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治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2)
近一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美国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膨胀,单方面挑起中美贸易摩擦,严重扰乱了国际贸易秩序,阻碍了世界经济平稳发展,激化了地区紧张局势,恶化了中国国际环境。中国面临多方面严峻挑战。如何正确分析和看待当前国际形势,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直接关系到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大局。当务之急是,妥善处理中美经贸摩擦,严防国际形势全面逆转,积极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不断发展,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中美双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快速增长,相互投资不断增加。两国成为重要贸易、投资、经济合作伙伴。良好的中美经贸关系有利于双方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但2017年新一届美国政府上任以来,处心积虑地挑起中美经贸摩擦,致使双边经贸关系急剧恶化。对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
第一,正确认识中美经贸摩擦。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经贸摩擦是美国单方面挑起的。美国片面根据其国内法,未经世界贸易组织(WT0)授权,以“232条款”“201条款”“301条款”等名义发起一系列调查,无端指责、非法使用惩罚性高关税对待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先后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几千亿美元商品增收10%—25%的高关税。对此,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但一直采取克制的态度,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美国政府却一意孤行。中国政府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本着对等原则,对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
中美经贸摩擦是由美国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经济霸凌主义造成的。中美两个重要经济体之间,在产业结构、产业政策、投资、税收、金融、科研、技术等方面存在差别,在经贸上存在一些矛盾是在所难免的,由此产生摩擦也是可以理解的。矛盾和摩擦应当通过谈判协商解决。谈判应当本着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以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为起点,经过不断完善,形成了今天的全球政治经济治理体系,这是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各国都应遵守相关的规定。而现任美国政府全然不顾这些国际规则,坚持单边主义和经济霸凌主义的做法,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中国。它把国内问题国际化、经贸争端政治化,以国内法“长臂管辖”、制裁中国。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毫无诚信可言,前脚刚与中国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不打贸易战,后脚就高举制裁大棒,对中国商品增收惩罚性高关税。美国政府失信于中国,使中国很难再信任现任美国政府。信任危机才是中美经贸关系的最大危机和隐患。
美国挑起贸易战危害极大。美国对多达几千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高关税,势必提高这些产品成本,给中国相关企业的销售和经营造成很大困难,也增加了美国消费者的负担,阻碍了双边贸易正常发展。美国以国家安全、保护知识产权为由,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国企业销售高科技产品,并阻挠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正常投资、合法经营,直接危害了中国企业,影响了双边互利合作。同时,全球化时代,各国各地区经济密切联系在一起,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对中国企业进行制裁,也影响到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美国的所作所为严重违反、破坏了多边贸易规则,破坏了二战后建立和发展完善的国际经济秩序。短期会阻碍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的复苏,冲击全球价值链,长远会导致世界经济发展的混乱和难以估量的消极后果。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合理合法的公平竞争。有公平竞争市场才会充满活力和健康发展。竞争就要遵循市场原则。而现任美国政府却违背市场经济原则,用行政手段大搞贸易保护主义。它提供大量补贴,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扭曲市场竞争。它使用大量非关税壁垒,歧视他国产品,滥用“国家安全审查”,阻碍、干预乃至威胁中美双方企业的合作。美国政府的倒行逆施,损人不利己,眼前已损害了国内企业和消费者利益,今后还会对美国经济产生更严重的伤害。
美国挑起中美经贸摩擦具有深层次原因。中美经贸结构的变化是其基本原因。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需要美国的资金和技术,而美国需要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美国着重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中国着重发展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从中受益,美国也得到好处。由于美国限制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而中国产品竞争力越来越强等原因,导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相对比较大。同时,美国同其他重要贸易伙伴之间几乎都存在逆差。但美国政府不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挑起中美经贸摩擦,指责中国制造了对美贸易顺差,妄图以此转移国内矛盾。它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力图通过增加惩罚性关税保护国内制造业。不难看出,这种企图使制造业回流的做法,不可能减少贸易逆差。事实上,2018年8月当美国大张旗鼓增加其他国家出口美国商品关税的时候,其贸易逆差不降反升。
