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
(第一师阿拉尔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新疆 阿拉尔 843300)
作为一种现代化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在当今药品检验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对药品中的细菌、微生物进行检查,明确药品当中的可溶性成分。在无菌条件下使用薄膜过滤法能够对细菌聚集,可以极大地提高药品检验效率。在薄膜过滤法应用过程中还可以获得固体制剂、油脂性质。这就需要提高对薄膜过滤法的重视程度,并在实际应用中充分发挥该项技术的性能。
薄膜过滤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小颗粒以及溶解盐,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微滤、超滤、纳滤、薄膜过滤反渗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加压的形式让水流平行通过薄膜表面,此时水流会通过薄膜,被排除颗粒在剩余水中的浓度会逐渐提升。由于溶液是连续性流过,所以所排除的颗粒不会产生沉积,最后被浓缩液带走[2]。因此,进水流在通过了薄膜之后即可分为通过薄膜溶液以及残留浓缩液。
微滤也称为微孔过滤,是精密过滤的一种,可以将溶液当中的黏土、淤泥、砂砾、隐孢子虫、藻类、细菌等过滤掉,而大量溶剂、小分子、少量大分子也可以实现穿透过滤。其基本原理是物质筛分,操作压力通常在0.7~7kPa,在溶液的静压作用下,透过滤材从而得到更高浓度的溶液,从而截留水中的细菌、微生物。
超滤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也就是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让小分子溶质、溶剂穿过小孔径的特质薄膜,这样大分子溶质不得透过薄膜,留在膜的另一处,让大分子物质实现了部分纯化。该项技术原理简单,被截留的杂质在膜表面不断累积,从而生成浓差极化情况,待到膜层溶质浓度达到了一定程度时即可生成凝胶层,降低了膜的透水量,所以超滤技术在应用中还存在着一定限制。
在超滤技术发展中,也衍生出了纳滤技术,通过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让物质穿越孔径只有几纳米的薄膜。纳滤膜是反渗透膜的衍生品,如CTA膜、CA膜等。但是相比较过滤膜,该技术的操作压力更低,因此,也被称为“低压反渗透”。
在水和盐被薄膜隔开,想要保证薄膜只允许水通过、组织盐通过,此时膜纯水侧会自动通过半透膜进入到盐水一侧,也就是渗透现象。如果在膜的盐水压力侧增加压力,则水自动流动会受到抑制而减慢,如果所施加的压力达到了一定数值之后,水会直接通过薄膜,径流量等于零,也就是渗透压力[3]。如果所施加在膜侧压力大于渗透压力时,此时水体流向会反转,也是盐水当中的水会流入到纯水侧,也就是反渗透。
从薄膜过滤法实际应用当中,在无菌检查、微生物原菌检查、药物验证试验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全面加强了薄膜过滤法的使用效益。其中,为了能够提高药物生产质量,微滤、超滤的应用也愈加广泛,纳滤与反渗透过滤在近些年的使用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抗菌药物在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所以采用常规检查方法进行检测过程中,往往会得到假阳性结果,但是这并不代表微生物、病原性微生物不存在。在采用薄膜过滤过程中,可以有效去除溶液当中的微生物等,并让其不断地繁殖、生长,最终实现定向、定性检测。
在进行非抗菌性药物检测当中,通常都是采用直接接种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该项技术的效果并不明显,如果在培养基当中加入厌氧、喜氧细菌时,容易造成试样浑浊,这就提高了后期的试样检测难度。所以,为了能够保障最终的检查效果,要进行涂片染色或接种处理,这样不仅能够延长培养时间,同时也会提高污染的可能性[4]。而采用薄膜过滤技术时,可以克服培养试管出现浑浊的问题,并且可以缩短检验周期。再者,薄膜过滤技术还可以提高检测效率,临床研究表明,应用直接接种技术可能会造成假阳性现象,而薄膜过滤技术除了可以避免试管浑浊,还能够改善培养周期出现碱性环境等问题,提高了细菌污染的可能性,这就需要缩短检查时间,降低污染几率。因此,可以采用薄膜过滤法在判定不准的新药品试验当中。
在软膏、眼膏微生物限度检查过程中,采用薄膜过滤板法,选择15个批次调查样本,将其中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肉豆蔻异丙酚稀释剂进行混合之后,采用过滤法进行过滤处理,从而观察其中是否含有微生物。薄膜过滤大在实际表现中非常理想,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因此,该项技术也成为微生物检查的新形式。
在抗生素眼药水检验当中,很多研究人员采用开放式过滤器,并将过滤法和贴膜法进行结合,主要是消除药物当中的抗菌药物。根据最终调查结果表明,该项结合技术菌落的回收率高达85%以上,并且试验当中45组眼药水微生物限度都达到了规定标准,可见薄膜过滤法在控制菌检查中发挥着良好效益。薄膜过滤法作为一种菌落计数方法,在《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当中也明确了微生物限度筛查检测方法与标准。
在很多中药材当中具有非常强抑菌作用的细菌,为了消除抑制菌,通常可以选择离心法、超声波法、薄膜过滤法,这些形式在实际操作中都十分便捷,还能够获得较为精准的数据,重复性、可靠性能够满足标准。
部分药物,如硝呋太尔、复方磺胺甲恶唑片、阿糖腺苷等,在对这些药物进行污染细菌检测当中,常规的检测方法结果并不理想,甚至无法精准测试。而采用薄膜过滤方法则可以有效进行杀菌或部分去除,从而为污染的微生物提供生长条件,提高检测率,之后对真菌、细菌种类以及数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药物验证是药品检查中的重要环节,在检测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当中,采用微生物抗菌膜中尺寸、孔距、吸附、膜上微生物培养回收等相关微生物多孔膜物理保留性。过滤器当中的残留抗菌药物具备较好的抑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以及相关细菌等生长繁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卫生检查方法》等条例等相比,薄膜过滤法在实际应用中其检测精度、结果都明显占优。通过多年研究,相比于贴膜法、菌落计数法、洗脱法等,薄膜过滤在回收率上有着明显优势。
据国家药物验证试验相关数据显示,菌落计数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3%、洗脱法平均回收率为10%、贴膜法生长率低于20%。在诸多试验当中,薄膜过滤法的性能十分强悍,其回收率能够达到70%,可见薄膜过滤法在抗菌药物验证中的优势,效果十分显著,在含抗菌成分药物领域中具有良好的效益。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药物生产直接关乎着民生,为了能够提高药物生产质量,必须要做好药物检验工作。薄膜过滤法在多年发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无菌检查、微生物原菌检查、药物验证试验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效能,确保了药物检查质量、效率,相比其他检查技术,作用性、针对性更强。因此,未来要进一步加强薄膜过滤法的研究和应用,确定具体的使用标准和参数控制,让薄膜过滤法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