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并购市场发展现状、原因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8-02-06 21:38包婷婷
现代管理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规模经济供给侧改革产业链

包婷婷

摘要:文章从近年我国并购市场的发展现状出发,对近年并购交易的规模、数量、区域分布、行业分布、收购方式、资金用途和跨境并购数据进行了分析,深入探索和总结我国并购市场快速发展的动因,包括立足企业内在动机分析内在动因,以及结合国内外市场环境分析外在动因。在以上基础上,围绕最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供需双轮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基调,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个任务为核心导向,结合资本市场持续发展、国企改革进一步推进、先进产业调整升级及全球化战略布局的市场机遇,对我国未来并购市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和预判。

关键词:并购交易;规模经济;产业链;供给侧改革;全球化战略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加速期阶段,产业发展处于新旧秩序更替之际,一方面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亟需转型,另一方面新兴行业飞速发展,外延式扩张需求高涨。加上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健全,国企改革不断深化,近年来我国并购市场出现高潮迭起。

一、中国近年并购市场发展现状

根据Wind中国并购数据库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我国并购交易市场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尤其自2014年开始,并购交易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交易规模大幅攀升。

1.并购交易规模和数量不断创历史新高。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监管简政放权,近年我国并购交易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2015年并购市场交易数量和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宣布交易项目达6606笔,宣布交易规模达31149亿元,交易规模较2014年同比增长了19%。2016年,由于境内资本市场再融资及资金出境均趋严,并购市场出现回落。

伴随并购交易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攀升,平均单笔并购交易金额也出现大幅增长,已落地的并购交易中,中国化工集团430亿美元并购瑞士先正达、奇虎360 90亿美元私有化退市等项目不断突破单笔交易金额上限。

2.并购活跃地区集中东部沿海,北广上领跑。从并购交易的数量和金额来看,华东地区、华北地区、中南地区等为并购交易活跃地区,尤其是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相比较,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并购市场则较为平淡。

3.并购交易行业分布上,信息技术类并购在数量上继续领先。从2012年-2016年五年并购交易发生的行业分布来看,从并购标的角度出发,信息技术、工业、金融为并购交易数量高发的三大行业,三大行业数量占比分别为28%、20%和9.4%,医疗健康、能源、通信、地产紧随其后。从并购交易规模分布来看,2016年金融、工业和信息技术一样占据前三。

4.并购方式和资金用途方面,杠杆收购趋势明显,资本市场运作用途明显。并购方式方面,2015年-2016年并购交易以高杠杆方式收购的趋势明显,融资比例呈现快速攀升态势。首先,在交易金额方面,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为主,协议收购和增资为辅位,在交易数量方面,协议收购和增资占比较大:其次,在协议收购和增资方式中,以现金支付为主,其次为现金+股权、股权等方式。实务中,交易对价支付的杠杆率逐步加大。并购方通过成立并购基金,以银行理财资金作为优先级资金来源、以其他金融机构资管计划作为劣后资金来源的模式逐渐普遍,并购方实际到位的自有资金比例逐渐降低。

在资金用途方面,近年大部分并购用于横向规模收购,占比约42.6%,剩余并购最终目的为多元化战略、资产调整、借壳上市或实施私有化。

5.跨境并购平均交易规模大,数量比重持续攀升。随着近年我国企业海外扩张步伐加快,境外并购规模持续增长。2016年,中国企业出境并购299笔,平均交易规模30亿人民币,虽然在交易数量方面远低于境内并购,但在平均交易规模方面远超境内并购。

从跨境并购的行业分布来看,2012年-2016年出境并购数量以信息技术和工业两大行業领头,医疗健康、能源、金融三大行业紧随其后。从并购金额上来看,工业、信息技术和能源行业排名前三。

二、近年我国并购市场发展的动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并购市场发展的根本原因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微观经济主体谋求转型的需求。面临经济转型的关键期,企业内生增长不利。只能寻求外延扩张,通过横向并购获取规模经济、通过纵向并购获取产业链经济、通过混合并购实现多元化战略和业务转型的内部动机强劲。同时,国家战略导向和政策放松的外部环境,为并购市场发展提供肥沃土壤。