与此同时,中国产品不断升级换代,新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在一些重要领域出现中美竞争的局面。中国制造2025计划,展示了中国提升制造业水平、从制造大国迈向创新大国的雄心和意志,使自以为处于科技和创新领先地位的美国深感焦虑。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就成为美国的不二选择。为此,现任美国政府提出“美国优先”的战略。挑起中美经贸摩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每个国家都有选择自身发展战略的权利,但“美国优先”是以歧视别国、牺牲别国利益为基础和前提的。这种高度自我和自私的思维和做法,必然会遭到各国的抵制和反对,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二,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中国坚定不移地遵守和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中国也高度重视、积极发展中美经贸合作,遵守中美之间签署的各项协议,努力通过协商解决中美经贸争端。但是,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中国不愿意打贸易战,因为贸易战往往造成两败俱伤,中国的利益难免受损,美国的利益难免受害,世界经济更会受拖累。但中国也不怕打贸易战。因为中国站在公平正义一边,站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一边,中国得道多助,得到国际上一切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国家的支持,而美国失道寡助,包括其盟国在内的国家都不支持它的做法。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正处在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之中。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物质文化需求逐步提升。这使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大、前景最广阔的市场空间。旺盛的市场需求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现在是、今后仍将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重要贸易伙伴。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各国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美国和中国更是如此。因此,中国不愿意、也不害怕同美国打贸易战。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韧性,能够应对世界经济的各种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主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实行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经受住金融危机的考验,确保了经济平稳持续发展。这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和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因此,中国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应对由此产生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中国一贯主张,中美两国应当秉持积极合作的态度,通过协商解决经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争议,或者付诸世界贸易组织解决分歧。但是协商必须坚持相互平等、相互尊重,要有合作解决问题的诚意,不能出尔反尔,也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不会屈服任何制裁压力和关税大棒,更不会以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和发展权为代价解决中美经贸摩擦。中国也希望美国成熟政治家尽快回归理性,客观全面认识中美经贸关系,及时纠正不当行为,使中美经贸摩擦的处理回到正确轨道。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中国愿同美国相向而行,坚持互利共赢管控经贸分歧,积极构建平衡、包容、共赢的中美经贸新秩序。中国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与美国重启双边投资协定谈判,适时启动双边自贸协定谈判。
第三,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战略。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尽享改革开放成果。面对中美经贸摩擦及其他挑战,中国不会关闭改革开放的大门,而是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并通过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我们的体制机制,以在中美、中国同其他国家经贸关系中更好地维护中国的尊严和核心利益,更好地推进同各国的互利合作,实现共赢。中国在美国不断增收惩罚性关税的情况下,仍然扩大开放,多次下调消费品、食品、药品、纺织品、纸制品、机电设备等进口关税。中国坚定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将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对外开放,进一步降低关税,建设透明、高效、公平的市场环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经济,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愿意与世界上一切追求进步的国家共同发展、共享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出口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即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乃至国内匮乏的原材料,进行生产加工,将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是中国产品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地。从表面上看,中国对美贸易出现顺差,但实际上中国企业只得到微薄的加工利润,而美国的大公司和经销商则赚取了最大利润,美国对中国存在大量利润和利益顺差。中国工人付出艰辛劳动,而美国消费者则享受到物美价廉的消费品。但美国政府罔顾这一事实,只抓住中美贸易顺差做文章,频频向中国发难。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向世人讲明事实真相,坚决捍卫中国合法权益。同时,中国自身也要深化改革,优化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逐步从出口主导型转向内需与出口有机结合型。