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经验

2018-02-07 16:41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体改处杭州市市场监管局
浙江经济 2018年23期
关键词:核准杭州市名称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体改处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

杭州市通过“网上自主申报、系统自动核准”成功破解了商事登记“最多跑一次”改革第一关,彻底改变过去企业取名耗时费力排长队的状况,助推商改进入“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新时代

2015年12月31日,国家工商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支持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工商办字〔2015〕233号),大力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扶持市场主体加速发展。杭州市重点推进下放外资登记权、名称登记制度改革、企业简易注销改革等几项重点工作,其中“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经验被全省复制推广。

2018年7月,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参考借鉴杭州做法和经验,印发了《浙江省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登记管理试行办法》(浙工商企〔2018〕19号)、《浙江省企业名称争议处理暂行办法》(浙工商企〔2018〕20号),从8月1日在全省复制推广企业名称自主申报。

主要做法

杭州市按照一个思想、三大目标、四项原则、五条举措推进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

一个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按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名称登记便利化,鼓励双创就业、优化市场营商环境。

三大目标,是通过改革名称登记制度,进一步简化名称登记程序,优化名称准入环境,充分释放名称资源;通过改革名称争议处理机制,探索高效、便捷解决名称争议途径,强化名称监督管理;通过改革名称纠正制度,探索不适宜名称强制纠正措施,提高名称监管效能,实现放管结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四项原则,一是高效便捷原则,按照条件适当、程序简便的要求,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核名效率,方便企业办理名称登记;二是规范公开原则,依法制定企业名称字号禁止、限制使用文字规则,制定名称自主申报规则,予以公示,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名称预先核准程序的公开、透明;三是宽进严管原则,在放宽名称准入条件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配套监管制度,加强对名称使用的监督管理,维护宽松准入、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四是系统推进原则,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改革的整体推进和政策配套,推进平台建设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试点先行的示范功能,加快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并稳步推广,形成系统效应。

五条举措,一是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建立企业名称自主查询申报系统,实行企业名称登记全程电子化办理。依法制定企业名称禁止、限制使用规则并公示,向社会开放名称数据库;由申请人自主选择企业名称,通过系统自主查询,确认拟使用名称符合企业名称登记规则,即可自主申报。二是简化名称登记程序。申请人直接通过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自主申报企业名称,除涉及前置审批事项或者企业名称核准与企业设立登记不在同一机关的以外,企业名称不再实行预先核准。三是放宽名称准入限制。同行业企业名称中的字号近似,但符合放宽条件且全体股东(投资人)出具名称使用承诺文件的,允许申报通过。允许企业根据经营策略自主决定和调整企业名称组成次序,将字号放在首位,行政区划放在字号之后、组织形式之前。放宽企业集团名称登记条件,母公司注册资本达到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母子公司注册资本之和达到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子公司2家以上,允许取冠企业集团名称。四是完善名称争议处理机制。建立名称争议第三方评审机制,组建名称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人对登记机关仲裁裁决结果不服的,还可以另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五是强化不适宜名称纠正措施。对认定为不适宜的企业名称,或者根据名称争议仲裁裁决、法院判决应当予以纠正的企业名称,企业应当予以纠正。在规定期限内拒不变更的,纳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暂停办理该企业其他登记申请,实现信用联合监管。

经验和成效

2017年4月24日,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在全省率先、全国领先实施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登记改革,通过“机器换人”实现名称网上自主申报、系统自动核准,大力助推企业双创就业、优化市场营商环境,有效提速市场主体增长。

按照分步落实、有序实施、系统配套、整体推进的工作要求,经过周密部署、精心筹备,浙江省企业名称自助查重申报系统于2017年7月31日在杭州市顺利上线,实现外网申报和内网审核一体化,有助于提高核名效率,方便企业办事,为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做好了平台建设、数据共享的前期工作。

