政部门,政治性较强。学员限定范围明显,以本区域内的公务员为主。他们的阅读需求多集中于社会热点以及与培训内容相关的社科性理论书籍。随着近年来公务员队伍学历层次、视野眼界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馆藏的经典类书籍供给与读者的需求形成缺口,读者对馆藏书籍提出理论知识更新、研究程度更精、涵盖范围更广、受众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2.阅读周期长短不一

每年来党校培训的学员班次不同,培训时间也有所差别,短则三五天,长则三个月。培训时间的长短决定了读者的需求差别,目前大多数图书馆仍旧固定在保守馆藏服务的层面,被动等待读者到来。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党校图书馆服务的转型方向

在当前技术浪潮、读者需求升级力量的推动下,党校图书馆的服务转型要从以下三个方向转变,实现服务供给侧的升级。

(一)系统职能实现由阅览平台向文化交流中心转变

文化传承是图书馆服务的神圣使命,党校图书馆应发挥好解疑释惑、引导舆论的导向作用。在思想上应摒弃被动的书斋思维,注重信息平台建设,打破资源利用的各种限制,让读者随时随地获取图书馆信息与服务,引导读者更好的理解主流思想文化。[2]在硬件方面要注重延伸图书馆的功能,把图书馆作为一个链接文化与各因素的纽带,例如添加教育、空间、体验等项目,让图书馆动起来,由古板单一的阅览平台变为立体生动的文化空间。

(二)扮演角色实现由被动式等候向主动式嵌入转变

当前,党校图书馆服务方式很多还停留在“以馆藏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上,要转变被动消极的思想观念。首先,图书馆馆员应积极介入,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开展学科化服务及专题信息服务,利用所获得的信息、数据与知识帮助读者解决问题,为其提供高效的参考咨询服务。其次,应结合教职员工的学习生活场景,打造一个休闲、交流、互动的空间,提高读者的兴趣。最后,应加强与读者的沟通,集成邮件、电话、网站、微信等各个渠道的读者建议及反馈信息,把单向传递知识转变为双向交流,从而形成互动的良好循环,促进党校图书馆服务的良性发展。[3]

(三)运营方式实现由粗放式推广向精准定制转变

应主动嵌入读者学习生活,精准的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从教师、学员、网站数据库浏览记录、微信微博、自媒体数据等多渠道获取读者需求,向其推送读者需要的资源书目。同时,还要加强与授课老师联系,了解学员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为其推介与之相关的书目。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党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策略

党校图书馆应该以供给侧改革为理论支撑,从自身职能、角色定位出发,加强创新,重视补短板、去产能、去库存理论的运用,进而提升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学员、教职工的阅读需要。

(一)补短板

要想实现党校图书馆功能的最大化,补短板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1.空间导向补短板

图书馆是知识的集成中心。在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上,通过对环境、活动、技术等各个不同要素的组合拓展空间,将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结构紧密联系起来,成为彼此镜像,使图书馆既争当阅读文化新生面的促进派,又兼容传承纸本阅读的文化遗产。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应将用户的需求作为第一出发点,注重人文化、开放化、生活化,布局出个人学习空间、团体讨论空间、科研展示空间、多媒体制作空间等,力求使用户在图书馆内能够获得所需。

图书馆是保存和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通过“茶社+图书馆”模式,利用经典诵读、读书交流等主题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将图书馆打造成为除公寓、课堂外的“第三空间”,让读者通过阅读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实现文化传播;通过“图书馆+展览”模式,将本校科研成果分班次分时间择选展览,可供前来轮训的领导干部参考汲取灵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模式,借助信息数据分析、云计算、微信公众平台 、APP等新媒体技术,构建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向读者提供图书报刊及多类型的数字资源服务,使读者无论在实体还是虚拟空间都得到最广泛的知识推送。

