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贸易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2016-12-22 18:46韩春彦
科学与财富 2016年18期
关键词:规模经济国际贸易产业结构

韩春彦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尤其是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国际产业调整和产业转移浪潮不断扩展和深入,国际产业转移通过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两个方面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由美国次货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不仅对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也推动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分工。因此,要抓住这次机遇,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需要重视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贸易;产业结构;规模经济;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一、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理论关系

1.产业结构决定了贸易结构

一国的贸易结构是建立在本国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的,产业结构的状况决定了贸易结构层次的高低。根据钱纳里的研究表明,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遵循由低级向高级化的规律,即由轻工业部门向重工业部门转移,而这与产业结构的演进方向是相一致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和人们的消费偏好都会发生变化,一国的比较优势也会随着发生改变。雷勃津斯基定理指出,当一国经济增长带来生产要素的供给结构发生变化时,较密集使用增长要素的生产部门将扩张,而较密集使用非增长要素的生产部门将收缩。那么在要素增长的条件下,按照比较优势从事贸易,会使优势产业绝对地扩大,劣势产业绝对地缩小,产业结构发生转变。其逻辑关系是,因为要素价格,商品价格和技术都不发生变化时,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都会促使厂商扩大生产规模,但由于新增要素需要另一种要素相配合,因此可行的方法就是缩减密集使用未增长生产要素的生产以分离出足够多的该要素与新增要素相配合,其结果就必然是密集使用新增要素的产业部门扩张而使另一产业部门缩减。因此,产业要素的变化最终会导致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

2.对外贸易也会反作用于产业结构

根据GDP=C+I+G+NX可知,国际贸易的增长会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促进作用,根据以往的数据,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起飞和走向发达阶段,贸易依存度快速增加。经济发展可以视为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转换的质和量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由于非均衡发展规律的作用,经济增长带来的经济规模的扩张必然会导致经济结构的演变。

首先,对外贸易结构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中开放部门的增长。对外贸易结构由于各产业的要素贸易依赖程度不等,而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各产业的要素供给弹性,使那些受制于国内要素察赋的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同样,由于各产业对商品贸易依赖程度不同,而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各产业的产品需求弹性,使受制于国内市场容量的产业得到了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对外贸易结构从要素的供给弹性和产品需求弹性两方面同时影响着产业结构的演变。

然后,对外贸易结构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系。对外贸易结构与国内流程的结合,直接改变了产业间的供求关系。国内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差距,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对外贸易结构的弥补。对外贸易结构不仅通过产业中间需求,而且通过产品最终需求影响着产业结构的供求关系。这样,开放程度越高的产业结构,其与别国的产业结构关联程度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因此,本国产业既有可能利用别国产业弥补自身发展不足,也有可能因依赖外向关联而抑制了本国产业的自身发展。因此,一国产业结构的形成和调整必然受到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同时,一国对外贸易结构又是由一国产业结构状况所规定的。这表现在;(1)一国产业结构通过对外贸易结构获取比较利益。一国产业在国际交换过程中,往往出口的是国际价值大于国内价值,本国具有比较劳动生产率优势的产业的商品;而进口的是国际价值小于国内价值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处于劣势产业的商品,在国际分工中形成符合本国比较利益的对外贸易结构。(2)一国产业结构通过对外贸易结构反映竞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产业的竞争实力通过出口额及其比率来表达。产业的竞争实力越强,其出口结构的比例越高,说明本国产业要素转换效率越高;而产业的竞争力越弱,其进口结构比例越高,说明本国产业要素转换效率相对较低。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产业竞争能力的变化是与产业结构高度化趋势相一致的。

