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皓
三文鱼真正的名字叫“鲑科鱼”,分为鲑科鲑属与鲑科鳟属。准确地说,三文鱼是鲑鳟鱼,它的英文名是“Salmon”,“三文鱼”是它的英译。
三文鱼鳞小刺少,肉色橘白相间,肉质细嫩鲜美,口感爽滑,含有大量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鱼类,也深受熊的喜爱。
为什么受熊喜爱呢?因为三文鱼一生都处在一场艰辛的旅程中,它先要在淡水溪中生活1 ~ 5 年,再进入海洋生活2 ~ 4年;产卵时要洄游到内陆大河的上游。为了生宝宝,它们要长途跋涉,从大洋逆流而上,每行进一个阶段就要上一个台阶,因为没有脚,只能靠身体不停地跳跃上去,而在这些台阶上,会有许多即将冬眠、急需补充体能的熊,正流着口水等待着跃起的三文鱼。经历过层层难关之后,三文鱼才能抵达最上游的平静湖中,进行产卵。
产卵后,三文鱼便结束了它的一生,所以说,三文鱼的一生很悲壮。
这些年,吃三文鱼的人多了,对三文鱼含有寄生虫而不可生食的报道也日益增多。
香港饮食名家蔡澜曾指出:“正统的日本铺子,绝对不会卖三文鱼刺身,因为他们老早知道它的虫极多,只能用盐腌制过后烧熟来吃。”
三文鱼到底能不能生吃呢?这个问题要根据三文鱼的产地来回答。三文鱼可分为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产地,前者主要生长在美国阿拉斯加和日本北海道,大部分是野生并在河海之间回溯的,因而一般认为太平洋三文鱼是淡水河的鱼,含菌与寄生虫较多;而挪威和智利产的大西洋三文鱼一般在深海养殖,不经历“回溯河里”的过程,因而比较适合做刺身生食。
此外,市面上不乏用便宜的虹鳟鱼来冒充三文鱼的现象。虹鳟是淡水鱼,做成生鱼片后,色泽也是粉红鲜嫩,与三文鱼很接近。但是虹鳟鱼毕竟不是三文鱼,我们可以从肉上来进行分辨:生的三文鱼肉色泽鲜明呈橙红色,脂肪纹路清晰,肉质坚挺,不含血迹或瘀痕;生的虹鳟鱼肉颜色深红,脂肪纹路较硬、较密。熟制后的三文鱼肉呈粉红色,鲜嫩可口,入口香甜;熟制后的虹鳟鱼肉颜色深,入口发柴,较干涩。
总之,不管你吃到的是不是大西洋里不回溯的三文鱼,我们都不建议直接生吃,最好加热至63℃以上烫熟后再吃,以免感染寄生虫。而且,适度的加热不仅不会使三文鱼中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被破坏,还更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很多人对鰤鱼并不熟悉,但用它做成的刺身在日本的地位却超过金枪鱼。鱼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如“黄甘鱼”、“青甘魚”、“平安鱼”、“油甘鱼”等。它的外形为纺锤形,眼部有黑色眼影,身上有一条贯穿头尾的黄色带子。
鰤鱼分布在日本海及我国台湾以南海域,是温水鱼,当水温低于10℃时它就会被冻死。
鰤鱼身上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素有“补脑神品”之誉。
鱼长到成熟大约需要3 年,养殖的鱼只要1 ~ 2 年即可成熟,但重量不如野生的。
作为一条鱼,它一生中会有100 种以上的名字,随着个头不断长大,名字不断变化,价钱也不断上涨。它的名字也很怪,比如“小毛鱼”、“牛头怪”、“长得快”、“铁头”之类,长到成熟时,才最后确定名字。如果一条鱼长3 年,那么几乎平均每10 天就会有一个名字。
日本人认为鱼是“出世鱼”,有“出人头地”的意思,是过年过节的吉利鱼。
鱼肉质甜美、脂膏丰腴、入口即化,是日料里的顶级食材。鱼长到80厘米以上时就称为“ 鱼”,长到1 米,就唤作“平政鱼”,长到2 米以上就被尊为“间八”。在日本, 鱼、平政鱼、间八被认为是高级寿司食材中的前三名,超过了金枪鱼大脂。金枪鱼大脂之所以没有入选,是因为它的口味过于浓重,不够“高雅”。早在100 年以前,占据刺身尊崇地位的便是白色的鱼肉刺身。
在日本,以富山冰见市沿岸捕获的“冰见寒”最为高贵,因为鱼是一种洄游鱼,每年11 月至12 月间,它经过冰见外海时,洄游时间最长,脂肪和肉质较其它寒鱼也更好,加上产量极为有限,全日本都以冰见鱼为上品。
鱼的做法很多,有刺身、寿司、照烧、涮锅、烤鱼鳃、盐烤、鱼煮萝卜等。
我们吃到的鱼基本都是养殖的,肉质偏软,野生的鱼肉质较韧,颜色也更红一些。鱼刺身经过两三天的熟成之后,口感更佳,其油花均匀,蘸上的酱油都会滑落而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