截止到2018年8月底,自主申报实行一年多以来来,全市共自动核准名称38.53万个,占名称核准总量的90.2%,其中名称成功落地24.91万个,让企业少跑42余万次、减少窗口办事人流量35%以上,让企业从取名到领取营业执照从6个工作日缩短到2个。杭州市通过“网上自主申报、系统自动核准”成功破解了商事登记“最多跑一次”改革第一关,彻底改变过去企业取名耗时费力排长队的状况,助推商改进入“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新时代。2017年,全年全市新设市场主体20.02万户,其中企业10.62万户,分别同比增长18.22%、28.61%。2018年1至8月,全市新设市场主体14.58万户,同比增幅14.83%。主要经验和成效有:

(一)网上自主申报,流程再造一次不跑

网上申报,实现自主取名。2017年4月24日,杭州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通过该系统可对企业、个体户和农专社等各类市场主体名称进行网上申报、自主取名,并涵盖名称新设、变更等所有类型,实现名称申报业务全覆盖。同时,系统可通过电脑、智能手机、Pad等各种渠道登录办理,并在全国首推手机APP名称申报客户端,实现名称自主申报“随时办”。

再造流程,实现“零跑动”。以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为依托,对名称登记流程进行再造优化。一方面取消预先核准,除涉及前置审批事项或企业名称核准与企业设立登记不在同一机关的情况外,对企业名称不再实行人工预先核准,并取消实体窗口,实现名称自主申报“零跑动”。另一方面将名称自主申报系统与商事登记“一网通”对接联通,实现“名称申报”和“注册登记”无缝衔接,大幅压缩企业登记审批周期。

(二)系统自动核准,人工智能提速增效

开放企业名称库,建立负面清单。2017年,全面开放杭州企业名称库,为企业取名提供查询比对服务,实现自助查重。按照“非禁即允”原则,对名称申请内容、条件等进行规范,根据相关法规和工商总局制定的企业名称禁限用规则、企业名称相同相近比对规则,建立杭州市企业名称负面清单库,为实现系统自动核准打下坚实基础。经不断补充和完善,负面清单库中禁、限用字词从初建时的10.1万个,增加到现在的19.5万个。

机器智能识别,系统自动核准。根据名称库和负面清单,在系统内设置企业名称禁止限制使用规则和相同近似比对规则,对企业申报的名称可进行自主查询、比对、判断,并即时给出申报结果,无需人工审核,实现“智能识别、自动核准”。对负面清单内的名称,系统将进行自动拦截并禁止申报;对系统判断通过的,企业申请的名称可即时取得,实现名称自动核准“秒通过”。

开发“小杭系统”,“人工+智能”双保险。为有效指导企业网上自主申报名称,积极开发网上咨询“小杭系统”,通过预先植入常见问题回复,实现系统自动应答,目前已累计植入高频问题600余个;挑选55名咨询回复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组建客服队伍,对个性问题进行人工回复,实现“人工+智能”双保险;去年8月开通以来,累计提供各类咨询服务5.63万次。目前,针对个性问题正开发智能分类、梳理归集功能,实现对同一问题标准应答。

(三)创新护航同步,确保改革蹄疾步稳

放宽近似名称限制,深度释放名称资源。现代汉语常用字3500多个,针对企业数量持续大幅增长,汉字排列组合空间越来越少、名称资源紧缺愈发凸显的状况,提出在出具承诺书情况下允许字号近似名称(字音相同且字形相似,或字音不同但字形相似)申报通过的新举措,让名称资源得以充分释放。截至目前,共核准近似名称4.72万个,有效破解“取名难”。同时提出允许企业自主决定和调整企业名称组成次序、放宽集团登记条件等举措,进一步降低名称准入门槛,让企业实现“我的名称我做主”。

建立配套保障机制,确保改革举措落地。建立名称库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在册企业名称登记数据与注册登记信息进行校对,对不一致的逐条修正;对未登记以及变更、注销的逾期名称进行清理,提高名称库数据质量和系统判断精准度,自动核准通过率从改革首月的50.2%上升至目前的76.28%。建立企业名称纠纷事后快速处理机制,通过发挥名称核准与企业登记的联动作用和信用约束手段,促进企业名称纠纷调解解决。截至目前,共接到涉及名称争议的投诉举报共27起,表明放宽近似名称限制等举措符合改革方向。

猜你喜欢
核准杭州市名称
玻璃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台湾累计核准陆资来台投资856件
2016年第三批农药企业延续核准名单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