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

2018-02-06 07:18赵萍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期

赵萍

【摘要】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45例患者给予活血化瘀汤治疗,归为对照组,另45例患者给予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归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及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血肿完全吸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結论: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可有效治疗出血性脑卒中,促进血肿吸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活血化瘀汤; 康复功能锻炼; 出血性脑卒中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0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1-0046-02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其中出血性脑卒中约占到了脑卒中的12%左右,其又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1]。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以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防止并发症和进一步出血为主,目前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本文将重点探讨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对其的影响,旨在为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医学循证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程>2周),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中的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无意识障碍者,无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功能不全、其他脑血管疾病和精神疾病者,无各种因素导致的继发性脑出血患者[2]。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45例患者给予活血化瘀汤治疗,归为对照组,另45例患者给予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归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46~76岁,平均(55.4±8.6)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47~78岁,平均(56.2±8.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治并发症、营养脑神经、防止脑水肿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补阳还五汤加减化裁),取黄芪30~50 g、丹参、葛根、牛膝各15 g,地龙、当归各12 g,生地黄、川芎、鸡血藤、伸筋草各10 g,桃仁8 g、红花5 g、水蛭10 g。便秘者加大黄10~15 g;痰涎壅盛者加胆南星10 g、鲜竹沥30 g;嗜睡者加菖蒲、郁金各10 g;颅内压升高明显者加泽泻、车前子各15 g。水煎服,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专业治疗师进行康复功能训练。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的保持、床上关节活动度锻炼、翻身和患侧起坐等躯干肌训练、桥式运动、平衡练习、站立训练、减重下步行训练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滚桶训练、穿脱衣物及配饰训练、进食、如厕、洗漱、洗澡、从床到轮椅和返回动作训练、平地行走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吞咽功能锻炼:包括吸吮动作、口唇紧闭旁拉动作、被动-主动颈部旋转、侧屈及屈伸肌训练、咀嚼动作、屏气发声训练、饮食训练等;言语功能训练:取得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为患者创造条件,促进患者言语功能的恢复,运动性失语者为其做口型示范,命名性失语者需反复诵读,强化患者记忆,感觉性失语者可应用图片、手势或实物等加快患者的理解;卒中后抑郁的心理康复训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和支持,根据患者情绪变化给予对应的心理辅导,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和看待疾病,提升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临床疗效及血肿吸收率。采用NIHSS评分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疗效判定:NIHSS评分降低91%~100%,病残程度0级为基本痊愈;NIHSS评分降低46%~90%,病残程度为1~3级为显著进步;NIHSS评分降低18%~45%为进步;NIHSS评分降低<17%为无效;NIHSS评分提高18%以上为恶化;死亡[3]。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生活活动能力越强[4]。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及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出血性脑卒中在中医中属“中风”范畴,主要病机为患者气血亏虚,脏腑阴阳失衡,加之七情过激,或饮酒饱食、劳累过度、外邪侵袭,致肾阴亏于下,心肝之火盛于上,阳化风动,气血逆乱、夹痰夹火,上冲于脑,导致脑络破裂,血溢于外[5]。血冲脑络是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基本病理,病位在脑,因其为出血性疾病,因此又属血症[6],其病情危急,变化快,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中医认为出血与瘀血互为因果,有“离经之血便是瘀”“淤血不去,则出血不止,新血不生”等说法,出血性脑卒中血溢于脉外,瘀于髓窍,瘀血见于脑,出血量越大,血瘀越严重,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瘀阻脉络不去则血更易溢于外引发再出血,因此活血化瘀是其治疗的根本[7-8]。endprint

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活血化瘀汤组方中黄芪为君药,益气助血行,气旺血行,祛淤通络,水蛭、地龙药性善走通经透络,共为君药;丹参、川芎、当归、鸡血藤、牛膝等行气活血通络,共为臣药,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9]。现代药理学研究报道葛根具有明显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活血化瘀药可有效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和清除,改善病灶周围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减少脑水肿所致脑组织变性坏死,减少血浆渗出;降低颅内压,改善血小板质量,加速凝血,双向调节纤维蛋白和血小板,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张力,降低血管壁脆性,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延长和保护出血病灶周围神经元细胞功能,保护脑细胞,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0-11]。康复功能训练早期以被动的抗痉挛体位治疗为主,采用良肢位的摆放、被动患肢活动刺激方法防止异常模式及关节挛缩产生;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翻身、坐位、立位、步行训练等动作的重复,通过运动再学习的方式,重建高位中枢控制的运动模式,加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锻炼,为整体功能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康复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12]。本次研究中,两组血肿完全吸收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单纯应用活血化瘀汤也能有效促进患者血肿吸收,疗效肯定,而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及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较单纯服用活血化瘀汤能更好地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可有效治疗出血性脑卒中,促进血肿吸收,重塑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申金星.自拟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6,31(9):1274-1276.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8):629-643.

[3]俞小芬.活血化瘀法在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2,29(5):16-18.

[4]张建莉.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脑卒中30例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5):34-35.

[5]李萍,赵建军,赵树明,等.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0):1117-1118.

[6]宋国红,王登芹.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脑出血的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5):75-77.

[7]张华.活血化瘀通腑法为主治疗急性脑卒中[J].医学信息,2015,29(35):348.

[8]饒萍.活血化瘀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J/OL].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3,7(4):225-227.

[9]陈澈,院立新,李净娅,等.活血化瘀方案治疗脑出血3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9):1056-1057.

[10]管静辉.康复护理结合活血化瘀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3):234-235.

[11]郑勇文.中医综合治疗出血性脑卒中30例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5,5(27):341-342.

[12]马国良.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631-4632.

(收稿日期:2017-05-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