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融合中实现地市报新跨越

2018-02-08 09:20李锦让
中国地市报人 2018年7期
关键词:梅州微信融合

□李锦让

(梅州日报社,广东 梅州 514021)

内容提要:媒体融合进程中,特别是自2014年以来,广东媒体融合的步伐加快、亮点颇多,最终初步形成了融媒体传播矩阵,涌现出不少典型案例。梅州日报社融合工作走在广东地市报前列。该社没把纸媒和新媒体分开,而是一开始的设计架构从理念上把它们连在一起,通过依托媒体自身优势,把品牌影响力用足用活,以媒体主体业务为核心,实行“新闻+服务+经营”的创新模式,充分激活内在潜力,以新闻赢得影响力,以服务赢得市场占有率,以经营获得经济效益。

在新媒体环境及新技术推动的传播生态格局中,传统主流媒体如何进一步创新发展,重塑传播力与话语权,建设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点命题。这一命题的突破,需要全方位的机制、观念与务实的整体变革支撑。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广东媒体较早就展开积极探索,特别是自2014年以来,广东媒体融合的步伐加快、亮点颇多,最终初步形成了融媒体传播矩阵,涌现出不少典型案例。

2014年以来,为适应媒体格局、舆论生态的变革,梅州日报社在中央媒体融合精神的指引下,报纸开设了《报网互动》版,迅速成立了全媒体采编中心及“中央厨房”运作平台。融媒体不是一般的媒体融合,是在原有的各种分门别类的媒体之上的一种新的媒体。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主要是内容融合、人员融合、机制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真正实现采编流程再造,推动平台间的互融互通。其中内容融合是最重要的:一个团队、一次采集、多元生成,新平台和纸媒同时推送,一个注重时效,一个注重背景;一个注重速度,一个注重深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平台创新促融合

2016年11月8日,梅州日报客户端“掌上梅州”正式上线发布,标志着作为融媒标配的“一网两微一端”全媒体发展格局正式形成。2017年,梅州日报客户端“掌上梅州”升级版再次上线发布。

如今,依托《梅州日报》权威、有力的内容生产团队,全媒体平台传播用户达200万之多。其中,梅州网注册用户40多万人,是广东省八大地方网站之一,在全球排名10万名以内有三家广东地市级新闻网站,梅州网是其中之一;梅州日报微博粉丝32万,梅州日报微信公众号粉丝25万人,长期稳居全省纸媒前六、地市报之首;网络视频项目开办2年,共制作、发布视频300多个,在梅州网、腾讯视频等平台上的播放量达1500万人次。作为我们这几年重兵布阵的新平台,新媒体在2016年的经营增长中立下了汗马功劳。2017年,新媒体公司业务,包括梅州网、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软硬广告,承办的各类活动以及户外电子阅报栏、户外广告牌等,经营现金收入实现了700多万元,比前年增加400多万元,实现了重大突破,已经成为报业经营的新增长点。

为实现多元化发展,我们大力拓展户外联播平台。2017年,户外电子阅报栏建成100多座,正在向县镇“进军”。目前,我们的户外联播平台基本可覆盖全城的路面、公园、学校等公共场所,日均曝光率达150多万人次,成为了有力的传播补充,也是收入的新增长点,2017年户外平台新增收入近200万元。全体干部职工转变观念,纷纷加入“跨界”行列,在做好一张报纸的同时,主动策划举办各类线上线下、版内版外活动,增强与读者、用户的互动,有效提升了品牌影响力,总经营收入连续四年增长10%。

机制创新促融合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在全媒体融合的浪潮中,我们改革的步伐仍在迈进,2017年12月初,酝酿已久的全媒体中控室正式运作,同时试行了全媒体采编流程和考核办法。我们希望,通过“中央厨房”的集中烹调,有效地整合人力、信息、渠道等方面的资源,实现多班人马、多个出口的运营模式,建立报纸、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不同媒体的统一工作平台,在新闻选题、任务布置、内容采编、稿件发布等新闻生产环节,实现一体化统筹、协调和指挥,真正实现新闻资讯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候滚动发布”。