一方面要扩大内需,提升国内市场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促进中国从消费大国向消费强国转化,让经济发展更好造福本国人民。另一方面,要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档次,创新自主知名品牌,增强产品的抗高关税和各种风险的能力。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指出,当今世界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中美经贸摩擦再次证明了这一点。美国挑起中美经贸摩擦,从无理征收惩罚性关税开始,但不会就此罢休,下一步肯定要在科技、创新领域发难。它一方面会强化高科技产品对中国出口的限制,禁止美国厂家向中国出售先进科技产品。另一方面会限制中国企业在美国高科技领域正常经营,严格限制中国企业并购、参股美国高科技企业。其目的就是打压中国高科技的发展,维持美国的垄断地位。我们不能不承认,中国经济发展快、总量大,但质量有待提高,一些核心技术、关键设备还掌握在外国厂商手里,需要引进。这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研制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长期以来,我们图方便,没有下决心去研发,而直接从外国购买。这是我们的软肋、咽喉,一旦有事,受到遏制,后果不堪设想。中兴、华为等中国企业受到制裁或在海外发展受阻,已敲响了警钟。况且,美国政府已经扬言要在知识产权、技术引进等领域向中国发难。我们必须有所准备,及早布局。关键的技术、装备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其研发要积极借鉴先进经验,也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但一定要坚持自力更生。自力更生是最根本、最可靠、最有效的发展之道,也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成功经验。
总的来看,“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1]58但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对此,我们要有冷静的思考、科学的分析。
第一,警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挑衅。自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美中、美欧、美日、美加,以及美国同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贸摩擦不断升级,中美关系急剧恶化,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美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威胁、最严峻挑战。美国不仅挑起中美经贸摩擦,而且加强了对中国的全面遏制。总体上,它把中国定位为美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把中国看作比俄罗斯更大的威胁。2018年9月,特朗普甚至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一次会议上无端指责中国干预美国的中期选举、千方百计推翻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制度。这种充满敌意的指责毫无事实根据,完全是污蔑不实之词。这除了显示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行径,也暴露了它超越经贸摩擦遏制中国的不可告人的图谋。
事实上,美国在军事、安全战略上已大大加强了对中国的遏制。它将其亚太战略调整为印太战略,以从太平洋、印度洋两个战略方向包围遏制中国,控制从中东、印度洋到马六甲海峡这一中国海上交通大动脉,影响乃至阻止中国石油能源供应、经济合作与交流和“一带一路”建设。美国还干预南海事务。它打着维护海上自由航行权的旗号不断在南海搞大规模军事训练。美国的航母、军机、军舰经常在我国领海、领空抵近活动,美军舰还出现在我南海岛礁附近领海。这都威胁中国领海、领空主权安全,遭到我方严重抗议、坚决反对和及时驱离。2018年9月底美舰再次挑衅,中国取消了中美防长安全对话。美国还鼓动和支持东盟相关国家扩大军备,挑起事端,给中国制造麻烦。美国在东北亚频频对中国进行挑衅。它不断强化美日军事同盟,大搞联合军事演习,支持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战略图谋,在军事上向中国全面施压。美国制裁俄罗斯也无理波及中国,就中国购买俄罗斯S-400导弹和苏35战机一事制裁中国军队领导机关和高官,中国召回正在访美的海军司令员,致使两军关系难以进一步改善。同时,美国继续对台军售,并不断在台湾问题上挑战中国底线。对于美国上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种种表现,我们要高度警惕,坚决反对,并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有力回击。同时,我们也应当冷静思考、妥善处理,防止被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拖入冷战和零和博弈的陷阱,偏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方向。
第二,防止冷战思维蔓延。冷战是指以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抗为核心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全面对立局面。双方大规模扩军备战、随时准备打仗,经济相互隔绝、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势不两立、文化相互排斥。国际局势非常紧张乃至处于高度临战状态,往前走一步就是战争了。有人把这种状况称作“冷战”,把基于这种状况的战略思维称作“冷战思维”。冷战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结束。但冷战思维却延续下来,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甚至决定西方一些战略家、政治家、政界要人的思维模式。冷战思维助长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增强了其对外政策的干预性、挑衅性和进攻性。
与此前不同的是,冷战后美国等西方大国把遏制的对象转移到社会主义的中国。随着中国的崛起,它们又制造了所谓新霸权理论,认为中国国强必霸,必然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新老霸权之争,就会导致战争,而阻止和遏制中国的崛起就成为最佳选择。美国就是利用这种理论为自己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找借口,也用这一说法吓唬其他国家。一些国家居然稀里糊涂地上了美国的当,跟在美国后面随声附和、亦步亦趋。美、日、澳、新结成联盟,定期在亚太进行军演。美、日、澳、印在印太地区搞大规模联合演习,其矛头都是对准中国。中国真的威胁到它们吗?恐怕连它们自己都不信。这样做,只不过是冷战思维使然。所以,我们“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1]59
