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报社,云南 景洪 666100)
从拣字排好一个版需要一天的时间,到电脑组版半个小时就可打印出报纸清样;从铅字印刷时仅有4种字体、4种字号可选用,到胶版印刷时共有26种字体、38种字号可选用;从文字只能记录在贝叶棕的树叶上,到今天傣文可以打印在纸上、显示在手机屏幕上;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文这种过去写在树叶上的文字借助西双版纳傣文报这个平台驶入信息高速公路。
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全球总人口有6000多万,其中,东南亚国家有傣族人口3000万,云南省有100多万,西双版纳有30多万。傣文又分新傣文和老傣文。过去,傣文都刻写在贝叶上。不仅西双版纳境内的傣族使用傣文,缅甸、泰国、老挝境内的傣族也使用。
解放后,国家解决了新傣文字模、浇铸及活字排版印刷等技术问题后,西双版纳报社开始使用新傣文活字排版印刷西双版纳傣文报。傣文编辑部的编辑根据修改送审定稿后的稿件内容、字数在版样纸上画出报纸版面版样,选好标题和正文字体字号后交给傣文车间工人排版。傣文车间排字工人一手拿着一个小木盒和稿件、一手拿着镊子,到字架里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地寻找排成句子、组成文章。按照版样纸拼好版组好版后,工人们打印出报纸版面清样来,交给审编校人员审校。需在报纸刊用的图片、美术标题和小刊头则由编辑送到制版车间,由制版工人照相后用化学处理方法制成锌版。报纸版面经排字工人反复改错、审编校人员反复审校无误后才交到印刷车间印刷。
当时负责傣文报拣排工作的工人有4名,虽然铅字傣文仅有4种字体、4种字号,但傣文排版所用铅字字号、铅铸空开和铅铸开条、照片制版所需要的锌版却占据了好几间房子,仅拣排字车间字架就占了西双版纳报社办公楼二楼一半的面积。西双版纳傣文报每版拣字排版需要一天才能完成。由于当时铸好的傣文铅字数量不多,报纸印好后,还要把印过报版的铅字铅条拆还到字架上,少数被压烂的字则要送到铸字车间,由铸字师傅熔化成铅水后再铸成一个个傣文字。
由于西双版纳电力行业发展缓慢,到改革开放初期,西双版纳地区供电都很不正常。为了应对经常停电,西双版纳报社既准备了电动印刷设备,也准备了脚蹬印报机、手摇铸字机、手掰四开切纸刀等设备。电力供应稳定时,就在社内用印报机器印刷西双版纳傣文报;遇到停电时,要么把拣排好的西双版纳傣文报报版用手推车推到1公里外的一个工厂去印;要么就在社内用脚蹬机器印报,由4名工人一起用力蹬一次踏板印出一张报纸,一千张西双版纳傣文报要蹬一千次踏板才能印刷出来。
据资料显示,1980年,西双版纳傣文报发行1866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内地出版行业进入电子排版时代,活字印刷技术已被先进的电脑排版技术淘汰,许多字模厂纷纷倒闭或转产,民族文字的字模失去来源。1995年,因印刷材料紧缺,西双版纳傣文报的出版工作遇到很多困难。1996年,西双版纳报社编委会经过研究,决定与山东华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西双版纳新老傣文计算机组版系统。系统开发分两步实施,即一期工程研制新傣文计算机组版系统,二期工程研制新老傣文合一的计算机组版系统。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1997年10月1日,西双版纳新傣文计算机组版系统研制成功。1998年起,西双版纳傣文报运用这套计算机组版系统排版出报,从此,告别了“铅与火”,拥抱“光与电”,这标志着西双版纳傣文报出版跨入了一个新纪元。电脑激光照排出版西双版纳傣文报,从傣文输入、拼版、激光打样到激光胶片输出,代替了铅印时的铸字、排字、拼版、铸版等工序,把拣排工人、印刷工人从繁重的手工作业中解脱出来,改变了过去铅印时代诸如照片锌片制版操作工序复杂、时间较长、容易出错的现象,改善了黑白版面印刷墨色不均匀、不美观的现象,避免了容易出现字向左右、上下、前后颠倒和掉字、滚筒把字或图片压坏的现象等等。印刷质量的提高,增加了读者对西双版纳傣文报的喜爱,发行数量逐年递增,至2018年,订阅发行数量已达15000份。
研制新傣文计算机组版系统的一期工程完成后,二期工程紧接着开始。经过几年的攻关,2003年1月1日,第一套新老傣文合一的计算机组版系统正式面世。西双版纳傣文报也在这一天从四开报改为对开大报,每周出版一期。新研制出的新老傣文计算机组版系统具有15种处理功能,可处理13种新老傣文字体及中文、英文和国际音标。该成果2004年获得西双版纳州科技成果二等奖。目前,该系统编排出版西双版纳傣文报1000多期,录入编排的《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已正式出版。
