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区治理的“香坊做法”

2018-08-01 07:07朱宝军王晓东
中国民政 2018年13期
关键词:街道居民社区

◎朱宝军 王晓东

“一家亲党员志愿服务队”携手海阁物业与孤寡老人共度端午

哈尔滨市香坊区是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工业城区,现有20个街道办事处4个镇117个社区。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的推进和政府工作重心的下移,街道和职能部门将许多行政工作转移到居委会,导致社区行政功能膨胀,自治功能退化。因此,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居政剥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社区建设的必然要求。

2017年5月,香坊区为探索适合本区实际的社区治理新模式,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意见确定的改革方向,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理顺社区服务中心定位、推进社区减负增效、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改革思路,以“改革社区服务平台设置方式,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功能,促进社区自治回归,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为主要内容,以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助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核心,秉承“小切口、深挖掘、重实效”的改革理念,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基层社区治理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了“行政职能上移,服务重心下沉,社会组织落地,社区自治回归”的改革目标,将3个街道和下辖的13个社区作为“试验田”,聚焦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有机结合,探索了一条符合区情的社区建设新路径。

一、优化架构,明晰权责,实现居政剥离自治还原的新格局

一是在街道成立公共服务中心,统一回收社区行政职能。厘清街道和社区职能边界,在3个试点街道建立街道公共服务中心,按照“人随事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将街道下辖的社区行政职能和社区公益岗位人员全部剥离给街道公共服务中心,人、财、物由街道办事处统筹管理。制定街道事务受理清单,将原社区涉及的残联、民政、计生等部门33项行政审批事项交给街道公共服务中心。中心实行“一口受理、一门服务、一站办理、全街通办”的服务模式。通过“一收一联”,社区政务向街道集中,社区行政化角色获得转变,居民群众的办事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是在社区建立睦邻中心,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多元化。香坊区在13个试点社区建立了睦邻中心,工作人员以社区两委成员、社区专职工作者为主体,在街道办事处指导下,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由社区居民委员会统筹管理,重点做好政策咨询、服务向导、了解民情、反映诉求和引进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服务、居民自我服务、面向特殊人群开展上门和代办服务等工作。同时,将社区用房90%的空间全部开放,为社会组织免费提供场所、办公设施,引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社会组织实行靶向服务,开发设立百姓需求较大的系列服务项目并采取有偿、低偿和无偿的方式提供一站式服务,基本形成了“一社区一主题,一社区一特色”,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三是进一步明确居委会职责,确保社区自治职能不偏离。香坊区依法依规梳理并明确了社区居委会履行居民自治事项25项和协助政府工作事项70项的清单,严格了社区印章管理使用,制定了社区印章使用范围清单以及不应由社区出具的证明类印章事项清单,明确了社区职责范围。整合社区工作机构,在社区悬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睦邻中心”三块牌匾,组成了社区的三架马车,制定了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建立健全了工作事项新增、退出、调整机制和扎口管理审批流程。社区职能偏离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矫正。

二、整合社会资源,全面构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机制

一是坚持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推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不断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区全面贯彻落实。按照条块结合、各级联动、多元融合、协调推进的原则,组织和调动各方力量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工作。以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为重点,组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社区群众,建立健全在职党员深入社区开展服务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社区协商民主工作,在社区普及民主协商委员会,成为社区协商常设议事机构,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居民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以“协商于民、协商为民”为宗旨,以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群众自治机制为目标,创新、发展、改革协商模式,把社区民主协商工作与新形势下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有机融合,促进了社区民主协商委员会成为党委政府联系社区居民的桥梁和纽带,通畅了居民诉求与政府决策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社区居民自治新格局。

二是坚持“三社联动”载体作用,提升共建服务能力。积极开展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机制。依托区、街、社三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平台,大力培育、发展、引入公益类、服务类、调解类、慈善类、支持型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共建服务平台,提高承载政府公共事业、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助推和谐社区建设的能力,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科学化的系统服务。目前全区培育社会组织共计463家。

三是坚持社区服务项目化管理,助推共享社会资源。为了将社区建设成为居民共享生活的港湾,积极探索政府投资、居委会组织和管理、社会组织申报和运作的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文体娱乐、矛盾调解、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基础,重点扶持社区养老、为小、助残、自治互助、共驻共建等服务项目。制定出台了《香坊区关于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香坊区公益创投管理办法》等政策,在项目申报上为社区、社会组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采取公益创投、定向购买、招投标等方式,有力推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需求。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网络服务新平台

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社区治理的关键步骤,为了实现“让信息多跑路,使百姓少跑腿”的目标,香坊区以哈尔滨市政府“互联网+政务”建设为契机,将残联、民政、计生等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植入了哈尔滨政务服务网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彻底进入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快捷办理高铁模式,优化了社区职能,提高了服务效率。在进一步完善功能版块上下功夫,推进社区居委会运用社区论坛、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引导社区居民密切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实现网络化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新模式。

一是街居体制进一步理顺。重构街道、社区的关系,社区政务向街道公共服务中心进行集中,强化了街道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地位,街道向提供公共服务、实施社会管理归位。街道社区各类功能主体的职责边界更加明晰,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和能力水平有效提升。

二是社区自治功能进一步强化。社区33项政务事项全部移交公共服务中心,居委会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转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实现了行政职能上移,服务重心下沉,社会组织落地,社区自治回归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三是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社区过去需要办理的近130项事务,经“互联网+中心化”后,25%的行政事项被回收,服务体系由街居“两级流转”变为街道中心“一级办结”,压缩了办理流程,强化了网络服务,群众办事更加便捷,便民利民、集约高效的服务新模式初步形成。

四是社区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社区民主协商委员会的作用和地位得到了社区群众的广泛认可,民主形式蓬勃发展,社会组织在社区的落地增强了专业化服务能力,减少了社区公共服务成本,充分激发了社区发展活力。通过扁平化运行、社会化服务、信息化建设等手段,邻里关系融洽、居民自治充满活力的社区和谐氛围基本显现。

猜你喜欢
街道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热闹的街道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街道生活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
高台居民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