意识形态偏见是冷战思维掩盖下的一种政治心态和政治表现。持意识形态偏见者,往往根据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异同,决定国与国之间的亲疏关系。他们认为社会主义中国必然会威胁到“自由国家”。澳大利亚和中国远隔万里,是重要贸易伙伴,并没有战略冲突,而其一些政客却始终抱着中国威胁论不放,并对中国采取不友好的政策。日本首相安倍,曾高喊开展意识形态外交,妄图把美、日、澳、新、印和东盟一些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拢到一起,对付中国、孤立中国。欧洲一些国家一方面受到美国制裁,另一方面却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中国企业的正常收购、投资活动。美、欧、日拟针对中国发起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其核心是取消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及其相关待遇。这实际上都是意识形态偏见在作怪。这种意识形态偏见,虽然没有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那么嚣张,但也不可小视。一旦有事,一些人就会鼓吹以意识形态异同选边站队的局面,对此还是要高度警惕和防范。
第三,改进国际互利合作。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互通、设施互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但是,国际互利合作也面临不少新的困难和挑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局势动荡、战乱频仍、恐怖主义猖獗,不仅自身无法进行正常经济建设,而且严重影响周边“一带一路”建设和中非合作项目。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和标志,中巴双方都高度重视。即便如此,建设工地、中方人员还经常遭遇恐怖袭击。中非一些合作项目,安全状况也令人担忧。保障局势的稳定安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中国单方面所能解决得了的。这难免影响中国的国际合作,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应当进一步同相关国家共同努力,协商解决这一难题。
中国为加强国际互利合作,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显示了中国的诚意和能力。但是,资金的运作方式需要改善。相关资金以中国投入为主,一般都采取低息贷款的方式。外方在合作项目启动和施工初期都不会遇到资金问题,但是随着工程的展开和还贷期的到来,还贷的压力就越来越大。一些项目投入过大、贷款数量过多,而相关国家的经济又不是很景气,就难免出现还贷难的问题。一些西方媒体乘机攻击中国搞“贷款陷阱”,以阻挠和破坏“一带一路”建设和中非合作。但这的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中国要改进资金筹集方式和贷款方法,尽最大努力规避债务风险。要防止项目过大、上马过快,超出中方推动能力和合作方的承受能力。我们要本着对双方负责的精神,对合作方的还贷能力进行必要而充分的评估,对还贷风险进行充分说明和防范。要本着积极、有序、高效的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各项国际合作。要协调好政府和企业在国际合作中的关系,坚持政府做引领,企业是主体,防止相互脱节、各行其是。
应当看到,合作各方具体国情差别很大。中国同它们在基础设施、技术水平、管理方法,以及政治体制、价值观念等方面也不相同。中国尊重其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发展道路,但有些方面我们还是要有必要的应对措施。一届政府同中国签订了合作协议,下一届政府就不承认或不完全承认。要么单方面废除合作项目,要么单方面宣布停止施工,要么要求改变合作协议。这给互利合作造成很大困难和损失。如何解决难题,需要研究探索。也要求我们在签订合作协议时要认真权衡利弊得失,不要急功近利、剃头挑子一头热。合作要考虑双方基础设施、技术、管理、环保评估的对接、融合,力争合作项目接地气、尽快落地生根。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和中非合作项目,要进一步向世界各国开放,积极引入第三方和更多的合作方。这样,不仅可以获得多方面的资金、技术,而且可以打消一些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互利合作的疑虑。
冷战结束,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世界格局明显出现新的变化。这既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一,警惕美国单边主义膨胀。世界多极化,是指世界在经济、政治、军事、安全、文化等方面存在多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不平衡,冷战后,总的来看是“一超多强”。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他一些国家被视为强国或者一极。剧变后的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基本实力,在军事、外交和地区事务方面依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被视为一极。按照邓小平的说法,中国无论如何也算一极。英、法、德、日、欧盟也都算一极。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多极化不断增强。推动世界多极化,就是充分发挥各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实现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做到国际关系民主化。近年来,美国经济逐步摆脱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走出低谷,出现较长时间的持续增长,达到较高增长率。美国股市出现近年来最长牛市。其失业率下降,低于多数发达国家。正是这种经济状况,使美国一超地位更加突出,美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经济霸凌主义更加嚣张。其特点是,特朗普总统非常“任性”。他为所欲为,横行霸道。他处理国际事务的宗旨,他主张美国对外关系的原则,就是“美国优先”。在国际竞争中,力图保持美国的优势地位,这本无可厚非。但是,特朗普主张的“美国优先”,是歧视、排斥他国,甚至通过不正当手段损害他国的利益,就很难得到各国的认同。他一改盟国协商的传统,出台重要政策都不与盟国沟通,也全然不顾盟国的利益和感受,招致盟国的谴责。他不顾欧盟的反对,对欧盟的许多输美产品增收惩罚性关税,要求美国在欧企业迁回美国。他上台不久,就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使各国为改善全球气候的努力遭受挫折,使世界人民对美好环境的期盼遭受打击。在国际事务中,他经常出尔反尔,朝令夕改,弄得他国无所适从。