1.以横向并购、资源整合目的为主,追求协同效应。现阶段,由于我国企业大多研发实力有限,不利于通过研发扩充产品线,目前大多数并购交易目的仍以横向并购为主导,通过产生协同效应来获取规模经济,具体表现为通过并购同类型固定资产、产品、生产技术等达到充分释放产能的目的,通过并购销售渠道达到加强产品市场控制力的目的。

2.以纵向收购、多元化收购目的为辅,打通产业上下游、实现业务转型。随着我国部分优质企业的不断发展,以整合产业链、获得对产业链更大影响力和控制力为目的企业并购数量开始逐渐攀升。企业通过纵向并购,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塑造供应链优势,提升企业综合竞争优势。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许多传统行业面临产业升级,业绩备受压力。当企业原有业务增长出现可预见的瓶颈时,众多传统企业开始通过外延式发展进入新的业务领域,用新业务接替原有业务承担业绩增长的压力。

3.逐渐宽松的国家政策环境是并购市场发展的有力外因。资源整合、产业链整合及业务转型等内部动机驱动下,外部政策环境的支持也为并购强力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2014年证监会简政放权,取消上市公司非借壳上市类的行政审批,取消要约收购事前审批,在A股高估值背景下,上市公司通过大量并购实现市值管理。此外,新三板并购政策放行,《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有效提供了新三板并购市场的政策支持。endprint

三、我国并购市场未来发展分析

未来我国并购市场将围绕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供需双轮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基调,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个任务为核心导向,结合资本市场持续发展、国企改革进一步推进、先进产业调整升级及全球化战略布局的市场机遇继续发展。

1.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并购融资需求井喷。2015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发展直接融资的基调,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和杠杆率,达到去杠杆、降成本的目的,由此带来围绕资本市场的并购融资持续活跃。

第一,监管不断简政放权,取消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行政审批(借壳上市除外),上市公司具有较大动力通过定增或并购实现市值管理,进一步加速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其次,随着注册制与战略新兴板的推进,A股估值逐渐回归基本面,将带来拟上市企业上市前为提高控制权的股权整合并购机遇,以及海外创新型上市公司回归A股前私有化的并購机遇。第三,新三板市场融资便利化、挂牌相对确定性、转板试点逐步推进,市场化的政策和灵活性有利于整个新三板市场并购的开展。

2.国企重组、转型和整合将占据并购重组主战场。近年来央企重组开始加速,央企并购重组大潮呈现开端。随着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开展实质性运作,并购市场将迎来极大发展机遇。

未来五年国企将面临重组、转型和整合的高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通过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出让非主营业务资产、收购核心业务资产,国企并购将占据并购主战场。房地产行业并购,尤其是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兼并重组加快进度,21家国资委允许的涉房地产央企,已加速整合。

3.中国制造2025,激活高端制造并购。纵观近年我国并购市场活跃行业分布,制造业并购数量一直占据榜首。随着《中国制造2025》于2015年5月出台,该规划明确指出要围绕电子、机械、国防军工、汽车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的应用需求,加大新产品研发,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扩大终端应用市场。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多家A股上市通过并购手段,加快对该领域的布局,以高端制造业为导向实施中长期战略调整和规划。

4.中央去产能号召,龙头企业并购获取规模效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五大任务中以去产能和去库存为首,辅以处置不良资产、严控新增产能等配套政策,由“淘汰落后产能”过渡到通过兼并重组“化解过剩产能”。

化解产能过剩和严控新增产能将带来行业龙头通过兼并重组达到规模效应的并购融资需求。同时,在去库存背景下,房地产行业新增土地供给受到遏制,大型房企将通过并购方式在二级市场上受让土地,以提高市场份额及行业集中度。

5.全球化战略和“走出去”政策激励跨境并购持续增长。尽管2016年下半年开始至今,由于外汇储备流失较快等原因,导致我国资本项下的对外直接投资审核趋严趋紧,但是对于高端技术、先进制造等方面的收购,国家“走出去”的战略始终未曾改变。一方面,我国处于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过程中。技术水平相较发达国家差异较大,我国需要利用海外尖端技术以促进制造业发展、改善环境问题,推升了跨国并购的活跃度。另一方面,境内外的估值体系差异较大,随着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国内企业开始在全球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预计未来几年仍将持续涌现大宗跨国并购案例。endprint

猜你喜欢
规模经济供给侧改革产业链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浅谈国际贸易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浅议成都银行跨区域经营的必要性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