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优抚对象服务体系建设调研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动员全社会力量做好优抚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四川省成都市将双拥工作纳入城市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战略和五年规划,举全市之力创建三级联动的优抚对象服务体系工程,形成集精神鼓励、政策宣传、物质扶持和困难帮扶等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框架,把优抚对象管理工作纳入社会管理体系之中,实现了优抚服务对象管理工作规范化、精准化、系统化。
2013年秋,成都市民政部门调研发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原有的优抚对象服务工作与优抚对象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构成突出矛盾。主要表现为:优抚对象服务工作机制不完善,基层公共服务力量薄弱,服务范围较窄,服务质量不高。优抚必须对接大社会,探索创建一套科学完整的优抚对象服务工作体系。
2014年初,成都市优抚对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方案出炉,全盘统筹内容体系、结构体系、人员体系、保障体系等。市民政局分别在青羊区、青白江区和金堂县的三个社区、两个乡村展开试点:区(市、县)设立优抚对象服务中心,乡(街道、镇)设立优抚对象服务站,村(社区)设立优抚对象服务点。由此走出层次分明、三级联动、责任共担的优抚工作新路子。
点上开花,面上结果。成功的试点经验很快在全市推开,22个优抚对象服务中心、375个服务站、4336个服务点应运而生。
天府新区优抚服务中心挂靠区优抚安置部门,服务工作由现有工作人员兼任,主要职责是做好区域内优抚对象政策宣传及部分抚恤、补助待遇落实工作;召开部门联席会、服务情况通报会、优抚对象座谈会等;指导服务站(点)开展和落实各项服务工作。
在龙泉驿区柏合镇优抚服务站,服务工作由副主任和一位民政助理员兼任,帮助、援助、救助和扶持区域内有困难的优抚对象;落实军烈属、复员军人、伤残军人等走访慰问活动;定期召开优抚对象代表座谈会,指导所属优抚服务点开展工作。
金堂县官仓镇红旗村优抚服务点最基层的单位,服务工作由民政协理员或其他人员兼任,建立优抚对象基本信息台账以及光荣历史荣誉栏;做好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优待等申请资料的收集、初审工作;掌握重点优抚对象诉求、矛盾等特殊情况,及时调处、化解并报告。
三级优抚对象服务体系逐渐显现其强大功能和独特作用,然而它的建立经历了一番自上而下攻坚破难:破解统筹协调难——各区(市、县)党委或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信访局、教育局、民政局、人武部等部门参与,形成聚合之力;破解人员配备难——在村(社区)建立由民政协理员、村(居)民小组组长、社会组织负责人等组成的优抚服务队伍,确保工作有人抓;破解场地落实难——三级服务机构均设立了单独或合用的活动场所;破解经费保障难——优抚对象服务体系建设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同时建立奖励基金提升服务品质。
成都市民政局局长张孝军欣慰地说,市民政局将优抚对象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体系的建成运行带来了服务项目细化、工作流程规范、诉求渠道畅通、矛盾化解前移、政策落实到位的可喜局面。
优抚对象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创新事业,来自全市基层一线丰富的创新智慧和生动的创新实践,形成全方位服务框架。
这里有凝心聚力的情感优抚。走进各个基层服务点可以看到,橱窗展示着优抚对象光荣的军旅记忆,光荣榜张贴着他们的照片,优抚对象来到这里,仿佛回到当年战斗过的军营。在金堂县官仓镇红旗村,军人出身的党支部书记张泽万,每到重大节日都会把全村80多名退役军人召集到服务点,忆往昔、话当下、望未来,大家动手炒菜做饭会餐,把老兵的心凝聚到了一起。
