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子义
重大项目是发展的源头活水,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舟山市和衢州市都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呈现了较强劲的赶超发展势头。两地抓招商促发展的经验做法,值得金华市学习借鉴。
围绕深化改革抓招商。舟山市抓住全省唯一的自贸区落户机遇,掀起了一轮招商引资的高潮。一是以改革强机制。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省委、省政府常务会10余次听取自贸区有关工作汇报。二是以改革拓思路。组建了浙江自贸试验区国际咨询委员会,成立了浙江自贸试验区研究院,完成金融监管、国际贸易等6个方面100余项课题研究成果。三是以改革拓开放。截至目前,舟山开放面积达到1344.8平方公里,拥有51个国务院、省政府批准正式对外开放的口岸监管点、16个开放锚地。
围绕重大产业抓招商。舟山市组建了航空、油品、PPP三个专业招商小组。一是成立航空招商小组。超常规推进舟山航空产业园建设,波音飞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6亿元,2018年底将正式交付第一架飞机,未来达到年交付100架飞机能力。二是成立油品招商小组。聚焦发展油品全产业链,推进总投资1730亿元的民营国际石化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三是成立PPP招商小组。加快开展甬舟铁路项目前期,已和中铁工、中铁建、复星集团等多家企业开展了对接。
围绕项目落地抓招商。舟山市建立了强有力的项目管理机制。一是实行项目管理中心制。设立首批17个总投资3000亿元的重大项目库,按照“一个领导、一个指挥部、一个支撑平台、一套政策体系”的项目机制,加快项目落地。二是实行目标责任督考制。对重大项目明确目标节点,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和通报。三是实行项目动态管理制。对重大项目库实施动态管理,适时进行调整或增补。
围绕优化服务抓招商。舟山市搭建了良好的政府和企业双向沟通机制。一是注重服务国际性。通过召开首届世界油商大会,现场签约重大项目20个,协议总投资573.7亿元。二是注重服务便捷性。深入实施“互联网+政务”,深化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90%以上事项开通网上申报渠道,55.3%事项允许“容缺受理”。三是注重服务品质性。围绕提升舟山宜居宜业环境,主办了国家海岛旅游大会,吸引45个国家、1300余名中外嘉宾参会。
以集聚要素促招商。衢州市聚集资金、人才等要素,全力保障招商工作的顺利推进。一是机构围绕招商设。除了设立招商局外,还设立了京津翼、沪苏、珠三角、杭甬、金温等9个专业招商局。二是人员围绕招商转。配强配足北上广三地驻点招商机构人员,每地各8人。三是资金围绕招商配。通过设立市长特别奖,连续多年对招引工业项目的招商人员予以奖励,对注册资金或企业并购重组后新上项目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3亿元以下、3亿元以上,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和10万元。
以平台整合促招商。衢州市把平台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来抓。一是整合现有平台。在2012年就对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物流园区等四个平台进行整合,并引进了衢州历史上总投资最大,投资额200亿元的中来光伏产业园项目。二是引进外来平台。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孵化基地先后落户衢州,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已有29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达215.46亿元。三是谋划新的平台。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设立四个创新飞地,仅位于杭州的衢州海创园,就已经入驻企业39家。
以山海协作促招商。衢州市充分利用山海协作机遇,吸引了一批优质项目落地。一是抓重点园区落地。截至目前,衢州6个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示范区)累计开发面积26.5平方公里,引进项目158个,实际到位资金267亿元。二是抓重点企业落地。招引了万向硅峰等企业落户,并发展为主导优势产业,获得“氟硅之都”美誉。三是抓重点政策落地。推动从最初的产业帮扶、园区共建方式向“六园二路”(海创园、区中园、教育园、健康园、运动园、后花园,杭衢高铁、杭淳开高速)模式转变,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
以优化环境促招商。衢州市提出了打造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的目标。一是以深化改革优政务环境。如在全省率先开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试点,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人员从200多人精简到60余人。二是以强化基础优发展环境。成为浙江首个“县县通高铁(动车)、高速公路”的地级市,并加大杭衢高铁等项目建设力度,使到杭州时间从目前80分钟缩短至41分钟。三是以狠抓作风优营商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来抓。近期,通报处理了4起损害营商环境事件,引起全省乃至全国广泛关注。
抓招商就是抓发展,抓招商就是抓后劲。在当前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依托固有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已经难以为继,必须不断增强招商引资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建议一:深化改革一定要强化。一要设立招商引资新机构。建议借鉴外地经验和做法,整合发改、经信、商务、招商等部门的招商管理职能向单一部门集中,结合市县机构改革,强化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统一领导与管理。适时召开全市招商工作大会,加快形成抓招商的良好氛围。二要构建招商引资新机制。建议整合市区五个平台招商资源和力量,设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若干个驻点招商机构,并落实相应人员和经费。对市域内项目招商要强化统筹,凡是不具备承载条件或不符合当地产业发展布局而被迫外迁的项目,尽量在市内进行流转。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新举措。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其他各领域改革,不断放大40多项国家省部级改革落户金华优势,深化重大项目代办服务制度,探索设立行政服务中心“一窗受理”,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建议二:招商理念一定要转变。一要注重从传统招商向招大商转变。传统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产业发展空间总体有限。要牢固树立算大账、算长远账、算发展账的理念,科学分析金华“有什么、招什么、怎么招”等问题,保持定力招大商、招大项目。二要注重从行政性政策优惠向投资综合环境优化转变。不断放大金华区位、环境、人文、产业等优势,下大力气打造提升“学在金华”“医在金华”等品牌,提升金华发展软实力。三要注重从按部就班向不破法规破常规转变。鼓励各级干部学会换位思考,不破法规破常规,在政策范围内,大胆的予以让利,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和项目落地中的困难和问题。
建议三:上级资源一定要争取。一是把自身要做的事变成省委、省政府要做的事。200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金华调研时,对金华提出的要打造“浙江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建议积极争取省领导及省各厅委办局支持,启动制定《全省支持金义都市区规划建设若干意见》,全力争取上级各类资源要素支持。二是把自身要做的事变成兄弟地市一起做的事。深入研究如何放大金华“制造+市场”“改革+开放”“区位+规划”优势,精心设计载体和承载平台,吸引全省其他地市共同参与现代化都市区建设。如衢州依托地理位置优势,谋划了总投资26亿元的四省边际中心医院。三是自身要做的事变成社会各界都争着做的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市长奖励资金等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抓招商的积极性,形成抓招商的良好氛围。
建议四:招大引优一定要紧抓。一要谋划好产业。招商引资不能就项目而项目,而是要发挥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资源,强化对项目所在细分产业研究,对某个产业总体规模可以做多大、行业龙头有哪几家、上下游企业分布在哪里、项目落地需要何种要素保障,都要一清二楚,努力通过一个大项目的落地,快速集聚相关上下游产业,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特别是要围绕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量子科技等产业,密切跟踪产业转移等行业发展动向,理顺和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建立重点客商库,瞄准龙头企业,争取加快落户金华。二要整合好平台。主动对接G60科创走廊,整合提升各类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各类园区,打造一批“万亩千亿”大园区,以大平台来招引大项目,以大项目来支撑大产业发展。三要制定好政策。建议由发改委牵头,全面梳理当前财政、科技、物流、人才等支持政策,对标先进地区进行全面优化。鼓励各类园区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大胆探索,制定更加适宜操作的招商引资政策。同时,还要探索建立投资项目电子督办系统。增加招商引资在县(市、区)综合考评和对部门职能目标考核中分值,形成重视招商的鲜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