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念推进山区高质量发展

2018-02-07 19:43王东祥
浙江经济 2018年24期
关键词:山区高质量绿色

□王东祥

推进山区高质量发展,要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把建设大花园作为主战场。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把提高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的发展水平作为推进山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围绕促进和实现绿色发展,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科学判断。最近,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对浙江山区来说,这是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极好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浙江山区高质量发展。

推进山区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践行“两山”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浙江省陆域面积不大,呈现“七山一水二分田”特征,山区面积超过70%。近几年,山区各级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八八战略”,按照“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总要求,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和生态文明建设,转型升级迈开大步,生态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民生成绩显著,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创新能力不够强,生态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山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山区实际出发,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两山”理念阐明了绿水青山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强调了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要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以丽水、衢州为主的浙江山区,是浙江省的绿色生态屏障,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它们在区域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应该是:我国东部沿海“绿富美”山区(“绿”即绿色屏障、绿色发展,“富”即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美”即美丽山区、美好生活)、长三角区域绿色生态屏障和休闲养生旅游胜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山区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首先要把绿水青山保护好,强化长三角区域绿色生态屏障的功能;其次要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千方百计做好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文章。最终目的是通过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高水平保护,把浙江山区建设成为我国东部沿海“绿富美”山区、长三角区域绿色生态屏障和休闲养生旅游胜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推进山区高质量发展必须提高生态经济发展水平

以丽水、衢州为主的浙江山区仍然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在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的时代背景下,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十分繁重,这既是浙江山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浙江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坚持把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作为推进山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注重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以丽水、衢州为主的浙江山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其最大的优势是拥有绿水青山组成的良好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丰富;水资源丰富,水质好、水量大;空气质量好,负氧离子高,山区小气候独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畲族文化强,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古民居、古村落和传统山耕文化丰富多样;区位条件好,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综合交通便利。这六大优势是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的良好基础和资源禀赋,只要谋划得好、运作得好,这六大优势都可以转换成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因此,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把提高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的发展水平作为推进山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围绕促进和实现绿色发展,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新型工业化的“新”在于信息化和绿色化。要立足生态环境优势,把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发展幸福产业和美丽经济,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千方百计地把生态环境功能优势转变为生态经济发展优势。“科技是关键、信息是灵魂”,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和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抢抓机遇,积极释放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生态化、信息化改造,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生态食品产业、健康产业、文化产业和信息经济。青瓷、宝剑、根雕、石雕、玩具和工艺美术等历史经典产业,柑橘、板栗、香菇、茶叶、蜂蜜、中药材、保健饮料和风味食品,与休闲养生旅游业密切相关,要大力传承发展。借助大花园建设,集中力量加快发展以休闲养生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以旅游业为主阵地,把幸福产业和美丽经济(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培育成主导产业。通过“旅游+”和“+旅游”,实现跨界合作,产业融合,发展美丽经济。同时要重视发展地方金融、网络经济、现代物流(冷链)、科技服务、商务会展,以及文化创意、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创新性、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

新型城市化的核心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根据引导人口“外迁内聚”和生态优先、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原则,将丽水市和衢州市建设成为浙江山区的中心城市,同时以一大批县城为节点,连接许许多多的中心镇和中心村,按照“相对集聚、网络链接、点面结合”的理念,建设“藤蔓结瓜”“众星拱月”型的山区城镇群。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改革,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三生融合发展”“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生态农林业、特色优势种养殖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打好山林特色牌、绿色有机牌、健康养生牌,构建“生态+”“品牌+”“电商+”“旅游+”等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围绕建设大花园和农旅融合发展,统筹最美县城、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历史文化村落和山区文化遗址保护,推进特色村庄、山区民居、少数民族山寨建设。

推进山区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建设大花园作为主战场

建设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大平台,也是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大花园是现代化浙江的底色,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的结合体、现代都市与田园乡村的融合体、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汇体。“建设大花园,是实现绿色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要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让绿色经济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让绿色发展成为全省人民的自觉行动。”省政府明确“大花园的核心区是衢州和丽水,定位是诗画浙江的鲜活样板”。

