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的价值实现

2018-02-07 17:57陈啸
浙江经济 2018年13期
关键词:绿水青山核算补偿

□陈啸

农历戊戌新年,离杭返乡。短短一周假期,不仅有父母家人、同学老友相伴,更在车水马龙、觥筹交错间,耳闻目睹了家乡农村之巨变。大伯家养的生态竹林鸡供不应求;姐夫紧盯乡村生态旅游,借助“互联网+”做成了全市知名的旅游公众平台;初中老同学承包山水林田湖,建起了农业综合体,节假日游客人山人海……种种现象背后似乎隐约有一个相似之处:在新的社会消费需求和市场机遇下,他们都借助“生态”实现了“价值”。

生态产品兼具环境价值与经济价值,而当前困扰我们的主要是其经济价值的转化,也就是如何把“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加快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绿水青山”的价值实现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首要前提。从现实国情看,人口庞大且城市化水平低,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地区,加快推动共同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大使命与迫切任务。保护是发展的基础,但发展更是保护的依托。只有在绿水青山中实现价值,才能反过来更好地保护绿水青山,才能使保护“绿水青山”成为一种“全民自觉”。

二是“绿水青山”的价值实现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长期来,国家各级涉农资金量大面广,但是投入效果不尽理想。老百姓守着“金山银山”等饭吃,“绿水青山”的价值没有充分挖掘,转化通道没有有效打通。实现“绿水青山”的价值,将使支持农村从“输血”走向“造血”,是乡村振兴的重大课题也是主要难题。

三是“绿水青山”的价值实现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根本途径。加快实现“绿水青山”的价值,不仅有利于增加百姓收入、打赢扶贫攻坚战、实现全民共同富裕,还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使区域空间布局、城乡资源配置、地区功能分工更加清晰明确,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率。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备可行性和操作性,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绿水青山”的价值可以被量化。对“绿水青山”价值的量化是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基础,与经济生产总值GDP相对应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价值体系主要通过生态系统服务来体现,包括防风固沙、洪水调蓄、气候应对、净化水质、生物多样性乃至健康等方面,这个综合价值可以通过科学模型量化计算得出,在美国等国家已十分成熟并广泛运用到政府管理中。二是“绿水青山”价值既可以通过行政化手段达成,也可以通过市场化途径实现。2012年以来,浙江与安徽省共同开展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实例,也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生态价值的范例。从市场手段看,在国外“为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制度设计和案例已十分成熟,生态地区从“生态补偿对象”转为“生态产品卖方市场”,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要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重点在于三个方面:一是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的“理论核算+市场核算”。当前,国家部委和中科院等科研院已推动制定GEP核算技术规范,并在贵州、青海两省以及广东、云南等省的市县层面开展了一批试点探索。浙江可探索在部分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该项工作,并逐步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同时,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应与市场充分结合,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企业参与核算,使理论的价值真正变为社会认可的“真金白银”。

二是构建“全省纵向+局部横向”的生态补偿体系。从全省纵向看,随着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深入推进、全省生态保护红线的全面划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建立健全差异化的财政生态补偿政策条件已趋于成熟。差异化的财政补偿政策,不仅注重各地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保护面积等生态本底,而且与生态保护的动态质量、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执行情况等相挂钩,可以充分激励地方积极性。从局部重点区域横向看,如浙江八大水系完整清晰,可以率先探索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横向补偿机制。

三是打造“多元化+多主体”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公共平台。除了生态补偿、生态付费外,“绿水青山”价值转化的另一个关键在于打造价值转化的公共平台。如丽水、衢州通过打造“丽水山耕”“三衢味”等区域公用品牌,实现农副产品的整体溢价,德清构建高端洋家乐品牌带动全县民宿经济发展,安吉两山合作社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服务平台,都是通过公共平台、公共品牌的构建,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受益面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绿水青山核算补偿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绿水青山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回到会计主体 谈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兼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核算
基于西门子VCS的大型五轴机床空间误差补偿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解读补偿心理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