二、我国对外贸易所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对外贸易存在着非市场化的问题

虽然我国对传统的贸易体制不断进行改革,如赋予若干生产企业进出口自营权,但是,获得进出口自营权的仅仅只是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包括少数科研机构),而且其进出口自营权仍然受到很久的约束,经营范围受到严格的限制,拥有进出口自营权的生产企业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完全自主地经营进出口业务。此外,虽然我国也允许私营企业获得进出口自营权,但进入门槛很高,数量极其有限。总之,我国的外贸经营权仍然是由国家控制的,只有少数生产企业有权可以直接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大多数企业并不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出口产品。这些没有进出口自营权的企业要出口产品,就只能通过国有外贸公司代理。这意味着,对于大多数没有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来说,它们并不能直接进入国际市场自由地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因而同国际市场之间实际上仍然存在着“隔层”。

2.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缺乏规模经济的内在动力

按照新贸易理论中的基本观点,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是为了通过进入国际市场,以扩大产品的市场销售,使企业能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降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从而有利于降低产品的价格,这样就能大大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但我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真正实现规模经济,许多企业完全只是为了出口而出口,为了创汇而出口,而并不一定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或创造利润而出口。由于我国企业(包括外贸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因此,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普遍较高,生产率普遍较低,这样,我国出口产品的换汇成本也就自然很高。

3.我国的出口结构仍存在着技术档次低的问题

我国出口竞争力强的工业产品主要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的产品链条短,附加价值低。目前,我国出口量最大的10类产品中有9类是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产品。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虽快,但主要依靠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而且我国机电产品一般档次较低,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不高,缺乏有后劲的支柱产品,支柱产业的出口能力尚未形成规模。同时,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很小,只有15%,且多数还是由外资企业实现的。此外,我国的服务贸易(包括银行、保险、电信、法律、会计、资讯行业等)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十分薄弱,出口创汇能力不强。还必须指出的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加工贸易的发展。在加工贸易中,只要加工产品本身是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那么,反映在统计中就是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但实际上国内大量加工过程比较短暂,附加价值并不高。可见,建立在加工贸易基础上的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还不能说明我国的出口结构已真正实现了高级化。

三、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路径

1.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消费率一直偏低,最终消费占GDP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11年的51.6%,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11年的35%左右,处于世界较低水平。有研究表明,我国消费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将提,1.5—2.7个百分点。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率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有效地提高居?民消费率,不仅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而且将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

据统计,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已达到51.27%。根据城镇化率处于30%—70%时为城镇化发展快速阶段的国际经验,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到2030年,城镇化率如能达到65%左右,各类城镇将新增3亿多人口,保守地讲,按增加每个城镇人口投资增加10万元计算,3亿人口将带来至少30万亿的投资,此外,消费需求也将迅速扩大,这将为我国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发展。

3.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

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并在统筹规划指导下,促进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联手发展。发达地区可为欠发达地区提供技术支持和项目拓展;欠发达地区可为发达地区提供广阔市场和发展支撑。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漂移”,借机淘汰部分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企业,同时加强企业对科技的投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样既能够顺利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又能够推动不发达地区的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4.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市场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使我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能够拥有足够的发言权和谈判地位。应根据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领域,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争取在新兴战略性行业涌现一批率先占据产业链高端的企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新型能源、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产业。

5.加快推进体制改革

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经济职能。政府应以宏观调控为主,不断提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能力,减少对市场进行的直接及微观干预,逐步强化对经济的指导与调控职能;二是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当前公务服务短缺的背景下,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具体目标与职责范围,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加快对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制度,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在坚持发展国有企业的基础上,加快对垄断行业的改革,放宽市场准入,为民营资本参与竞争创造更有利、更公平的市场环境并确保民营资本的合法权益;四是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经营利润和红利的上缴比例,并将上缴资金用于社会公共服务部分,让普通群众充分享受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进一步对工资性收入进行合理分配,缩小各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五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六是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不断提升人才对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宜钟.产业结构理论综述[J].北方经济.2010年(24).

[2]俞跃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及问题[J].当代经济,2010年(15)

[3]温杰、张建华.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资源再配置效应[J].中国软科学,2010年(6)

猜你喜欢
规模经济国际贸易产业结构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浅议成都银行跨区域经营的必要性
航空公司战略联盟动因分析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