制度的完善一直“在路上”,目的是以制度“风向标”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实现“多干多得、少干少得”的管理效果。2017年,我们根据全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制订了《全媒体导向把关责任制度》《全媒体采编流程和考核规定》《“掌上梅州”新闻客户端发稿及绩效考核暂行规定》《网站客户端编辑绩效考核办法》《微博微信运维人员绩效考核办法》《视频组绩效考核办法》,完善融媒体运营机制,构建适宜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人才创新促融合

在过去几年,围绕当前报社改革发展、融合发展主题,先后开展了新闻业务、新媒体运营知识、全媒体融合发展等主题培训,邀请省委宣传部网信办领导、本报领导和中层骨干、本报新媒体运营人员等为干部职工授课,进一步增强采编人员的业务素养。报社干部职工都“动”了起来,接受使用新平台,学习掌握新技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融合发展之路。

与此同时,我们把每一次大策划当成采编队伍提升融合能力的“练兵场”。比如在2017年“全球客商行”采风活动中,传统文字记者按照复合型记者的标准要求自己,学习和掌握新技能应用,不仅能写,还能拍摄和录像,并及时把视频、照片、文字信息传输回后方。后方编辑及时将记者一手资料转换成图文、视频、H5等形式进行报纸、网络、微端、APP的全媒体呈现,有效地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全媒体平台和传播技术的运用水平。通过上述充实队伍力量、外出学习培训、内部交流促进等方式,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融得进、转得好的新型传媒队伍。

传播创新促融合

根据市民获取资讯的习惯,我们在宣传报道中越来越广泛地运用新技术,创新传播方式,强化宣传效果,将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和重大工作活动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到位,强化舆论引导的能力。

在宣传报道中,通过制作视频、H5等在微信、APP、网站上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现和传播,提升传播影响力。2017年,我们在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市“两会”、第五届世界客商大会、高速开通等各类重大活动、重要工作中广泛运用视频传播,全年共生产330条视频,在腾讯视频上的总播放量达2042万次,比2016年翻了一番。其中,周点击量10万+的有13条,《日报君带你空中看兴华高速》周点击量达53万次。在第五届世界客商大会期间,我们的全媒体平台播报获得众多关注,新媒体平合相关报道总阅读量超1000万,我社摄制的《天下客商同根同源》宣传视频和《梅州这场盛会,让全世界忍不住为它疯狂打call》专题视频,一周共收获26万点播量;“掌上梅州”联合新华社现场直播的开幕式获得累计访问量27万人次,并获近千名网友点赞评论,梅州日报社新媒体平台影响力日益攀升。

以广泛地运用小视频为例,2017年梅州日报视频总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单个视频点击量最高的超过23万次。近年来,梅州日报社还组织“寻访大学校长”“寻访院士”“寻访客都文化地标”全媒体采访报道活动,为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留了宝贵的视频资料。同时,新媒体演播厅探索使用实现初步成效,《围龙吧·两会圆桌会议》访谈节目、《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县(市、区)委书记访谈》《党的十九大代表徐文坚专访》《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走进2018》等专题策划均使用了演播厅。

在拓宽新闻传播渠道的道路上,梅州日报社一步一个脚印,收获了累累硕果:“2015十大创新力地市党报”“2015全国报纸移动传播百强”“2016年中国媒体融合传播百强”,2017年梅州日报微信公众号在《2017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中还入选全国党报微信前20名,“全媒体融合”项目也获评“2016年度中国报业新媒体项目创新奖30强”。

在地市级党报媒体融合的广东方阵中,梅州日报社融合工作走在广东地市报前列,实践表明:我们没把纸媒和新媒体分开,而是一开始的设计架构从理念上是把它们连在一起,通过依托媒体自身优势,把品牌影响力用足用活,以媒体主体业务为核心,实行“新闻+服务+经营”的创新模式,充分激活内在潜力,以新闻赢得影响力,以服务赢得市场占有率,以经营获得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梅州微信融合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梅州茄子嫁接育苗关键技术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