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君
春节回家过年,除了陪父母唠唠家常、走亲访友外,听到最多的莫过于县里推行的行业整治了。有一亲戚办的铸件厂就在整治之列,要求停产关闭。对此,亲戚感到很难理解,却也无可奈何。
事情起于一纸环评。亲戚的厂建于1992年,一直从事铸件生产,年产值1000多万元,员工10余人。亲戚文化程度不高,加之原来国家对环保要求没那么高,铸件厂的环评就一直没做。直到前几年,环保政策越来越严,亲戚也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就着手开展环评。一去了解才知道烧煤锅炉根本没办法通过,于是马上开展电气化改造,也就是全部用电。亲戚觉得,用电之后,既无排放又无污染,环评应该可以过了。哪知改造后,正好碰上县里整治铸件行业,是否关停的重要标准便是有无环评。亲戚的厂就这样被列入了关停之列。他倍感委屈,从生产技术上看已经达到了行业领先,从产品质量看也处于同行前列,怎么就被关了呢?
听说这种情况还不少。全县原来大概有六七十家铸件厂,整治后仅保留10家,其余要么淘汰、要么整合。但是对于整合,县里又无任何配套措施,甚至连个说法都没有。于是,事情就变成了挤不进保留名单就只能关停,而关停也没有任何补偿措施。
从目前来看,这事产生的直接结果:一是给被关停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政府又无任何补偿,无疑冷了企业家的心,产生社会不稳定隐患。二是影响了行业和市场平衡。行业整治开始后,铸件产量一下子减少,价格马上上涨。三是影响了上下游企业。以铸件为原料的机械厂因铸件价格上涨增加了成本,而因产量压缩太多,即便愿意接受更高的价格,原料也得不到保证。而有些规格的铸件是量身定做的,铸件厂被关,机械厂原料无着落,一时间也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品。因此,除了铸件厂外,机械厂也叫苦连天。
行业整治是政府保护环境、倒逼产业升级的必要手段,本无可厚非。然而,这是个系统工程,牵涉方方面面,不但与本行业相关,也与上下游企业、市场秩序紧密相连。如果只是简单的行政命令式的一关了之,势必产生许多后遗症。因此,行业整治真要较好地实现政策目的,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事前做好预判。全面评估对被整治行业和上下游企业的影响,尽量减少对市场秩序的干扰。二是要稳步稳走。设定过渡期,切忌急、快、一刀切,比如允许企业在三年内改造提升,不达标再退出市场。三是要多采用整合提升手段。划定专门的区域,整合提升相关小企业,既保留了有效产能,也可以避免产生隐患风险,给有技术、有市场的企业留一条活路。四是要有完善的配套政策。整合提升需要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同时,对必须关停的企业也应适当给予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