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峰
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街道角亭安置区位于武夷街道角亭村南侧,占地116亩,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为开发三姑度假区安置搬迁村民而规划的。因为当时仅处于规划阶段,搬迁村民很少,仅是紧靠虎山庙的一块荒地。2004年6月,武夷山市政府命名为“虎山庙路”,东起燕子峰路、西至大王峰路,长约1000米,也是为了纪念新四军赤石暴动虎山庙大屠杀。由于搬迁入住的村民缓慢,又没有钉门牌,村民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
从2017年5月开始,角亭安置区的村民开始生活在忐忑不安中—感觉自己的房子变成了庙,晚上睡觉时担心老虎吃人。原来这都是因为村民家的大门被钉上“虎山庙路”二维码新门牌。
在村民传统观念里,虎、庙都不适宜作地名的命名。它们都被认为不吉祥,民间有“虎宅为凶宅”“饿虎下山不怀好意”“门前老虎屋内凶”等说法,百姓有饿虎下山吃人的恐惧感。同时,村民还认为寺庙是僧人、出家人讲经诵道的活动场所,不是村民百姓生活居住场所。这样的路名、门牌完全违背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村民纷纷要求更名,并书写信访件到有关部门,希望得到重视并顺应百姓呼声。
武夷山市民政局在接到信访转办件后,积极联系信访代表进行沟通询问,详细了解“虎山庙路”的来龙去脉,对角亭安置区的村民要求更改路名的诉求表示了理解。原来2017年5月,根据上级规定,新一代门牌统一用二维码制作。村民忽然发现,一夜之间大门都被钉上“虎山庙××号”二维码门牌,村民感觉恐慌,并且非常不满,不少人心里有解不开的疙瘩。
了解来龙去脉后,市民政局立即行动,邀请武夷街道办、街道派出所、角亭村、村人大代表、民俗专家、信访代表等10多人在角亭村会议室对路名更名开展讨论。
民政局工作人员对地名管理条例进行了说明和解释。随后,角亭村根据当地传统民俗文化,地理实体特征,以及参会者的发言,提出三个备选路名:一是“显上路”:历史上与虎山庙对应有个显上庙,显上比虎山文雅一点,显上即光宗耀祖的意思。二是“占坜路”:角亭村与大布村隔崇阳溪相对应,大布村的那边的山垅叫虎山垅,角亭村这边的山垅叫占坜垅。三是“龙山路”:角亭安置区的小山坡、小土包历史上也叫过龙山头,有望子成龙之意。
与会者对角亭村提出的三个备选路名进行讨论,认为这三个路名都符合传统民俗文化,地理实体特征,又不属于“大”“怪”“洋”“重”之类的不规范禁用地名,最终决定角亭村与村民特别是安置区的村民商议,择其一由街道办上报市民政局,再由市民政办报请市政府批准更名。
会后,角亭村与安置区的村民进行广泛的讨论,大家认为,改为“龙山路”路名比较合适:一是显上也是庙名,虎山庙路都不适合,同样显上路也不适合;二是占坜垅给人感觉是一个占姓聚居的村庄,其实安置区是多个姓氏搬迁而来的聚居形成的村庄,与占姓没有渊源关系;三是更名为“龙山路”的历史理由有:“龙山路”有深远历史意义。该片区朝西,紧邻武夷大道,古称“龙山头”,有龙脉护佑一方百姓之说。再如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独特,作为贡茶,能与大红袍一样飘香海内外,而闻名于世的“龙须茶”就产于古老的八角亭村。龙为吉祥物,有龙山在,自有龙穴风水。我们是龙的传人,龙当门者“大吉昌”,龙入门者“主得财”,含义若能与正在新建学校联想未来。不少村民希望,“望子成龙,希望龙子、龙孙在学业事业上有所成就,成为社会、国家之栋梁。”“巨龙脚下我成长,成长以后是龙的传人。”
5月17日,武夷街道办把“虎山庙路”更名“龙山路”的申请上报市民政局,市民政局召开局务会议讨论:拟同意更名,依照程序报请市政府批准更名。6月11日,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收到市民政局、武夷街道办、角亭村三方的申请材料后,行文《关于虎山庙路更名为龙山路的通知》。
经过多方努力,一场路名更名的群体信访事件得到圆满解决,角亭安置区的村民再也不会生活的“虎”“庙”的心理阴影中。村民又开始欢声笑语,在“建设新武夷”的道路上辛勤地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