2.馆际合作补短板

党校图书馆既是党校系统内部的信息集散地,同时也是党校思想引领功能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发挥党校图书馆功能,在系统内,馆际合作发挥集群优势,为党校补齐设施资源不完善的短板。在系统外,可以通过与公共图书馆的联合拓展主流价值观的宣传渠道,借助公共图书馆的平台为大众提供党课讲座,让党校教师走出去。

(二)去产能

图书馆急需厘清唯数量化弊端的认识,理顺图书馆与读者间的供需关系。

1.有效供给去产能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萨伊定律,即有效供给自动创造需求,表现在党校图书馆领域就是有价值、读者需要的书刊资源。图书馆不能一味再从需求端出发要求读者到馆,而应增加有效供给实现有效需求的快速释放,创造内需。

咨政是党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图书馆资源要紧贴时政,采购最前沿权威的资源为科研教学人员提供辅助。采编部门应注意与各核心出版社及大型书商加强联系,定向追踪,第一时间掌握出版社的新书动态,提高采到率。同时,图书馆还应加强与学科带头人及师生的沟通,对读者行为数据即读者在使用馆藏资源过程中产生的行为记录进行深入挖掘,获取读者阅读习惯及偏好,定向推介,多渠道了解各学科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提高采购质量。

党校学员是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并有的领导干部,他们对实用性、可用性要求较高,希望通过资源能够解决社会中各类突出问题,多选择哲学、管理、历史类书籍。而党校教职工阅读重点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党史党建、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建设上。图书馆在采购环节应注意重点打造全面丰富存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及多种社科类知识的特色馆藏。

2.泛在服务去产能

去产能还应包括无障碍利用图书馆资源这一深层价值。由于学员在党校培训的时间较为有限,课程时间安排较为紧凑,书库一般以借阅为主,在库浏览的时间较短,就此我们可以选择在学员公寓或者教学楼设置图书馆服务点或者自助借还设备,实现部分图书的借阅。在学员结业以后,由于局域网的限制,通常无法再使用图书馆资源,形成了读者资源利用“最后一公里”的地域、时间限制。[4]对此,我们可以为每一位前来培训的学工人员发放远程访问卡,设置随机的账户密码,固定时限,在时限到后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续期。这样在读者结业后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数据资源泛在化服务,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常态化。

3.去库存

图书馆掌握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如果不能将这些资源很好的利用就成为图书馆事业的“亏损”,用户对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进行 “消费” 才是图书馆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所在。[5]

在纸质资源方面,对于理论政策性强的书籍,我们可以设计读书沙龙、茶话会等活动,并提前以图文并茂的文案的形式进行推送,在学期末择选出借阅量最多的读者进行奖励提高读者积极性,对于结业学员图书馆可为他们制作在校期间借阅的私人书单作为结业纪念;对于非经典书籍,我们可借鉴房地产式的解决方案,将借阅频次低的书籍以各种形式撤走,比如图书换阅、捐赠、作为阅读活动奖励等等,让图书资源流动起来,节省空间,实现知识惠及面的最大化。[6]

多阶层选择阅读推介者。让教师带动学员阅读,领导带动下属阅读,将纽带延续下去提升读者参与度及辐射面;分时间段推送各主题特色书籍,如在七一建党节,可以专门抽取出相关党史党建及红色资源类内容的书籍设立专题书架向读者推送,在每次热点事件发生后向其推送与之相关的理论类图书。

图书馆需要定期剔旧,以扩大存量,对于实在无人问津的旧书,放置密集书库。对于馆内订阅的有收藏价值的报纸期刊,可以利用电子技术扫描,全部数字化后进行分类编目存储。在数字资源方面,对于利用率不高的数据库,应根据读者的需要及时对数据库进行调整与更新,健全信息服务体系,为党校教学科研、决策参考提供信息保障,更好的从正面引导网络舆论,提升读者文化信息素养。

猜你喜欢
党校供给图书馆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图书馆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去图书馆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