建设大花园要坚持生态优先,把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放在首位。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土壤治理、灰霾治理。加强“五水共治”、小流域综合治理、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火,全面推进“厕所革命”。高度重视湿地保护、森林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浙江山区有丰富的非金属矿资源,开采矿山必须服从生态功能保护和景观价值第一的原则,不搞大爆破、大开挖,到处挖窟窿。要坚持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统筹兼顾,采取保护性开发和造景式开发的方式,可以借鉴历史上古人的经验,仿造温岭长屿洞天、龙游石窟、遂昌金矿、绍兴东湖和柯岩的开采方式,既开发了矿山,又形成了旅游景点。

建设大花园要高标准推进全域旅游,扎实抓好十大名山建设。浙江山区山清水秀,要围绕建设全国领先的绿色发展高地、全球知名的健康养生福地、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全力以赴地抓好大花园建设的重点工程和项目。近期要重点抓好钱江源、天目山、四明山、雁荡山、莫干山、会稽山、大盘山、天台山—神仙居、括苍山、凤阳山—百山祖等十大名山建设,强化秀山丽水、诗画江南特色,设计特色精品旅游路线,把遍布各地的景点串珠成链,形成山区亮丽风景线。

建设大花园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时代发展需要新动力,新动力来源于创新,最主要的是科技创新(人才)和体制创新(改革)。科技创新重点是围绕绿色化、信息化的一系列技术创新,现阶段应以引进和借用为主,倡导“拿来主义”,要谋划和搭建好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的平台,使英雄有用武之地。体制创新重点是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整套体制机制。近期应围绕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建设,大胆先行先试,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所突破。要积极探索生态补偿、农村宅基地、农业农村经营主体、田园综合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大户、股份制)和“山海协作”机制的改革创新。要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努力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瓶颈与障碍,不断完善大花园建设的体制机制、全域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及市场管理、人才保障、综合执法等体制机制。

推进山区高质量发展必须谋而后动、久久为功、强化优势、彰显特色

“谋而后动,久久为功”。推进山区高质量发展要坚持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高起点编制科学的建设规划和行动计划,这是政府必须承担的重要职能。规划要科学,要做到高起点、前瞻性和高质量。好的规划一定要因地制宜、明确方向、强化优势、彰显特色。山区市县政府要组织编制覆盖全域的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大花园建设规划和生态旅游规划,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要求和具体部署体现进去;把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水、森林和矿产资源开发和保护、核心景区和一般景区、重要景点和普通景点、美丽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和古村落古民居等统统纳入进去,同时谋划好交通、能源、信息、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配套建设。在规划布局时要正确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既要强调区域的完整性,又要考虑景区域中不同功能、不同景点、不同环境和服务配套的便利性、分散性。

推进山区高质量发展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强化优势,彰显特色。要强调“锦上添花”,千万不能“画蛇添足”。要从山区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着眼,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找出当地的最大优势,并依托这个优势,结合传承和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引进生态经济和现代旅游元素,营造自己的特色。海南省三亚市的南山景区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南山的沙滩、海岸等自然景观不如大东海,岸边礁石多,山顶光秃秃。规划专家经过认真调查,发现南山区块的最大优势一是地处热带海岸,二是有南海观音传说。于是,在规划中就强化了热带海岸景观的营造,建设了南海观音佛像和寺庙,并且引进了现代旅游宾馆,如今南山景区已成为海南的热门景点。

推进山区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市场有效的领域,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在市场无效的领域或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敢担当、有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作为以绿色生态屏障为主体功能定位的浙江山区,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尤其重要。应该充分认识到,新常态下的地区竞争不再是税收政策和土地价格的竞争,而主要是发展环境与体制机制的竞争。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政府应该成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市场运作的监管者和发展环境的营造者。

进一步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强化通景区公路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建立和完善维护保养机制;加强交通枢纽与通景区公路和通村公路的连接和零距离换乘;提高以高速公路、高铁为主的交通网络和内外通行能力;加快机场建设,发展通用航空和直升机运输。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围绕构建高速信息网,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努力实现信息化水平与全省同步。

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供给。要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按照与全省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继续加强教育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创新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建立“绿色屏障”建设的资金筹措和激励机制;建立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等制度。

猜你喜欢
山区高质量绿色
绿色低碳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修梯田》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山区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