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涛
(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室,江西 景德镇 333000)
“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些新思想新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客观需要。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考察时第一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必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步伐。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第十三部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一个序言、一个总体要求、八项重大任务”,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使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得以丰富与拓展,开启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的“全面性”内涵丰富,包括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而制度建设则贯穿于其中,由此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1]党员干部作风如何,深深影响着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走向,关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需要抓好教育,夯实思想基础;抓好学习,提升素养本领;抓好纪律,强化刚性约束;抓好监督,保障权力运行;抓好制度,规范行为操守。由此,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党。“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高度重视从严治党”[2]。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然要求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一直是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
毛泽东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对党的革命队伍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此增强党对军队的纪律约束,从而造就一支坚强而有战斗力、凝聚力的人民军队;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提高党的形象和威望;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告诫全党要保持良好的作风。
邓小平强调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他在党的十一大闭幕会上提出要恢复和发扬毛泽东树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他领导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提出了“党风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的重大命题,强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抓改革开放也要抓打击经济犯罪,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坚持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重要地位。
江泽民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们更需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尤其要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他还指出,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关系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向前推进。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为主要内容的具体要求。
胡锦涛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六届七次全会讲话中提出,要把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和部署,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保持八个方面的优良作风: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这八个方面涉及面广,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丰富了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内涵,明确了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方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采取了多项切实有效的措施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2012年12月,党中央出台了中央八项规定,力促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2013年6月,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5年4月,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6年2月,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7年2月,实施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之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则在全党开展,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3]这一重要论述为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作风建设也永远在路上,必须常抓不懈,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聚民力,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当前,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党员干部的作风是好的。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员干部作风大大改善,过去那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状况向“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的态势转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在逐步形成。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然而,还有一些党员干部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作风问题,如庸政、懒政,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等,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2012年11月15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4]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再次向全党释放强烈信号——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改进作风。中央纪委有关负责同志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目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例如:在服务群众方面,有的单位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尽管“门好进、脸好看”,但依然是“事难办”,将过去的“管卡压”变成了现在的“推绕拖”;有的政务服务热线电话长期无人接听;有的政府网站更新的内容主要是领导活动,而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等方面内容几乎成为“僵尸栏目”。在责任担当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凡事都要上级拍板、力避个人担责,层层往上报、层层不表态等。
2018年5月10日,江西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在全省作风建设工作会议上深刻剖析了作风建设中存在的“怕、慢、假、庸、散”等突出问题。“怕”,就是怕担责、怕负责、怕追责,怕麻烦、怕吃亏,事事瞻前顾后,信奉“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慢”,就是拖拖拉拉、推诿扯皮、懒政怠政,抓工作不痛不痒,做什么都“慢慢来”;“假”,就是弄虚作假,不察实情、不说实话、不办实事,口是心非、知行不一,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庸”,就是不思进取,能力不足,得过且过,庸碌无为;“散”,就是懒懒散散、纪律松弛,不讲规矩,有令不行、有禁不止[5]。
以上这些作风问题,影响极坏,危害极大。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这些作风问题,对于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作风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党员干部容易受社会腐朽思想的困扰和侵蚀,信念信仰动摇、党性修养缺失,私欲膨胀、追名逐利;有些党员干部受市场经济大潮的负面影响,具有趋利性心态,漠视民生疾苦,严重脱离群众。此外,一些制度不健全、操作性不强,也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权力有效监督不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抓一抓会好转,松一松就反弹,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抓下去,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要建立健全管用的体制机制,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积小胜为大胜,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通过全党共同努力,抓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6]这些重要论述为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我们要学以致用,将其贯彻落实到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坚持问题导向,坚决整治党员干部队伍中的歪风邪气,切实把作风顽疾根除,树立良好的作风。
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教育是基础,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抓紧抓好。思想是行为的方向盘,如果党员干部的思想发生了偏向,就会导致其作风不正,最终腐化变质。只有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党性修养、道德水准提升了,才能形成良好的作风。故此,抓好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三观”,对于防止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和侵蚀,有效解决作风问题十分必要。一是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锤炼思想道德品质,增强自我约束力。党员干部能不能保持优良的作风,主要看其是否具有好的道德修养。通过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二是要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增强为民服务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7],“为人民服务,党的干部必须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8]。加强宗旨教育,必须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促使党民同心,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三是要经常开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警示教育。通过先进标兵的示范教育、红色革命传统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一些警示教育,震撼人心、催生正气、促人奋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学习是党员干部增长才干、增强本领、提升境界和格局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毛泽东指出:“学习是我们注重的工作,特别是干部同志,学习的需要更加迫切。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10]为此,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活到老学到老,向书本、实践、人民群众、专家学者学习。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学习中提升理论素养和做事本领,开阔视野,拓宽心胸,提高人生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纪律,就要敢于板起脸来批评。”[11]“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12]。他强调指出:“要用铁的纪律整治各种面上的顶风违纪行为,有多少处理多少。”[1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注重严明法纪、正风肃纪。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或修订的党内法规有90多部,强调纪法分开、纪在法前,实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层层设防,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坚决不触碰纪律这一“带电的高压线”,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遵规守纪的自觉性。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党纪国法教育,严格正风肃纪,形成以纪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促使党员干部按党内法规办事、按党内法规用权,在党内法规刚性约束下干事,努力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权力具有二重属性,权力运行正确则利国利民,权力运行不当则祸国殃民。要保证权力能够公正公开、阳光透明地运行,就必须加强监督。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权力运行就会偏离方向。大量事实证明,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导致一些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失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管’和‘治’都包含监督。”[14]“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15]。为此,我们要抓好监督,进一步强化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同时,还要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规范和保障权力的运行,使权力处于一种可控可管的状态。党员干部应自觉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不断提高自我约束力,形成良好作风,保证权力干净运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16]他还强调:“要注重从制度机制上解决问题,树立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实现抓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17]作风建设的关键在制度,根本出路也在制度。健全的制度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依据。我们要不断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比如党务公开制度、干部考核制度等,用科学公正的制度规范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18],真正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靠制度建作风、正作风、管作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