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发改委服务业局课题组
金华市人口数量变动总体平衡,人口流入规模相对稳定,但各县(市、区)人口发展不均,呈现集聚与分化现象。人口的净流入或净流出,其背后实际上反映了区域经济的繁荣程度
在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人口发展也表现出不同以往的发展态势。从近年金华市人口数据观察,人口数量变动总体平衡,人口流入规模相对稳定,但各县(市、区)人口发展不均,呈现集聚与分化现象,常住人口义乌市稳居第一(2017年末129.54万人),是最少区域磐安县的七倍之多。研究基于金华市人口发展趋势,结合金华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提出顺应人口与经济发展新特点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变动总体平稳。金华市户籍人口数量变动总体平稳,从2010年466.65万人到2017年485.5万人,七年增加18.85万人,每年呈稳步增长趋势。户籍人口自然变动稳定,金华市自然增长人口2010年为16904人,2012年降到7574人,2013年开始又呈上升趋势达到23163人,2017年增加到35538人。户籍人口机械变动总体平稳,虽然迁入人口逐年下降,2010年迁入人口4.2万人,到2017年迁入人口仅3.01万人,但迁出人口也同步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大致接近。2010年-2017年金华市共迁入22.75万人、迁出21.11万人,净增加户籍人口1.64万人。其中迁入人口义乌占比最高,2017年共迁入1.08万人,占金华市35.86%,其次是市区和东阳,分别占29.92%和10.07%。
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2010年金华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共78.36万人,占年末户籍人口数16.8%,到2017年末,金华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102.84万人,突破百万大关,占户籍人口比例高达21.19%。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6.02万人,占户籍人口比例13.73%;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1.45万人,占户籍人口比例8.62%;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15.0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1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服务方式的探索被提到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流动人口规模增长稳定。对一个城市来讲,短期来看,自然增长人口是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均是被抚养人口,对经济发展并无大益处,但是流动人口指成年育龄人员,大部分是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流动人口的多少也能客观反映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2010年以来,金华市流动人口持续稳定增长,流动人口数量从2010年的229.06万人增至2017年的331.52万人,七年增加102.46万人,到2017年末全市外来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的比例为1∶0.6。其中流动人口最多的是义乌和永康,分别是132.23万人和53.7万人,占全市比例的39.88%和16.2%,最少的是磐安和兰溪,分别是2.35万人和6.06万人,占全市比例的0.71%和1.83%。由于外来人口规模大,流动性强,如何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理念,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与合理分布,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人才数量逐年增加。截止到2017年,金华市各类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12.18万人,比上年增加6.18万人,增长5.83%。其中,党政人才3.08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1.34万人,专业技术人才44.99万人,高技能人才达19.11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达12.72万人,社会工作人才1.24万人。六大类人才中,占比最高的是专业技术人才,高达40.1%,占比最少的是社会工作人才,仅占全市人才总量的1.1%。
各县(市)区人口发展不均。从人口绝对数量来看,到2017年末金华各县(市、区)常住人口前三分别是义乌、东阳和婺城,义乌以129.54万人口稳居第一,多出第二位东阳45.65万人,多出第三位婺城51.1万人。常住人口最少的是磐安,仅17.97万人。从人口增长情况来看,2010-2017年金华市常住人口增加20.24万人,增加最快的是义乌、金东和东阳,分别增加6.14万人、4.59万人和3.45万人。兰溪、磐安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全市水平,7年仅增加了0.56万人和0.5万人。浦江则出现负增长现象,负数1.76万人,是人口流出最大的市。总体来看,各县(市、区)呈集聚和分化现象明显,人口发展整体不均衡。
总体上看,以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为特征的城镇化已经步入后期,人口的净流入或净流出,其背后实际上反映了区域经济的繁荣程度。人口净流入的地区,需有产业发展作支撑,由此带来就业机会,或有社会福利等优势。目前,金华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稳步推进中,但在我国人口运行的总趋势影响下,金华市人口发展仍然面临着新的挑战。