美国单边主义遭到各国的抵制和反对,但在美国国内仍有人支持。特朗普上台不是偶然的,是一股强大政治势力支持和活动的结果。这股政治势力对美国经济萎靡不振、国际地位下降感到焦虑和不满,妄图依靠美国的政治、军事、外交、金融、科技实力,强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它不惜违反世界贸易准则,牺牲他国利益,保护和推动本国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它反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美国参与防止气候变暖和全球环境治理。这就使现任美国政府单边主义急剧膨胀。它几乎在所有国际事务和全球性问题上都同多数国家唱反调,我行我素、任意横行。值得注意的是,有这股势力的支持,只要美国经济比较强劲,特朗普还可能赢得连任,其内外政策虽有调整但不会改变。单边主义仍然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调。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斗争任重道远。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切实可行的对策。
第二,坚持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当今世界,尽管单边主义膨胀,但仍不能阻挡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深入发展。要防止单边主义进一步膨胀,就要努力形成制约单边主义的力量,实现国际关系权力平衡和相互制约。为此,必须坚持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事实上,世界多数国家,包括中、俄、英、法、德、日以及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反对单边主义,支持多边主义。在2018年联合国大会上,上述不少国家代表的发言,都公开支持多边主义,并不指名地批评了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特朗普在会上反对经济全球化、多边主义,鼓吹单边主义和美国优先,被大家嘲笑,可见其政策不得人心。
伊朗核协议,是中、美、俄、英、法、德和伊朗,本着平等协商的原则,经过长期艰苦谈判,共同签署的。美国代表也在协议上签了字。但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就公然宣布单方面退出伊朗核协议。美国要单独同伊朗签订协议,并向伊朗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在遭到伊朗拒绝后便对其进行了全面制裁。伊朗向国际法院起诉美国,国际法院判定美国必须停止相关制裁。中、俄、英、法、德也坚决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做法,一致决定继续执行原来的协议。欧盟还给因美国制裁受损的企业以及伊朗以补偿。这种直接对抗的做法,说明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斗争已相当尖锐。这也说明美国政府在重要国际问题上说一不二的状况,已一去不复返了。
冷战后,俄罗斯经济逐渐恢复,社会稳定,国力不断增强,对外政策日趋强硬,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形成强有力的挑战,是多极化世界的重要一极。它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态度和做法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叙利亚现政府是经选举产生的合法政府,但其政策不符合美国的标准和要求。美国以实行民主为借口要其下台,并策动、支持反政府的武装活动,搞乱了叙利亚。俄罗斯与叙利亚具有密切关系,坚决反对美国的做法。它在叙利亚政府处于危机关头出兵,协助政府打击反政府武装,收回大片被占领的地方,稳定了政局。美国对此也无可奈何。这既是俄罗斯一次成功的外交行动,也是多边主义对单边主义的有力遏制。俄罗斯、土耳其、伊朗抛开美国,自主解决叙利亚及地区事务,并有效维护了地区稳定。这说明,多边主义在解决地区乃至国际事务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
中国已从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地区大国发展为世界大国,是世界多极化中当之无愧的一极。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应当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更加坚定不移地反对单边主义,充分发挥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独特作用。要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过去我们就不赞成“中美国”“中美共治”的乐观说法,现在面对美国单边主义膨胀,更要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要坚信中美关系大势向好,必将逐步好转,但也要看到中美关系仍然存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曲折。
第三,坚持结伴不结盟。中国始终不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但由于各国的国情及其外交政策不同,与中国的关系也有所差别。中国发展同它们的友好合作关系的侧重点也不完全一样。在此基础上,我们同一些国家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建立这种伙伴关系以互利共赢为主要目标。但是,中国坚持结伴不结盟,即不结成针对第三方的正式同盟关系。也就是说,伙伴关系以战略互信为基础,而非用条约、协定固定化。特别是在安全和防务方面,伙伴双方都不受某种条约的约束,而条约也不就双方的责任、义务作制度化规定。结伴不结盟的原则,深受各国信任和欢迎。中国的伙伴关系稳步发展,已在世界上构成伙伴关系网络。伙伴关系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与相关国家的互利合作,也有利于反对单边主义,维护多边主义。
中俄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经济互补,可以协同发展。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地区问题上双方持有相同或相似的观点,始终保持战略沟通、相互协调。双方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支持多边主义。双方保持高度战略互信,并在防务上进行密切合作并相互支持、策应。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反对单边主义、坚持多边主义。但众所周知,中俄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非同盟。其根本原因是,双方都不愿意受某种同盟条约的限制。中俄双方都爱好和平,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为此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想步北约、美日同盟等后尘,建立针对战略对手的同盟,加剧国际紧张局势。但是,我们也不应排除在相互需要的条件下,双方进一步加强和密切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经济、政治、外交、安全、防卫等各方面相互支持、相互援助,而这种相互支持和援助应不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威胁,也不惧单边主义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