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土文化 办好牡丹副刊
——以《牡丹晚报》特色副刊为例

2018-02-08 06:57马翠霞
中国地市报人 2018年8期
关键词:菏泽副刊晚报

□马翠霞

(牡丹晚报,山东 菏泽 274000)

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今天,报纸副刊如何更好地立足本土文化,办出地方特色,使其既具有文学性,又兼具新闻性,是笔者从事山东《牡丹晚报》副刊编辑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长期以来,传统报纸的副刊一直都沿袭传统的操作手法,刊登文艺性作品,如,诗歌、散文、杂文、书评等,追求优雅的文化品位和高尚的审美情趣。相比较之下,对普通大众开放的相对较少,普遍存在与生活实践、普通作者的隔膜与疏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孤芳自赏。在副刊读者日益分化的今天,那种仍将其视为“培养作家的摇篮”的简单观念无疑是不合时宜的。更多的读者期待从副刊中获取更多的趣味和快乐,期待与副刊产生更多的互动和共鸣。

山东菏泽,有着她自己的历史和文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有着一定的特点,那么,究竟怎样才能立足菏泽的本土文化,办出独具特色的《牡丹》副刊呢?笔者结合《牡丹晚报》的《牡丹》副刊编辑工作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立足本土文化 突出地方特色

菏泽地处鲁西中原,史称“天下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物产资源,菏泽牡丹更是享誉天下。《牡丹晚报》是菏泽唯一一家地市级晚报,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牡丹》副刊,就要更好地走进街头里巷、社区家庭、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真实地反映这里的民间文化、风土人情。努力塑造健康向上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格,提升浸染着浓郁乡土民风的大众文化的品位;就是要具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性,形成独特的地方特色和风格。

地方特色是由各种因素形成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历史典故、人文景观等,都是地方优势的重要构成部分。它首先要为地方读者的艺术审美和文化生活的需求服务,注重地方特色是办好地方副刊的重要因素。所以,《牡丹》副刊始终把突出地方特色作为编辑方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017年4月份,在一年一度的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举办期间,我们推出了《菏泽传统文化集萃》专辑,对面塑、戏曲、唢呐、武术、书画、鲁锦、剪纸、砖雕、民间礼乐等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用大规模图文并茂、生动鲜活的方式集中展示。通过记者深入的采访、生动的笔墨,从朴素、本色的生活中寻求这些丰富奇异的文化瑰宝,使菏泽的传统文化如一脉香火,世代绵延,袅袅不绝。这些文章的刊发,引起了读者极大地阅读兴趣,使无数市民产生了共鸣。

同时,我们还专门开设了“菏泽文学圈”栏目,对当地作家的作品分期进行展示,并配发作者照片及简介和“我的文学观”。这激发了当地作家的写作热情,使更多的文学爱好者积极参与进来。另外“菏泽文学圈”所刊发的作品还直接代表了当地的文化品味和文化观念,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受到了菏泽文学界的一致关注,许多文学爱好者争相投稿,争相订阅。这同时提升了《牡丹晚报》的知名度,有效地带动了报纸的发行工作。

把握时代脉搏 力争雅俗共赏

可以说,每个地方、每座城市由于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都拥有自己特有的风土人情,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历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特点。这种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地域文化,挖掘出来并成为地方报纸的报道内容,对读者而言是熟悉和亲切的、雅俗共赏的。但若你刊发的稿件跟不上时代,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陈年旧事,照样引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副刊也要讲求时效性,对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要保持较高的敏感度。几年来,《牡丹》副刊紧跟时代潮流,关注当前形势,对社会热点问题、轰动性的重大事件等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以副刊特有的叙事方式来形象地表现,使报纸不断出新出彩,办出了自己的特色。

曾记得,“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牡丹》副刊立足自身特点,及时调整版面,刊发了组诗“悲情中国”:《孩子,不要哭泣》《感人的记忆》《孩子,一路走好》《废墟中的微笑》等一系列当地作家书写的感人诗作。作者用自己真实地感受鼓舞灾区人民坚强面对灾难,坚韧不拔,勇敢地与灾难抗争。此组诗作每篇都发自肺腑,读了让人潸然泪下、热血沸腾。很多读者深受鼓舞,纷纷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有的读者甚至直接奔赴四川,参与抗震救灾。《牡丹》副刊在众多抗震救灾报道中发挥了自己独特的影响力。笔者深深感到,身为副刊编辑,如果能跟上时代,准确地把握受众的需求,同样能为社会尽一份力量。

既具有文学性 又具有新闻性

通常人们在论述副刊的特点时,常常只论及文学性,而对其鲜明的新闻性却常常略而不谈。其实,虽然副刊的本质是文化,但它既然是长在新闻之树上的花朵,新闻固有的属性:真实、及时和新鲜,也应被副刊有所借鉴和吸收。它在内容上同样应讲求新,力图反映新人、新事、新感受,传播新知识,发表新作品,与新闻共舞。

所以,遇到重大节日和重大事件,《牡丹》副刊会适时刊发相关稿件予以体现。如,在一年一度的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期间,我们推出了一系列与牡丹有关的奇闻趣事,并设置了专门栏目从不同侧面对菏泽人民普遍关心的大事进行报道,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牡丹》副刊还注重发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引进新闻观念、用新闻的策划手段,对社会热点问题、轰动性重大事件、新发现等,以副刊特有的叙事方式来形象地表现。

同时,《牡丹》副刊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与阅读新闻截然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身处巷子独自一个人悠闲散步的享受。办晚报副刊,要的就是一种闹中取静。当然,只有宁静,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优美,还要接近心灵。接近心灵的东西,才会更纯粹、更干净、更精致、更优美。副刊的优美也是多方面的:优美的文字,优美的图片,优美的灵魂,优美的情感。只有优美,才能感染人。但是,只有优美还不是《牡丹》副刊,《牡丹》副刊更注重思想,有思想才会厚重,才会深邃。因为它的功能不仅仅只是要给读者以心情的愉悦,更要给读者以心灵的触动和精神的洗礼。

总之,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到更多的读者,就需要我们在内容与形式上办出自己的个性。一个有个性的人是鲜活的,一张有个性的报纸同样是鲜活的。无论市场大潮如何汹涌,以本土文化立足,突出地方特色,以个性面市,努力实现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统一,就一定能够发挥出《牡丹》副刊的特殊作用,展示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猜你喜欢
菏泽副刊晚报
乡村振兴的“菏泽路径”
菏泽牡丹,花开全新产业链——第27届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圣诞夜》晚报
文化引领:副刊创新的有效策略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
各家晚报报名题字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