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质量的挑战。户籍劳动力因平均年龄上升而创新能力下降,就业竞争力差,而外来劳动力则普遍受教育水平低、技能差。就金华市产业发展来讲,既存在户籍劳动力绝对数量的短缺,又存在结构性的短缺。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者很难形成吸引力,缺工以普工为主,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也将长期存在,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质量的双重挑战同时并存。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事业发展的挑战。金华市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高,绝对数量不断增多,老龄化呈现出加快的趋势。随着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老化,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老年抚养比也逐渐变大,伴随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化,也必将影响到劳动生产率,老年社会保障费用大量增加,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人口老龄化同时也给金华市养老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统筹规划好全市养老事业,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已经成为新的值得研究的课题。
高层次人才与人才投入机制的新挑战。从人口迁徙看,浙江北部的杭州、宁波、嘉兴三市,成为省内人口迁徙流入的主要城市。其中杭州流入的人口数量,要远超流入其他城市的总和,嘉兴作为上海大都市圈的南部门户,也显现出了外来迁徙流入的迹象。金华虽然每年流动人口规模稳定增长,但受周边杭州、宁波在省内核心地位影响以及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人才流入相对较弱。总体来看,金华人才总量偏少,区域内的人才资源产出不足,人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高学历、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和高级技工、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缺乏,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作为浙中城市群中心,金义都市区被省委、省政府确立为全省四大都市区之一,目前在浙江区域经济格局中,杭、甬、温三极强化的趋势非常明显,环杭州湾经济区、温台沿海经济区与金衢丽内陆地区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金华市要以建设浙江省四大都市区之一为契机,围绕金华市五大千亿产业的发展方向,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金华市产业发展平台和空间布局规划,进一步深化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在顺应人口与经济发展新特点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创新驱动力、产业竞争力、交通支撑力、生态承载力、公共服务保障力和文化软实力。
科学规划,完善人口发展体系。做好金华市人口总体规划与各区域人口规划的衔接整合。指导各地区特别新建城区,做好区域的人口规划目标,以保持常住人口适度增长。加快建立全市综合性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多部门合作组建全市性的涵盖户籍人口、外来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等基础信息数据库,建立共享平台,逐步建立起广覆盖的人口信息采集网络。
整合资源,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围绕市“五大千亿”产业发展需求,构建由海内外人才联谊会、省内外重点学科实验室、人才驿站等共同构成的人才智库,建立统一的人才工程项目管理平台,推动人才工程项目与各类科研、基地计划相衔接。强化创新资源整合,积极推动金义科创廊道融入G60科创走廊,加快打造“一城一区”科创大平台,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做新做美省级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做专做精特色小镇、工业强镇、电商新镇,做活做特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
创新举措,构建人才集聚机制。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全面落实“人才新政”,全面优化“双创”生态,实施“千人计划”“双龙计划”“婺星回归计划”,努力引进一批高端领军人才。深化“八婺英才”培养体系,大力实施大学生“智选金华”“343”计划、技能“金领511”计划,抓好“草根”人才评价、工程师直评等工作,壮大创新型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营造环境,提升区域影响能力。合力共筑“同心圆”,加快建设组团式现代化都市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支点撬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提升都市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紧扣建设大景区大花园目标,实施生态修复行动,积极推进浙中生态廊道建设,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构筑生态优美、社会安定的宜居家园,优化提升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强化保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发展步伐,以统筹规划为指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筹发展、保障基本、适度普惠的原则,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资源统筹力度,将养老服务与社区文化、体育、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相衔接,探索运用多元化资金投入和多种经营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差异化、多样化、现代化的养老需求,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保障力。将人口发展规划作为城市区域规划、产业规划、就业规划、公共服务规划等的重要依据,优化人口与教育、医疗、文化、环境等资源要素在区域空间的配置,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加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集聚高端要素、高端产业。加强教育、人文投资,提高人口与文化素质,实现产业升级与人口质量同频共振。完善公共服务,稳定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完善医疗、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整体提升公共服务保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