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时代脉搏“抓活鱼”
——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三深入”的重要性

2018-02-08 06:57李喜涛
中国地市报人 2018年8期
关键词:晋中新闻记者工作者

□李喜涛

(晋中日报社,山西 晋中 030600)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这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工作作风。报道写得好不好,与新闻工作者能不能深入实际、深入采访很有关系。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是新闻工作者成才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调查研究,才能把自己锻炼成思想端正、作风扎实、业务过硬的新闻工作者。这是习近平新闻思想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要求。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

如今,我们面临的是网络传媒日新月异,受众水平日渐提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时代,这就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一道道新的课题,如何做到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笔者认为,它不仅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深入基层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领域的具体表现。习近平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的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核心的内涵就是新闻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是无产阶级政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而要充当好党和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新闻工作者就必须深入基层。基层是新闻的发源地,是鲜活新闻事件产生的真正源泉。

新闻工作者要想写出有温度、接地气、鲜活的新闻稿件,必须做到“身入”到基层中去,到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让新闻报道散发泥土芳香,传递基层之声。比如,一个记者要下去采访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先进典型,如果只是浮到县里、乡里看材料,搜罗信息,并没有“身入”到田间地头去做认真细致地采访,所写出的新闻报道就不会鲜活,更不会感人。如,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当天,笔者负责主编的《晋中日报·农业特刊》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题,图文并茂推出了一个整版的内容。该内容是笔者深入地处太行襟腰、晋冀锁钥,和顺、左权、邢台分水岭——左权县芹泉镇营圪道村采访时挖掘到的一个典型事例。陈家兄妹五人遵循父亲的遗言,在长子陈有良的率领下,共同出资,齐心协力,用十多年的时间在一个移民搬迁后的“空壳村”,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开荒山、种树木、建庄园、发展养殖业和林下经济,使5000亩荒山披上绿装变成了“摇钱树”。同时,他们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带动周边村农民鼓起了腰包,实现了乡村自治,让穷村变成了富村,在左权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创造了奇迹,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独树一帜的致富之路。该版内容用大山深处鲜活的事例,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报纸发出后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宣传效果,第二天,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多家网络媒体,很直观地以“左权日月星生态庄园用实际行动践行十九大报告”为题,转发了笔者采写的内容。这是《晋中日报·农业特刊》紧扣时代脉搏,走在了新时代宣传前列结出的硕果。这个事例充分说明,如果记者没有真正“身入”基层,绝对不会发现这个地处深山的鲜活典型,也不会取得如此好的宣传效果。

深入基层是接触实际的重要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这不仅是向全党发出的号召,更是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特殊要求。如何才能抓住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这就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不渝地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不渝地视群众为我们的衣食父母,必须做到在深入基层时“心入”基层。

新闻记者“走出去”不等于“下得去”,“下得去”也并不等于“进得去”。一些记者虽然也“身入”到基层了,却不是走马观花看场面,就是问对方要材料,并没有用心去探索真正有新闻价值的东西。等静下心来写文章时才发现,自己脑子空空没有切入点,这怎么能写出感人肺腑的好文章呢?因此,新闻记者在“身入”基层的同时,也一定要“心入”基层,沉下去“接地气”,才能“抓活鱼”。

深入基层是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的呼唤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的主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力军。他们身边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素材,他们非常希望能通过新闻媒体反映自己的疾苦与呼声,深情地呼唤新闻记者能带着感情深入基层。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是检阅和衡量一个记者真功夫的关键时刻。这不仅要求记者身子深入下去,更重要的是看记者的心和感情能否融入到群众中,能否视群众的苦为自己的苦,把群众的难当自己的难。能否真正把群众想说的话反映出来,做到下情上达。如果这些都做到了,写出来的稿件一定会受到群众欢迎。著名记者穆青有一句名言:“只有深入实际,与群众交心做朋友打成一片,才能写出有思想、有力量、有主题的好文章。”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也深有感触,在《晋中日报》农村部担任记者和部主任30余载,笔者跑遍了晋中的山山水水和每一个村庄,与农业、农村、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先后写下了5000多万字不同体裁的新闻报道,并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各种新闻奖。尤其是一些反映农村和农民在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税费改革及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的深度调查报告,如,《集体经济的出路何在?》《农村财务呼唤规范化管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何在?》《卖粮难影响种粮吗?》《农业法制的喜与忧》等,曾在社会上引起较强的轰动效应。如果不深入农村,与农民做知心朋友,是绝对不会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和数字的,更不会每篇都写下数以万字的长篇调查报告的。

今天,我们的国家已步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党对新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站在时代前列的新闻记者,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做到“三深入”。只有把自己真正融入到火热的生活中,所写出的文章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发挥出新闻记者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中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晋中新闻记者工作者
晋中国家农高区无花果采摘正当时
关爱工作者之歌
晋中市委统战部调研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
致敬科技工作者
加快培育百亿企业 建好晋中国家农高区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