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级纸媒如何服务好青少年读者
——以《昭通日报》的《少年》特刊为例

2018-02-08 09:07
中国地市报人 2018年6期
关键词:专版特刊昭通

(昭通日报社,云南 昭通 657000)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国家建设的重任。青少年要学习进步,离不开阅读。数字化阅读以其不可逆转的趋势,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群体的青睐。但作为传统的纸质阅读,其实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更有触摸感,更能培养孩子专注阅读安静阅读的习惯,更能深度地去思考问题。

如何留住青少年读者群体,吸引他们回归纸质阅读,是传统媒体面临的严肃命题。作为一个州市级媒体,云南《昭通日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以青少年读者为主体,突出阵地作用

报纸是服务当今社会的舆论工具,也是留给历史的文字佐证,社会发展需要报纸,维护报纸的美好前景需要从青少年抓起。报纸也应研究各年龄层次对不同阅读内容的需求,积极为培养青少年的读报兴趣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愿意尝试着与报纸交朋友。

经过漫长时间的筹划和准备,《昭通日报》的《阅读昭通》系列特刊于2017年11月推出《阅读昭通·少年》专版。专版特意为青少年群体量身定做,每周推出1期,至2017年春节出版了13期。早在2016年底,《昭通日报》就开始思考、谋划增设《少年》专版,直到2017年11月争取到昆明儿童文学研究会合办,才顺理成章一举推出。

《昭通日报》推出《少年》特刊,宗旨非常清楚,就是为少年儿童提供一个创作、学习、交流的平台。昭通日报社党组副书记、总编辑吕翼在其撰写的发刊词中明确指出:“……他们(少年)中间,会有那么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将会成长为这个社会的栋梁……但是,他们成长的时候,需要阳光、雨露、空气和环境,需要苔藓、沙砾、河床,需要田野、江河甚至群山……他们,需要坎坷、风霜,甚至还需要一块训练场,一个园地……《阅读昭通·少年》诞生了,它为孩子们提供着一个七彩的空间。”

副刊作品与新闻一样,肩负着宣传教育群众的重任,担当着以积极健康的精神产品培养读者高尚情趣和美好心灵的重任。经过前期认真组织稿件,广泛联系通讯员,特别是经过加强与昆明儿童文学研究会联系,2017年11月17日《少年》特刊第一期如期与读者见面。第一期《少年》选用了云南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吴然的一篇新作、昭通日报社党组副书记、总编辑吕翼撰写的发刊词,还采用了一篇老师优秀作品和三篇学生习作。每一篇作品都体现了思想性与文学性的良好统一,禁得住家长、社会仔细推敲。

《少年》特刊的文字注重社会教益作用、历史传承作用,传承了历史相对悠久的优良办报传统,相应弥补了现代新媒体的缺憾,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汲取精神营养。

以内容为王,提升专栏质量

作为正规发行的报纸,由于有高素质采编群体的把关、运作,对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根底产生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昭通日报》的《少年》特刊也把质量当作了安身立命的基础。

为保证作品质量,昭通日报社寻求到与昆明儿童文学研究会的长期合作,由昆明儿童文学研究会帮助联系国内儿童文学名家,提供最新最好的名家作品,让小读者们可以读到最好的作品;昭通日报社借助市内文学研究院的渠道,吸纳了一大批教师中平时坚持阅读和写作的群体,建立了“昭通日报社少年文艺联盟”工作群,把写作的、绘画的、书法的、摄影的老师都吸收到群里来,通过在群里交流信息,向老师们征集各品类文艺作品,在《少年》特刊编辑呈现出来,给小读者以美的熏陶;学生作品的征集是一个难点,昭通日报社通过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帮助和支持,团结了一群在校内负责校刊编辑的老师,由他们推荐一些优秀作品,还通过一些儿童文学培训活动或是其他活动,吸引更多语文教师参与,大家共同一起来发现好的学生习作、发现一些校园写手。

以编排技巧为抓手,提升吸引力

作为《昭通日报》副刊系列专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年》专版一经面世即基本确定了其明确的办刊特色,具有了版面美观、构成合理等特点。

《少年》特刊以其特定的阅读对象,对美编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使版面更能吸引小读者,《少年》专版在美编人手较为有限的情况下,每一期确保美编排版制作,并且风格基本一致,变化不算太大,保持《少年》基本特色。《少年》专版每期都设计了一个版式,由一些色彩鲜艳、充满童趣的元素构成。刊载名家作品、老师作品、学生作品的区划相对明显,设计了固定的栏头。文章标题和内容都花了大量心思进行美化,采用不同的色彩、字号来增强表现力和吸引力。每一期选择一幅优秀的学生美术作品,配以《少年》版的名家题字、期刊号、合办单位、题图等内容,精心制作一副主图,形成专版的固定标志。

小孩子易于被新鲜事物吸引,但注意力不能持久,针对他们的阅读习惯,《少年》版稿件一般文字都在1000字以内,构成以一篇名家作品、一篇老师作品、三篇学生习作的模式为主。名家作品一般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少年儿童时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知识、思想、价值观、世界观在这个时期处于启蒙阶段,这个时期对少年儿童进行良好的文艺熏陶意义重大,而名家作品无论从艺术美感、教育意义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优秀教师的优秀作品一般放在版面的次要位置,教师作为跟少年儿童接触最多,最了解他们的人,他们的优秀作品能够正确引导少年儿童思考生命、理想、价值等问题,能够传递正能量的东西,而且教师中不乏热爱文学的人,他们的优秀作品,兼具文学美感和教育意义,更能为少年儿童树立学习的榜样;少年时期的兴趣爱好往往能够伴随其一生,如果能够及时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挖掘出来,展示出来,对于鼓励他们继续写作、坚持写作,意义无疑是重大而深远的,《少年》特刊每期选登3篇优秀学生作品,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展示平台。

作为一个有着600万人口的大市,昭通仅有一份报纸,市内其他儿童文学创作交流平台也很有限,不难理解《昭通日报》把办好《少年》特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这也是一份报纸社会责任的体现和担当。办好一份特刊,如果能逐渐吸引青少年群体关注报纸、阅读报纸、甚至爱上报纸,那将会更有利于青少年的自身成长,社会文化的发展也将绚丽许多。

猜你喜欢
专版特刊昭通
海门市五港幼儿园专版
特别专版
“奥运专版”今日推出
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专版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
值得书写的昭通文学实绩
昭通作家群的困境与局限
两会特刊
奥运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