西双版纳傣文报最早用于出报的电脑有4台386机的单机版电脑、1台发排机、1台扫描仪。至2018年6月,共有傣文字体26种、字号38种,服务于西双版纳傣文报出版的惠普网络版电脑有20台、扫描仪有3台、发排机有2台和彩色轮转印报设备1台,现在印一期15000份西双版纳傣文报只需1小时。
进入新世纪,由网络技术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社会生产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化、数字化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我国和世界各地,各种网站纷纷建立,上网人数快速增长,网络传播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在我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有近两千年历史文化的傣族人民还没有一个傣文网站。为了缩小边疆少数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数字化鸿沟”,西双版纳报社与山东滩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合作进行西双版纳傣文数字化网络报纸的研发,围绕着西双版纳新老傣文版面数字化技术、新老傣文网页自定义字库技术、新老傣文网站发布技术、新老傣文多媒体新闻信息多渠道采集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攻关。
经过两年的科技攻关,2009年11月2日,西双版纳傣文新闻网站正式建成开通,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傣文网、中国第一个西双版纳新老傣文新闻采编系统平台、中国第一张西双版纳傣文数字化报纸、中国第一个西双版纳傣文网络视频平台、中国第一个西双版纳傣文网络声频平台。西双版纳傣文新闻网站的建成,方便了广大傣族群众、傣文字工作者和傣学者通过网络浏览傣文新闻,对于弘扬主旋律、打好宣传主动仗、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网站的建成,在东南亚国家部分地区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推动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浏览西双版纳傣文新闻网站的外国友人中,除了老挝、缅甸、泰国外,还有日本、美国等国人员。据统计,西双版纳傣文新闻网站开通当月,日均点击量超过4000次。西双版纳傣文新闻网站的研发和建成获得了2010年西双版纳州科技成果一等奖、首届云南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全国出版业网站最具创新奖。
2010年11月1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和新闻出版总署领导来到西双版纳报社,对西双版纳傣文网站的运行情况进行视察。在了解傣文网站开发运行情况后,李长春强调:新闻出版总署要继续支持西双版纳报社,特别是傣文报的出版,国家版权局要对全国也是全球首个傣文网站的软件开发成果争取世界标准,并实行版权保护。
2011年1月20日,西双版纳傣文网站内容管理系统软件、傣文采编系统、傣文标准键盘输入法、傣文语言选择输入法4项软件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等级证书。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成为人们上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手段。为了紧跟时代步伐,西双版纳报社积极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平台推动少数民族文字数字化。2014年12月12日,由西双版纳报社与山东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制作的西双版纳报新傣文、老傣文APP客户端正式上线,让西双版纳州30多万傣族读者在手机上查看西双版纳傣文报电子版的愿望成为现实。
西双版纳傣文,这个昔日写在树叶上的文字,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借助西双版纳傣文报这个平台驶入信息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