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保欺诈骗保话题比较热。先是吉林省开展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资金专项行动取得成效,处理700多家定点医药机构;浙江省约谈参保人员400多人次;山西省处理违规医疗机构300多家、零售药店600多家。然后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曝光沈阳两家医院骗保案件,病人是演的、疾病是假的、病房是空的,社会各大媒体相继跟进。11月20日,沈阳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曝光医院涉嫌骗保问题处理进展,11月2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相关情况,并公布国家和地方欺诈骗保举报投诉电话。
媒体关注十分必要。沈阳案件有一个特点,即医患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涉事医院和假病人都得到经济实惠,受损的是医保基金。此案骗保行为具有隐蔽性,初期往往不易发现。社会及媒体介入可以极大扩充监督资源,及时发现违法违规线索,也有利于促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
但是,媒体关注也可能增加地方医保部门的顾虑:一是担心如果大量集中报道本地区医保基金欺诈骗保问题,可能产生该地监管不力的社会认识,产生负面效果;二是担心倒查责任。虽然基金监管部门发现了问题、查处了问题,但也可能存在发现问题过晚、处理问题偏轻等情况而被追责。因此,一些地方采取“内紧外松”方针,内部严管,对外少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由此避免产生不可预见的后果。诸多顾虑,不利于发挥曝光案件的警示、威慑作用。
医保制度建立以来,由于第三方付费机制,欺诈骗保事件就一直存在,没有消失过。国际情况如此,中国也难免。随着各地医保局先后成立,医保基金监管进入新的时期,这种“猫鼠博弈”也将经受新的考验。如何增强监管宣传威慑效果,有必要理解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成绩与问题。如果一部电影反映的全是某地犯罪事件,大家就可能认为该地区治安状况太差。如常看香港、纽约警匪大片,就可能对其治安情况产生负面印象,虽然两个城市中大众真实生活并非完全如电影场景。媒体宣传中,一旦对正面消息缺乏关注,总是报道负面消息也是一把双刃剑。这就需要处理好宣传介绍成绩与暴露违法违规案件的关系,平衡把握,宣传成绩和暴露问题,都要注意方式方法。
二是个案与一般。中国医保制度自建立以来,快速实现人口全覆盖,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基金监管也形成较多可行的方式方法、制度机制,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案件,甚至一些恶性案件。这就需要处理好个案与一般的关系。总体上宣传成绩,讲好医保发展故事,增强人民获得感;同时注意曝光违法违规问题,曝光一个,震慑一批,形成警示。
三是集中与分散。集中宣传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可以增强声势,产生规模效果。但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集中宣传,如前所述,若是负面消息过于集中,又可能导致大众对社会认识产生消极影响,监管部门也需承担失察责任。分散宣传,虽然不如集中宣传能产生巨大规模效果,但可以适度弱化社会负面印象。关键依然是要把握好平衡。
四是责任与机制。一些地方之所以不愿意集中暴露当地欺诈骗保、违法违规、违反协议等负面行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目前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的主要力量是医保经办机构,具体讲是经办机构的稽核部门,而经办机构又承担着协议管理的责任。这在机制上形成两难处境:不发现问题肯定需承担失察责任,可发现问题也要承担以前失察的责任。也就是说,在发现违法违规问题方面,经办机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种角色的矛盾性,决定了经办机构稽核管理的机制局限。未来需追求更高层面的监管,如可以让行政监管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