这里有净化思想的政治优抚。各级优抚机构在讲感情的同时不忘讲政治,定期开展“老兵党员日”“老兵时政学习”活动,组织大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学习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崇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黄庆明介绍了有关情况后说:“这些活动促使优抚对象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政治本色,听党话跟党走。”
这里有解难帮困的温暖优抚。为优抚对象办好事、办难事、办实事,成为各级服务机构的行动自觉。都江堰市严格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待遇,2017年上半年为26名家庭生活困难或患重大疾病的退役军人申请了“成都退役军人关爱援助专项基金”,使他们的生活压力得到了缓解。
这里有砥砺素质的技能优抚。各级民政部门与培训机构联合行动,为退役士兵提供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邛崃市承办退役军人培训的学校,实行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培训,真正做到盯着市场办培训、围着就业抓质量。
这里有保障生活的就业优抚。优抚机构采取量化服役贡献排序选岗等办法,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对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大都安排在事业单位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工作。
这里有娱悦身心的文化优抚。各级优抚机构坚持“以文化人、以文乐人、以文育人”原则,优化社区文化资源,整合优抚力量。龙泉驿区所属单位成立艺术团吸纳优抚对象,开展各类文艺汇演,丰富优抚对象的业余文化生活,提振了他们的精气神。
成都市全方位的优抚服务体系建设硕果满枝,产生了巨大国防效益和社会效益,数十万优抚对象得到的优待虽各不相同,但他们内心感受却非常一致。
感受之一:暖暖的归属感。都江堰市退役军人江学成、周泽勋、廖其林前后对比说,他们刚退役回来时很难合群,人是回乡了,可心总觉得不落地;如今在优抚体系之中心有所依、身有所靠,工作和生活既踏实又充实。
感受之二:美美的光荣感。彩照配上大名挂在光荣榜上,立功证书和勋章陈列在橱柜里,广大退役军人找回了光荣感,一等功臣曾本芳、罗地刚说:“我们得到的是被尊崇的光荣,被厚爱的幸福。”成都由此叫响了另一句口号:“一次当兵,终生光荣”。
感受之三:实实的成就感。许多优抚对象用行动反哺社会,成为热心公益事业的“爱心大使”。龙泉驿区的优抚服务点,优抚对象以每月邻里日、志愿服务日为契机,开展“惠民惠老”公益理发、缝补衣物、义诊等服务,促进社区邻里沟通常态化。
感受之四:满满的获得感。走访金堂县官仓镇红旗村,记者见到刚刚搬进新房的优抚对象肖方务一家,住进这座宽敞明亮的200多平方米上下两层小楼,年至花甲的肖老脸上乐开了花:“就凭这么好的房子,我当兵就一辈子不后悔。”村党支部书记张泽万说,肖老曾是参战老兵,过去他一家老小长期住在山边摇摇欲坠的土房里。优抚对象服务体系建设展开后,在村里最好的地段帮他建起新房。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让保家卫国的功臣充满获得感。
优抚对象服务体系建设的惠及面远远超出优抚对象本身,说起它的延伸功能与辐射效益,人们感同身受:
有人把它比作“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鼓励退役军人自主创业的政策,帮助许多人成了经济建设的风云人物。退役老兵徐永祥先是建成四川省首个红中红蜜柚种植示范基地,后又牵头成立永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将农场和周边农户的农产品远销至土耳其、加拿大等国外市场。
有人把它比作“社会和谐稳定的减压阀”。家住邛崃市观音阁社区的转业干部敖小兵,因失业患抑郁症,以往多次进京和到省里“讨说法”。优抚对象服务体系建立后,社区干部了解到他的情况,不仅送上米面油蛋和慰问金,还为他推荐了工作。感受到党和政府温暖的敖小兵,工作兢兢业业,生活乐观向上,2017年换届时当选为社区的小组长。
有人把它比作“应征青年报国的参照系”。优抚对象服务体系带来的关爱与尊重,激发了青年参军报国的热情。邛崃市民政局局长李敏介绍说,2015年以来邛崃向部队输送了690名高素质合格兵员,连年成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更可贵的是,军人们争先创优劲头足,每年有近百人在部队立功受奖。
走好优抚服务一颗子,激活爱国拥军满盘棋。党的优抚政策在成都优抚对象服务体系建设的土壤里落地生根,不断结出丰盈的果实,这一创新实践的成果令人欣慰和喜悦。